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

2014-04-17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稿件公众

■余溢文 虞蓓蓓 赵惠祥

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编辑部,上海四平路1239号 200092,E-mail:yuyiwenmm@126.com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推出,这是针对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实现了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1]。目前微信平台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出版传媒领域也陆续涉足。

面向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纷纷建立,在信息推送、精准订阅和接口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信息推送方面,这些平台一般会每周推送一至两条图文信息,以各自擅长的资讯、报道、专题为主。如“计算机辅助工程”,内容涉及应用案例、培训信息、行业资讯等。在精准订阅方面,有些平台将自己积累的数据、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放入后台素材库,按不同类别打包;当用户点击相关内容时,以图文信息的方式推送给用户。如“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点击“期刊在线”,平台即刻推送相关目录和文章。在接口开发方面,有些平台根据微信提供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做了开发。如“中国激光”设置了“系统功能”、“关于我们”、“合作伙伴”三个子菜单,点击之后能获得更多专题内容的推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投入到微信平台建设的实践中来。

由于新生事物的发展和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的方式之一,更新和丰富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本文从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平台设计原则、平台总体结构功能设计,以及平台预期实现的目标等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作了具体的阐述,期待通过新兴的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把自身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以简明、便捷的方式推送给订阅用户,利用微信平台弥补自身传播方式的不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 学术期刊建立微信公众交流平台的必要性

期刊数字化是整个编辑流程的数字化,建立公众交流平台是期刊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公众平台是新兴的通讯方式之一,具有快速,动态,实时互动,受众多等特点,为学术期刊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编辑出版中存在如下问题,有望通过交流平台得到妥善解决。

1)作者经常打电话来查询稿件录用和安排情况,影响了编辑的正常工作。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作者可以通过发送稿件编号和微信后台实现实时连接,查询稿件处理程度和进度,简化和编辑部沟通的繁琐程序。

2)学报的动态和各种通知需要登录网站才能获取,这一过程需要个体主动登录网站才能实现,耗费时间,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主动推送各种资讯动态和通知,有效地利用了个体的碎片化时间,并达到了有效传播的目的。

3)期刊的一些指导性文档无法让作者方便及时地知悉,如投稿须知,论文范例,参考文献撰写体例,摘要撰写方法等,导致稿件修改次数频繁,无形中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些重要的指导性文档,可以通过自动获取得到,大大减少了编辑修改稿件的工作量。

目前大部分学术期刊平台的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术期刊的面向对象由多种群体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群、读者群、审稿专家群、编委群,这些群体与期刊的日常工作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能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展开相关群体的互动和传播,将大大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

2 学术期刊构建微信平台的需求分析

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必须根据期刊编辑加工的需要进行,要满足作者投稿、论文引用评价、读者浏览订阅、信息发布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需求,以此实现作者、审稿人和编者的交互式沟通。

根据目前期刊工作的实际需要,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应满足以下需求:首先,用户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易于维护。用户界面的直观、清晰和实用直接关系到订阅者的用户体验,是用户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其次,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就是一个互动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的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功满足了受众的社交需求[2],对于学术期刊公众平台而言,满足作者查稿件,查论文,查资讯等功能需求,将准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订阅用户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能否长期拥有订阅者的关键。再次,要满足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需求。另外,要满足管理员进行信息管理和设置工作权限的要求,如维护完善系统,做好数据备份等。

3 学术期刊微信平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微信公众平台是对任何一个订阅用户均可提供访问和服务的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并保障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学术期刊的网站是微信平台的母载体,微信平台应以学报网站为依托,特别是实现与采编系统的对接,方便从母网站调用稿件数据库、关键词数据库等。

(2)具备开放互动性。订阅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自动回复功能获取论文检索,稿件查询等需要的信息,还可以通过留言给微信公众平台,以便平台管理人员及时回复信息。

要遵循以上两个主要原则,需要与网站或采编系统研发者加强沟通和协作,平台建设需要研发者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自定义菜单。技术上包括获取稿件数据库、关键词数据库的权限,获得相应代码;以及通过邮件触发机制实现信息回复功能。

4 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结构功能设计

同济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从2013年10月运行至今,基本上实现了期刊内容的主动推送和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为了更好的完善平台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为了实现稿件自动查询功能,笔者通过学习和积累,设计了如下结构和功能体验,以期更好地利用好这一新兴媒体。以下结构与功能已基本实现。

4.l 结构设计

针对不同对象的需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用户所需要的功能进行分解、归纳和整理,既考虑每部分功能的独立性,又考虑信息的共享性。微信公众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由三个系统组成:用户导航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其中用户导航系统由三个模块构成:期刊内容,在线查询和关于我们。平台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l 微信公众平台总体结构图

4.2 功能设计

每个模块的结构设计作为功能的承载,承担不同的任务。三个主要系统的运行都有赖于接口的高级开发。用户导航系统主要有三部分:期刊内容包括最新目录、全文和过刊目录,满足作者查阅和下载全文的需要;在线查询包括论文检索和稿件查询。论文检索模块,输入关键词,查阅到相关数十篇文章,通过点击文章标题,链接到文章相关著录项目并能够实现全文的下载;稿件查询模块,输入稿件编号,能够迅速及时地获得文章状态,如:外审,终审,录用等;论文检索和稿件查询主要用来满足精准订阅的需求;关于我们模块包括期刊介绍和联系方式,其中包含刊物简介,征稿启事,投稿须知,学报地理定位等。互动交流系统通过邮件触发机制,实现不同群体和平台管理人员的互动,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发布系统用来满足信息推送的需求,以动态版块内容为主,包含学报资讯,最新网刊发布,优先数字出版、F5000提名等内容,并计划推出专题系列,比如如何查阅外文数据库,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等,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提供指导。优秀审稿人和作者的评选活动也将纳入平台。

5 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目标

5.l 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加强期刊与受众之间的联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3]

主动推送各种通知及动态资讯,还可以为读者或作者,审稿人等提供个性化服务,力争将编务工作的主要环节纳入到平台体系中。

5.2 用微信的多媒体属性拓展传统印刷期刊的单一信息传播方式[3]

免费提供期刊目录和论文著录项。平台系统将完善素材内容和管理措施,定期将最新目录推送给订阅用户,定期将不同专题前沿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等论文著录项等,通过图文消息展示出来。

5.3 信息查询服务

通过信息查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及时迅速了解最新发表论文、论文进度、以及期刊最新动态。

5.4 论文全文检索

为读者提供现刊的论文检索服务。用户输入关键词,出现相关论文列表,通过超链接转至目标论文,即可下载所选论文。

5.5 论文评价

发布论文浏览排行榜,选出下载率高的论文,确定核心作者群和学科热点,为专题研究提供指导。

6 结语

微信作为以实时对话和人机互动为传播特征的通讯媒体,是学术期刊实现传播数字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能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展开相关群体的互动和传播,将更助于期刊整合资源,提高传播效率,由此凸显办刊特色和扩大期刊社会影响力。

1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2 张炜薇,柯赟.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对受众选择行为的影响.科技向导,2013,(18):38

3 陈晓华.传统报纸使用微信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新闻传播,2013,(1):14-17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稿件公众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