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

2014-04-16王薇WANGWei

价值工程 2014年32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审手段

王薇WANG Wei

(石河子大学,石河子 832000)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企业面临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加剧,而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内部审计,是控制企业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理念、审计范围、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是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1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1.1 内部审计组织地位低,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保证。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将内部审计隶属企业财务部门,或挂靠到纪检监察部门,即使单独设置,也是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就无法对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进行监督。同时,内审计机构又是在本单位管理层领导下行使职责,这就不可避免地受管理层的意志所左右,很难对管理层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作为本单位的职工,既与单位存着在经济利益关系又与其他职工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其审计工作易受环境干扰,上述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 如何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发展。纵观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企业管理提供咨询服务。而我国则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经济监督,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的贯彻执行,这种传统的职能定位,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要求内部审计要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去,为管理提供各项服务,以增加企业价值。

1.3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验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对象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资料,未深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已不能直接协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规避风险、完善内部治理,增加企业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1.4 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落后 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有的仍然采用原始的帐项基础审计,就是以企业账目和业务为基础,且以事后审计为主,采用详细审计或者借助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进行抽样审计,因而审计内容的确定主观性较大,不科学,准确率低,成本高;就审计手段而言,仅凭一支笔、一个计算器和几张纸,不会运用计算机审计,更谈不上利用网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无法及时向决策层提供增加企业价值的建议。

1.5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完成内审工作,必须具有政治与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治体素质不高,其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内审人员多是财会人员出身,企业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等人才奇缺。二是知识结构单一,多数人员仅对财务业务精通,对税务、金融、外贸、信息技术等知识不足。三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不强。四是少数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严重影响内部审计职业形象,也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发展。

2 推进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措施

2.1 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增强独立性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考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活动内容,来确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及其领导的隶属关系,一般而言,内部审计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权威性越强,反之,则越低。因此,笔者认为公司制企业应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由企总经理直接领导,以解决由会计师或财务主管负责人领导,造成成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的问题;对于“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实行“统一领导”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

2.2 转变内部审计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竞争加剧,风险增加,客观经济环境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一变化,内部审计工作应由原来单一的“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作为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对内审人员来说,要树立服务意识,针对企业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内部治理中出现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社会各界也要重新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积极创造良好的内审环境,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2.3 扩大内部审计领域 我国内部审计应适应济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所有领域,其内容包括:一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方法措施的适应性、执行的有效性,发现控制盲点,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二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运行中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的适当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发现薄弱环节提出完善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减少损失。三是公司治理审计。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公司管理层遵守法律和规章情况、遵守公认的业务规范、道德观念、满足社会期望的行为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早提醒管理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帮助组织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四是开展环境审计,就是过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和环境法规的执行监督和评价,发现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时提供控制或合理规避环境风险的建议和意见,以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4 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手段 随着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扩展,审计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变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方法发展的新阶段,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应。在国际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早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推进内部审计方法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而审计方法的变革必然推动审计手段的更新,在网络经济时代里,企业很多经济业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审计工作者不可能再去翻阅每一张原始凭证来验证其真实性,这就决定了审计工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这一手段来加以解决,实现审计手段计算机化、电子化并逐步发展到网络化,从而实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审计效果。

2.5 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领域的拓展及现代审计方法、手段的运用,这就对内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现代审计手段和方法。二是要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企业管理、工程技术、工艺流程、法律、税务、外贸、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为此,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调整内审人员的结构,以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在继承以往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转变审计理念、拓展审计范围、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和方法,为改善企业营运,增加企业价值,作出更大贡献。

[1]邱伟文.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N].中国审计报,2009-03-11.

[2]王芳兰.浅议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9):34-36.

[3]方利平.浅议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8,13(6):35-37.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审手段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组织模式的构建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