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2014-04-17宋彦杯
宋彦杯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独山558200)
由于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译公示语在对外宣传中的“窗口”作用已不容忽视。公共场合的英文标示是否准确和规范,能否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华的生活以及他们对所在城市的第一印象。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公示语译写的严重忽视,造成了公示语英译在准确性、规范性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给我国的对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笔者拟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角度, 结合对一些公示语译写问题的实证调查,探讨如何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在信息、文体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功能对等。
1 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 个国家,在100 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13 次之多。直至2003 年,在89 岁高龄,他还到非洲讲座。 奈达在约40 年时间里,两百多次出行世界各地,目的就是“要了解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须需要解决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问题”(《Fascinated by Language》p7)。
奈达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尊重接受语的特征,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想着自己创造语言, 而要尽可能地挖掘接受语的表达潜力,并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即“动态对等”。 1969 年,在于查尔斯·泰伯合写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将“动态对等”换了说法,叫“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强调了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实际上,两者没有实质差别,重点都在“对等”上。
“功能对等”原则有“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之分。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奈达的“最高标准”只能是一种理想罢了。“最低标准”要求“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1]该标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宜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尽可能实现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对等。
奈达衡量翻译的标准是“读者反应论”,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加以比较,两种反应越接近,译文越成功。他提出译文质量的最终评判标准是:灵活对等翻译,即改变原文形式,保留原文意思。 具体涉及三个方面:(1) 能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当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作者认为,奈达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据,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以译意为核心的翻译理论,对公示语此类实用文体翻译的指导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从翻译原则的角度,奈达曾把语言的交际功能划分为九大类。 根据奈达的划分标准,公示语至少应具备信息功能、祈使功能、美感功能和移情功能;前两种是公示语最基本的功能,而后两种功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祈使功能服务的。
2 如何实现公示语翻译的功能对等
2.1 力求信息对等
奈达的翻译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更直白地说“翻译就是译意”。 因此,语言信息或语义的传译在功能对等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 传递信息是公示语的一个重要功能,要实现公示语翻译的信息等效,尽可能正确地传递原语信息是首要要求。 实现公示语英译信息等效,除了要规范书写、统一译名、克服拼写和语法错误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1 避免胡译、乱译
顾名思义,胡译与乱译是一对孪生兄弟,指的是“在某种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背译德,无准备地、不求甚解地翻译”[2]。此类错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标牌制作人员不懂英语,凭借字典或网络软件胡拼乱凑而成的。 例如, 某饭店竟然把 “小心地滑” 译成Be Careful of Landslide(小心山体滑坡),令人瞠目结舌!
一家叫“卓越电脑培训”培训机构,居然译成:Excellence Computer College。一家只有十几个教职工的培训机构,居然以“College”自居,其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嫌 疑岂不是太明显? 此种“明知故译”的做法违反译德、性质恶劣,应该杜绝!
2.1.2 避免欠额翻译过载翻译
欠额翻译指翻译时,忽视原语信息或不应有的折扣翻译,会造成读者得不到理解原文意思的必要信息。 与欠额翻译相反,译语的意义容量超过原语的意义容量,即译语的信息度过大会造成过载翻译。
例如,应急售票窗:Buy One ’Ticket After Normal Time
原译不但不准确,而且中式英语痕迹明显,语言啰嗦,属超额翻译。 有人建议译成Ticket /Ticket Booth, 译文固然简介,却忽视了“应急”这一主要信息,无法与普通售票窗口区分开,属欠额翻译。因此,可套用“名词+ONLY”的形式,译为Tickets: Under Urgency Only.
2.1.3 警惕“假朋友”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词语字面意思相同但实际意义却大相径庭,形象地说就是“假朋友”。英译公示语,译者不多问几个为什么,凭知觉直译,就极有可能被“假朋友”欺骗。 翻译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尤其要警惕“假朋友”。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标牌“文明单位”一直以来被译为“Model Unit”。 从字面看,用“Model”来表示“文明”,用“Unit”来表示“工作单位” 都无可厚非, 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就出问题了。 因为“Model Unit”在现代英语中已有一个特定的含义“样板房”,即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招揽生意, 吸引潜在的购房者而特别精心装修的一套房子。
另外,在某一加油站,,标有“export”标示,原以为只是为了提醒路人此处的油可以出口国外,但是环视四周,只有一个出口,且在此处旁边有一个“export”,由此可以断定,此处应该是exit,而不是export。
2.2 力求文体对等
公示语的特点是语言比较简洁明了、正式规范,语体比较正式,归纳 为:”5C”: concise, conventional, consistent, conspicuous, convenient(简介、规范、统一、醒目、方便)[3].实现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文体等效,就是要在实现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尽量使译文切合英语公示语的问题特点。
2.2.1 译文应简介明了
公示语面向的是普通大众,用词应简介明了。例如“营业中”,英语仅用“only”一词就够了。 另外,译文应避免使用“big words”和生僻词,以免妨碍信息的有效传递。 以下例子来自于某超市:
纸杯系列(超市):cup catena 拟译为:paper cup(series)新鲜果蔬(超市):verdure vegetable & fruit 拟译为:fresh produce以上例子中,“catena” “verdure”都是所谓的“大词”或生僻词,妨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2.2.2 译文应正式规范
公示语的文体通常比较正式。 例如“公园不许遛狗”,不说“You should not walk dogs in this park” 而 说 “The walking of dogs is not allowed in this park ”或“No person shall be allowed to walk dogs in this park”
某超市把“饮料区”译成belly-wash 是否妥当呢? 有趣的是,多数词典里没有belly-wash 一词,收录了的也只是给出“饮料”这一孤立的意思。 为了弄清该词用词用法, 笔者查阅了权威网络词典(www.dictionary.com),其给出的唯一解释是:noun slang. Any barely drinkable liquid or beverage, as inferior soda, beer, coffee, or soup.名词,俚语。 任何几乎不适合引用的液体或饮料,像劣等的苏打水、啤酒、咖啡或汤水等。
由此可见,belly-wash 就相当于汉语中的“洗肠剂,灌汤剂”,用它译“饮料”有两大缺陷:一是文体太随意,而是联想太消极。好好的饮料变成了 “洗肠剂”, 厂家真是冤到家了! 拟译为Beverages 或Soft Drinks。
2.2.3 译文应自然地道
公示语译文是给外国人看的, 所以行文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可读性要强。 下面的例子来自于某超市:
品质保证 价格实惠:Quality you can trust at low prices
英语里确有High quality at low prices 的说法, 但插入 “you can trust”就出了问题了。从语法结构分析,此处“at low prices”做状语修饰动词“trust”,整个意思变成了“你能够以低价钱相信的质量”,这显然是不合语法的。 地导的说法有:
AAA Quality! Lowest Price!
Top Quality At Lowest Price!
Good Quality, Competitive Prices
2.3 力求社会文化对等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 不应仅停留在对语义对等的层面上,更应实现文化之间的对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不仅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公示语汉英转换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弄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是实现公示语翻译文化等效的前提。
2.3.1 避免文化正面冲突
奈达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漠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或对异域文化的无知,采用死译和胡译,往往会导致文化正面冲突的发生。
例如,中西文化对“龙”与“dragon”的看法是迥异的。在中国, “龙”象征至高无上,是吉利、尊严的化身;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的“魔鬼”,是邪恶的化身。有一家宾馆的名字是“银龙宾馆”,该店的英文名有Silver Dragon Hotel 与YIN LONG HOTEL 两种,并且前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笔者认为,用音译比较好。
2.3.2 词性的取舍要得当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一个显著区别是,“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呈静态;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呈动态,”[5]受其影响,英汉公示语在表达上区别明显。 例如, 在某医院,“挂号处” 被译成“register”, 而规范的说法是 “registration (office)”;“抽血处” 译成了“Draw blood place”, “Blood Drawing”。从表面看,以上译文的产生源于死译,但造成死译的更深层的原因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2.3.3 语气的取舍要得当
由于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中西方在实现同一言语行为时,言语策略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传统中国文化崇尚“权威”和“自上而下的顺从”,公示语中大量采用命令祈使句,直露、强加性的禁止用语,常常给人以严肃、刻板、命令口吻的感觉,与我们礼仪之邦的身份不吻合。 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西方受众的接受心理,必须时可适当变通原文,避免与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发生冲突。
例如,在国内,把“请勿践踏草坪”译为Don’t tread on grass,可谓司空见惯。 在美国同样的标牌文字却是: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1]. 这两种公示语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劝导人们不要践踏草坪。但前者以直露、生硬的方式表达祈使功能,容易引人反感;后者通过赋予小草予生命,反而会让人砰然心动,顿生怜惜之意,在不经意中实现了劝诱功能。
3 结语
为实现译文的功能对等,至少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各方必须提高认识,齐抓共管。有些地方公示语译写的“硬伤”不断重复上演,如书写失范、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可归因为译者敷衍了事、承接部门粗制滥造、委托部门把关不严等因素。 二是译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翻译素质。 避免造成译文不准确、不地道以及语气不当等的“软伤”问题。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69.
[2]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5,26(6):42-46
[3]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84.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2.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社,1993:104.
[6]王银泉,陈新任.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5(2):81-82.
猜你喜欢
——再论奈达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