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嘉峪关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的现状分析
2014-04-16张英华ZHANGYinghua
张英华ZHANG Ying-hua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 735000)
(Jiuqu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Jiuquan 735000,China)
0 引言
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Reisinger[1]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体验文化经历的旅游行为,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民族宗教活动、风味小吃的品尝、自然历史的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等内容。Jamieson[2]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国内学者指出中国的文化旅游活动具体体现在制度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四方面[3]。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一种特种旅游形态,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等特征[4]。文化旅游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21 世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当前,文化旅游业已成为酒嘉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1 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必然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令人瞩目。在传统旅游业发展框架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文化如何保护和开发的命题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旅游在现阶段需要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之路成为共识。在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能级迅速提升、市场体系日趋成熟的今天,其演变、创新、延伸、与其它产业间的融合也正在不断加快,也由此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新型业态。“十二五”以来,这些新型业态正逐渐成为构建整个“大旅游业”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
发展壮大旅游业,要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体育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甘肃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7]:大力推进旅游业与文物、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商贸、地质、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文化旅游等新业态,适应现代旅游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形成全省特色优势旅游新业态集群。依托全省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放、开发力度,重点打造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文化旅游大省。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市场变革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创新之路,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成为必然。
2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现状
2.1 文化旅游发展基础 酒泉境内分布着一千余个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古代石窟艺术、古长城、关隘遗址、古建筑艺术、古墓群遗址、古文化遗址以及被誉为本世纪文史资料第五大发现的“悬泉置”遗址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酒泉留下了丰厚的资源,使其成为古丝绸之路上旅游黄金地段。
嘉峪关市扼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过渡地带的天然优势,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内涵,留下了有着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长城、魏晋砖壁画墓及丝绸之路遗迹等文化遗产,是一座新兴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内唯一的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的城市。境内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嘉峪关关城、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长城博物馆、城市博物馆、西部明珠气象塔、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墓群已入选“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遗产甘肃省13 处备选点。有较为配套完善的体育场馆,是举办国际、国内专项体育赛事的理想城市。
酒嘉两市地缘关系紧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旅游产业互补性较强。两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知名景点紧密相连,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已形成共识。两市规划同绘,产业同布,交通同网,服务同享的一体化发展原则,旨在发挥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商贸区域中心城市;依托酒嘉区域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线路,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为全面贯彻落实酒嘉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思路和对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2.2.1 立足规划先导,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酒泉市加快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2013年,重点推进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鸣沙山月牙泉创5A 基础设施建设、雷音寺景区、肃州区生态农业观光园、金塔航天文化产业园、玉门赤金峡、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瓜州锁阳城、玄奘取经博物馆、肃北党河峡谷民族文化风情园、阿克塞野生动植物园等58 个旅游项目,全市创建A 级景区总数达到24 家。
2.2.2 发挥节会效应,城市影响力逐步提升 2013年,酒泉市圆满完成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大会暨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承办任务,积累了大型节会特别是国际性会议的办会经验,有效提升了全市国际化服务接待水平,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酒泉航天金塔胡杨旅游节、瓜州“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和戈壁音乐节、全国沙滩排球赛(敦煌站)、敦煌(国际)葡萄文化节、玉门赤金峡漂流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策划组织了“神十”发射现场观看活动。同时,组织参加在贵阳、西安、兰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大力对外推介宣传酒泉文化旅游,持续提升酒泉文化旅游知名度。
2.2.3 推进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业态加速升级 酒嘉两地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发展上的灵魂作用,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推进文化演艺进景区、进饭店、进农家园、进剧场工作。同时,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包装策划文化旅游融合项目。2013年,酒泉市成功举办敦煌沙滩排球赛、瓜州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汽车摩托车拉力赛、赛马节等体育赛事,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有了新突破;加快开发速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等红色旅游取得新进展。
2.2.4 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优化 酒泉市对①西四县(市)旅游实现了五个同步,即同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步策划包装旅游线路、同步参加对外宣传推介、同步培育航线航班和旅游专列;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联合开发新业态旅游线路、培育特色节会和文艺演出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西四县(市)旅游合作全面启动,扎实推进。依托敦煌旅游品牌,通过整合旅游宣传、客源互送、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建设大敦煌旅游经济圈,促进敦煌及周边各县旅游业快速发展,为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2.3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典型类型和特点
2.3.1 节会赛事文化旅游 节会赛事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最佳载体。近三年来,酒嘉地区加强旅游与节会赛事的融合,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展示地方特色的各类节会赛事文化活动,带动文化旅游,使节会赛事成为集中展示地域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民族民俗风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平台。各类节会赛事为酒泉市吸引招徕了大量游客,节会推动效应显著,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旅游知名度以及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沙浴节实现旅游收入210 万元,赤金峡漂流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实现旅游收入1496 万元。嘉峪关市将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举办10 次国际铁人三项赛的城市,借助各类节会平台,该市将各类特色文化产品推向全国,展现雄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2.3.2 多元文化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 表现为节会旅游业态与农业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春节“黄金周”,酒嘉地区旅游客流多以探亲访友、度假休闲、民俗娱乐、观光游览为主要旅游目的,春节庙会、观灯猜谜、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社火巡演等民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带动了假日旅游市场。2014年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以祭祀、休闲、乡村、中短途、自驾游、家庭游等一日游为主,仅嘉峪关市实现旅游收入1412.99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8%。“五一”假期,休闲农庄、农家园、采摘园等周边游火爆,自驾车、休闲娱乐、短程途步、篝火晚会等项目受游客青睐。“2014 红色之旅——千人走进航天城”大型主题活动开创了旅游团队一次性进入航天城人数之最,对加强企业合作、开拓旅游市场、创新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金塔县围绕航天科技游、胡杨森林游、水域风光游、大漠探险游、乡村生态游、光电工业游六大主题游,以金塔、航天、鸳鸯、汉简、胡杨等文化为特色,研发了金塔玉鸳鸯、金塔保健黑醋、金塔胡杨纪念品、金瓜御酒等一批突出金塔文化主题的文化旅游附加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扩大了酒泉旅游的知名度,同时带动了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2014年端午节巧遇六一儿童节,敦煌市、阿克塞县等县市区分别举办龙舟大赛、赛马、吃粽子等活动,吸引招徕游客;各大旅行社大力推出多条亲子旅游线路,举办和谐家庭亲子活动;农村一日体验游以观赏、采摘、体验、品尝为主的农事活动吸引大批游客,驾车举家体验农耕文化。“双节”期间,全市旅游市场凸显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特点,酒泉市接待游客达到32.66 万人次,同比增长123.75%,实现旅游收入2.12 亿元,同比增长254.42%。
2.3.3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旅游各行业内部的发展和整合,然后扩展到旅游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继而开始旅游业与现代服务行业的紧密关联,同时出于发展战略考虑,与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动。文化旅游业态的良性发展是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集中表现,是以“行业构成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素质一流、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三大特征为标志,需要遵循“创新业态发展思路、优化业态发展结构、提升业态发展素质、打造业态发展品牌、突出业态发展特色、营造业态发展环境和提高业态竞争力”的战略方针才能达到。
3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新业态培育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酒嘉地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明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景区景点比较分散,无法形成集群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可利用性差,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3.2 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投入不均衡 总体来看,酒嘉地区文化旅游行业规模化、集团化、网路化经营程度较低,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投入不均衡,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差异性大,产业链较短,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滞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文化旅游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文化旅游业缺乏一线实用性人才等,导致文化旅游行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相比酒泉市,嘉峪关市在文化旅游产业规模投入上,采取多措并举,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体现出更大的优势。2013年,嘉峪关市实现旅游收入24 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 亿元,增长15%,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2.9 亿元,同比增长37.5%,文化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附属带动作用凸显。
3.3 跨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欠缺 酒嘉地区理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历史、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间的合作,探索共同开发旅游景点,策划精品线路,完善交通体系,加强与丝绸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开展丝路沿线各国旅游人才培养与交流,实现市场互动。加强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开展丝绸之路跨区域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味,积极推动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建设。
3.4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不健全 从典型文化旅游类型分析可以看出,还存在文化旅游发展观念落后,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协调合作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在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敦煌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航天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把优质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规划、项目建设、节庆会展、宣传促销以及旅游产品开发之中,创新开发具有地方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等方面,酒嘉两地缺乏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的形成。
酒嘉两地充分利用地缘优势,进行区域联动,培育旅游新业态,共同做大文化旅游市场,实现两地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需要针对上述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2013年3月,敦煌市、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共同协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酒泉市西四县(市)旅游协作的框架协议》,提出依托敦煌旅游品牌,抱团发展旅游业,共同建设大敦煌旅游经济圈。
[1]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蒲红,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Reisinger Y.Tourist-Host Contact as Part of Cultural Tourism[J].World Leisure and Recreation.1994,3(summer):24-28.
[3]王文祥.文化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10(11):122-124.
[4]吴芙蓉,丁敏.文化旅游——体现旅游业双重属性的一种旅游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3(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