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网络期刊评价研究进展*

2014-04-17王燕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论文期刊指标

■王燕平

1)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3,E-mail:sucksis@sohu.com

2)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郑州450000

1 引言

纯网络期刊(the electronic-only journal或 ezine)也叫纯网络电子期刊、纯网络杂志。2003年阮建海给出纯网络期刊的定义:借助计算机网络(Internet),完全以电子化、数字化形式组稿、审稿、制作、出版、发布,并以计算机网络(Internet)为传输工具,而没有相应纸质印刷版或其他类型电子版的,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且每期均附有编号或日期标识的连续性电子出版物[1]。此后关于纯网络期刊的评价研究大多采用这一定义。纯网络期刊因其具有多媒体化、版面不受限制、传播快捷以及易检索、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2],从根本上改变了期刊论文的创作方式、交流渠道及获取途径。在国外已得到极大的发展,如2002年美国爱荷华州大学图书馆的Richard对纯网络期刊进行调查时就已找到144种纯网络期刊,它们都具备正式的出版刊号,其中 67%已被 SCI、SSCI、CA、INSPEC、MEDLINE等著名数据库收录[3]。但在国内纯网络期刊尚属起步阶段,其质量层次不齐,对其的管理和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因此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对科研成果评价时并不考虑以纯网络期刊发表的论文,这又使得人们不愿把高质量的论文投向纯网络期刊。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纯网络期刊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对纯网络期刊的管理和评价,从而提高其质量,使其获得更多学术机构的认可。

作者认为,纯网络期刊评价是指依据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有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纯网络期刊进行评估,以确定其特征、质量和价值。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纯网络期刊的办刊质量以及为人们对期刊的利用提供科学导向。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评价指标、指标体系、方法、模型以及一些对特定期刊的评价案例。目前,专门针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文献不是很多,许多文献提到的网络电子期刊其内含既包括纯网络期刊,也包括有对应印刷期刊的网络电子期刊,还有一些关于纯网络期刊评价的研究内容和对开放存取期刊(OA)的评价研究部分重合。本文将这些文章中和纯网络期刊评价相关的研究做了提取、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2 纯网络期刊评价指标

纯网络期刊在国外发展的较早,早在1992年Langscheid就试图区分纯电子期刊和电子期刊,他将纯电子期刊称为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而将有对应印刷期刊的电子期刊称为在线期刊(online journals)[4]。这种划分得到部分人的认可,但是也有许多文献和著作里用e-only journals来表示纯网络期刊,当他们提到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时既包括纯电子期刊也包括有对应纸质期刊的电子期刊。一部分对纯网络期刊的评价研究也包含在对所有网络期刊评价的研究之中。早期的一些针对所有网络期刊所做的评价研究对后来人们进行纯网络期刊评价的影响非常大,比如1997年中国台湾地区郭丽芳[5]提出的11项网络电子期刊评价指标,被后来许多研究纯网络期刊评价体系以及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实证研究所引用。郭丽芳是依据读者的需求、期刊本身的价值与图书馆对电子期刊的处理方式,归纳纸本期刊的评价因素与网络资源的评价原则,并根据台大医学院图书分馆读者的需求,拟定了评估网络电子期刊的9项指标,分别是权威性、适用性、参考性与研究价值、时效性、易读性、检索性、许可协议、馆藏相关性、他处可得性。并用此9项指标对五种医学电子期刊进行实证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又增加了完整性和可用性两项指标,最终形成对网络期刊评价的11项指标。郭丽芳所提出的这些网络期刊评价指标,虽然是针对所有网络期刊的,但这些指标除了“馆藏相关性”外,对纯网络期刊评价都适用,郭丽芳也在文章中总结了国外早期对网络期刊评价的研究。

1999年Quinn[6]指出纯网络期刊能否进入学术研究主流的关键是其能否被重要数据库索引。并从用户的角度对纯网络期刊提出13条评价标准包括:可利用性、全文搜索、可获得性和稳定性、价格、内容可调整和权威性、出版速度、论文长度、多媒体和超链接、标准化、被引用、质量、持久性、索引摘要覆盖率。2000年Fosmire and Young[7]以馆藏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评估电子期刊的因素包括:与大学教学目标的相关、期刊论文有索引与摘要、权威机构认定、出版机构的声誉以及价格。

2004年邱均平[8]等提出了一个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框架体系,并详细介绍了印刷版期刊、期刊网站和期刊数据库的评价指标,其中对期刊网站的评价框架包括基本评价、信息内容评价和使用评价三方面,前两者主要是定性评价,使用评价主要是定量指标。此评价体系是针对期刊网站的,因为纯网络期刊都是依托网站发行的,所以这个对期刊网站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阮建海[9]首次提出纯网络期刊质量评价,他借鉴纸本期刊评价标准,考虑纯网络杂志自身特点,认为其评价应包括:版式设计、内容结构安排、编辑标准、内容质量评价标准以及传播质量5个方面。这些评价指标不仅是首次针对纯网络期刊提出,并将以往多个细碎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概括,增加了纯网络期刊特有的传播质量的评价,其对纯网络期刊的评价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5年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的Foudy and McManus[10],也从馆藏的角度提出网络期刊的评价标准包括:权威组织排名、可获取性、成本效率、受众广度、唯一性。2007年秦金聚[11]综合了前人的评价研究成果,以郭丽芳提出的指标为主体,拟出了一个纯网络电子期刊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基本质量评价、内容质量评价和传播质量评价三部分。此指标体系对前面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新增了规范性、编校性、连续性、访问量等指标。2009年谢新洲[12]等对网络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对纯网络期刊的特征进行剖析,从促进期刊网络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由用户效果、学术水平、网站建设和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组成的网络期刊评价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以定性指标为主,只有学术水平评价中的引用指标和下载量为定量指标。

对纯网络期刊评价还出现了一个趋势,即由对整本期刊评价的研究转向对单篇网络论文的评价研究,究其原因是纯网络期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即使同一种期刊其内在的论文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人们考虑到应对单篇网络期刊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这一趋势可能受国际相关思想影响,首先,2009年1月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的总编辑Peter Benfield在美国科学博客大会Science Online上提出一系列新的关于单篇文章的影响力指标,包括使用数据(usage data)、浏览量、从 Scopus和CrossRef获得的引用量、社会网络链接(social networking links)、相关新闻报道、评论和读者评级[13]。此后,国内的学者也开始侧重研究单篇网络发表论文的质量评价。如田丽[14]等先对传统科技期刊与网络科技文献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方面做了比较,然后从科学性、影响力和创新性三方面提出了网络科技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个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是完全针对网络期刊中的每篇论文给出的,对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比较详细,但是所有的纯网络期刊是依附于网站存在的,网站质量对网络期刊有重要影响,所以对网络期刊评价还应有对期刊网站质量的评价。2010年曹兴[15]等以知识共享为理论支撑,结合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特点,从作者权威性、专家评价、读者认同度三方面,提出了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个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的评价体系,并且这个指标体系给每个指标设置了不同的权重,实现了综合定量评价。2012年李贺[16]将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指标。这一指标体系也同样给出了不同的指标权重,并对三本核心期刊做了评价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而且这个评价体系也考虑了对论文发表网站的性能评价。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在纯网络期刊评价指标的研究上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指标的设立逐渐由零碎向系统化转变,内容上逐步全面,例如早期的评价指标只针对期刊本身,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针对发布网络期刊的网站以及网络期刊的传播过程方面设置一系列较为具体的指标。二是评价指标最初从定性指标开始,逐渐转向定性与定量评价指标结合并且以定量为主的研究。三是评价指标从最初的简单罗列到后期给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使评价更易于定量化。四是评价对象由对整本期刊评价到对侧重于单篇论文的评价,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对纯网络期刊评价主要包括四方面:期刊整体评价,单篇论文评价,期刊所依托网站评价和传播质量评价,具体指标实例见表1。

表l 评价指标实例

3 纯网络期刊评价方法

和对纯网络期刊评价指标一样,对其评价的方法也可分为: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所谓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其价值观与历史观对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总体性的评价。同行评议是定性评价的一种主要方法,又称同行专家评审,是指同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或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术期刊、研究成果、人员、机构等进行的评价活动。定量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数据对研究成果进行具体精细、量化的评价。一般说来,定性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而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更具体、更精确、更具操作性[17]。2002年Richard[3]从提高纯电子期刊质量的角度提出,评价纯网络期刊的方法包括:是否被重要索引工具索引,是否列入图书馆目录,以及是否被研究期刊引用。此后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方法。如2004年阮建海[9]提出了三种对纯网络期刊进行评价的方法:1)根据有无eISSN号评判纯网络杂志质量。2)权威性二次文献和全文数据库收录评判法。3)参考引文分析法。2007年崔国平[18]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点击率、全文下载量指标法和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是指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对大量非技术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合理估算,经多次反复进行后对纯网络期刊的价值进行分析的方法。这个专家打分法也就是管理学中用的较多的德尔菲法。

以上方法有定性方法也有定量方法,但总体上比较简单,操作性差。以后人们开始考虑综合各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如:2007年刘锦宏[19]提出网络科技论文专家评价模型,此模型借鉴传统论文评价指标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选择评价模型的指标。按一定的规范流程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且按不同的评价对象,确定专家评价团、确定评分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写评价报告和收集反馈信息。这一评价模型能把影响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更好地保证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适用性和操作便利性。2008年严海兵等[20]依据期刊的学术利用率和影响力,提出了包括参考引文指标、Internet网络传播指标和网络期刊数据库使用率指标在内的,并对各指标分别进行不同权重计算的网络期刊评价模型。2011年袁曦临[21]从学科影响力指标和社会影响力指标两方面提出了网络发表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并给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得出一个网络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计算模型。

从以上可以看出同行专家评审,参考引文分析以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是评价纯网络期刊的主要方法,具体的评价方法实例见表2。这些评价模型都综合了前面提到的各类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并且将定性指标也量化处理,给出了计算的公式,使纯网络期刊评价方法在科学性、客观性和操作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表2 评价方法实例

4 纯网络期刊评价实证研究

评价指标、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最终要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体现出来,2002年Richard[3]对144种纯网络期刊进行调查,给出了纯网络期刊被索引、被图书馆收录以及被科研工作者引用的情况,比较了不同学科纯网络期刊的质量。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国内外的纯网络期刊做了具体的评价研究。例如2005年费巍[22]从栏目设置、主要内容及其特色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的重要纯网络期刊D-lib Magazine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该刊作者阵容强大。该刊发表的很多文章被广泛引用,著名机构的网站都与该刊链接。其还具有纸本刊所不具备的功能:读者可直接在网上免费订阅,定期于个人电子信箱中收到新的期刊信息,也可在网上免费浏览与下载。期刊有很好的检索功能,并且该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允许其论文被用于科研和非商业目的转载,但在使用其文章时应遵守以下两点:1)注明作者和刊名2)删减、改变和编辑材料时不得改变作者原意。最后得出结论该刊具有权威性和巨大的影响力。2007年程大帅[23]根据9项评估指标,包括权威性、完整性、适用性、参考性、时效性、易读性、可用性、易用性、可获得性。对纯网络电子杂志《三思科学》进行了分析评估。2010年翟秀丽[24]从网站性能、论文质量、期刊质量3个方面对国内著名的纯网络电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进行评价。2011年张赟等[25]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纯网络电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和D-Lib Magazine进行了比较评价分析,总结出我国在发展网络电子期刊上的一些优势和不足。2012年陈晓琴[26]根据臧国全老师上课讲的一套纯网络电子期刊评价指标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权威纯网络杂志D-Lib Magazine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对纯网络期刊的评价指标提出改进意见。

还有很多学者针对OA期刊做了评价研究,因为OA期刊就是以纯网络期刊开始,并且多数都是纯网络期刊,所以对其做的评价研究可以作为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研究的一部分。例如2008年李睿[27]对国外图情专业四种著名的 OA期刊:Ariadne、Information Research、FirstMonday、D-Lib Magazine进行评价,根据其出版发行、经费来源、版权管理、评审制度、资源格式、被各检索工具收录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属性,得出结论对其可参考性和可利用性的评价不差于传统的核心期刊。2010年袁顺波等[28],采用引文的评价方法和网络链接的评价方法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97份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图书馆学情报学开放存取期刊已经成为该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Journal of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D-Lib Magazine、Information Research、Ariadne、Cybermetrics和First Monday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最重要的6份开放存取期刊。

根据以上对纯网络期刊的评价实例研究,可看出国内目前对以纯网络期刊为对象的评价研究还很少,现有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本期刊,分别是国外的D-Lib Magazine和国内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还有一些评价研究是包含在对OA期刊的评价研究中的,具体的评价实证研究见表3。

5 研究展望

从以上研究进展看出,人们在纯网络期刊评价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但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突破这些问题,是纯网络期刊评价研究继续推进的关键,是研究者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表3 评价对象实例

(1)加强以纯网络期刊为对象的评价研究。纯网络期刊代表了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它能够促进学术的互动,加快学术研究进程。但目前人们对其的关注还不够,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这方面的论文不多就是明证,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2)构建权威的评价指标和完善的指标体系。从评价指标来看,当前虽然人们已经提出许多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但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所有纯网络期刊评价还无法做到统一公正。将对纯网络期刊的整体评价、单篇网络论文质量评价、论文依托的网站质量评价和期刊论文的传播质量四者相结合来考虑,构建一个全面化,客观化、科学化、实用化的对纯网络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是未来努力的重点。

(3)建立科学、通用、动态的评价方法。当前虽然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纯网络期刊评价,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从发展方向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定性评价的全面性和成熟度来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稳定性,以定量评价方法的客观公正弥补定性方法的主观性。对OA期刊的评价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纯网络期刊的评价中,而且,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动态的,根据不同的期刊,采用不同的评价流程和评价指标权重。

(4)明确评价主体。和传统的期刊评价相比,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评价主体更为复杂,除了编辑、同行专家,还应该包括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等,但目前对于评价主体的专门研究很少,在进行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很多没有明确评价主体,这将不利于对纯网络期刊的评价实施。

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对纯网络期刊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不断完善之中。这一研究必将对纯网络期刊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阮建海.纯网络杂志研究.武汉:武汉大学,2003:14

2 赵蓉英,罗艳玲.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科研管理与评价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8-82

3 Richard D.Llewellyn,Lorraine J.Pellack,Diana D.Shonrock.The use of Electronic-Only Journals inScientific Research.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2002,35

4 Langscheid L.Electronic Journal Forum:Column I.Serials Review,1992,18(1-2): 131-136

5 郭丽芳.网路电子期刊评估之研究.大学图书馆,1997,1(3):56-81

6 Quinn B.Mainstreaming electronic journals through improved indexing: prospect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Serials Review,1999,25(2):23-34

7 Fosmire M, Young E.Free scholarly electronic journals: what access do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provide?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0,61(6): 500-508

8 邱均平,安璐.基于印刷版与电子版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2):219-222

9 阮建海,纯网络杂志质量控制探讨.图书情报知识,2004,(1):2-6

10 Foudy G,McManus M.Using a decision grid process to build consensus in electronic resources cancellation decisions.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 ship, 2005, 31(6), 533-538

11 秦金聚.纯网络电子期刊质量评价研究.情报探索,2007,(8):13-16

12 谢新洲,万猛,柯贤能.网络期刊的发展及其评价研究.出版科学,2009,(1):22-28

13 徐青.《PloS综合》将新推出多个文章影响力指标[E/OL].[2013-6-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15579.html

14 田丽,谢新洲.网络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120

15 曹兴,周密,刘芳.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决策,2010,(7):30-37

16 李贺,周金娉,李春好.我国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2):77-81

17 叶继元.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图书馆论坛,2006,26(6):54-58

18 崔国平.纯网络期刊发展趋势分析.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1-124

19 刘锦宏,罗紫初.网络科技论文专家评价模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48-51

20 严海兵,卞福荃.网络期刊的评价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77-980

21 袁曦临,常娥.网络发表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0):51-54

22 费巍.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前沿阵地——D-Lib Magazine评述.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143-145,24

23 程大帅.纯网络电子期刊及其评估.当代图书馆,2007,(2):59-61

24 翟秀丽.网络电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评价.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06-108

25 张赟,幸娅.国内外纯网络电子期刊的比较分析.图书馆学刊,2011,33(1):133-136

26 陈晓琴.纯网络电子期刊的评价——以D-Lib杂志为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61-64

27 李睿.四种图情专业OA期刊调查分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18-21

28 袁顺波,华薇娜.基于引文与网络链接的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6):107-115

猜你喜欢

论文期刊指标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期刊问答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