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存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2014-04-16范崇理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省前进农场
范崇理/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省前进农场
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存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范崇理/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省前进农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当前农村也取得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存在较阶层上的分化,这就为当前农村社会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制约了我国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文章对当前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消除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农民分化;和谐社会;农民;利益
一、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目前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向非农业领域进行流动和转移,而转移的多是年轻的农民,这些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有文化,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老弱病残人员,这些人劳动能力较差,而且知识层次较低,这就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都无法进行应用,使农业效益明显较低,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村基层组织弱化,对农民管理难度大
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涌向城市,形成了壮观的“民工潮”,青壮年作为农村中的精英,这些人向城市的流动,就导致村委会缺乏高水平、有领导能力的人来进行领导,导致目前大部分农村干部都是趋向于老龄化,而且素质不高。再加之目前农村干部普遍待遇较低,基层工作很难开展,所以导致农村干部存在着频繁调换的情况,农村在发展中缺乏有凝聚务和领导力的基层组织,甚至在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基本上处于无法运作的状态。
农村人口的分化,无论其流动和转移的区域、行业有多少的不同,只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会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被削弱,不利于农村乡镇各种计划的实施、农村的各种建设工作都不同程度的被弱化,农村党组织活动及科技和技能的推广和培训工作也无法实施。由于农村人口的移动,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日益减弱,发挥不了对农民管理的作用。
(三)导致农民利益分化严重,加剧了不稳定因素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并逐步加深。阶层分化的实质是利益分化,农村社会分化产生了许多利益群体和阶层,各类利益主体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各阶层的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对具体政策决策的观点不同,对利益的追求成为广大农民社会行为的一股强大动力,这必然会在不同利益主体间产生广泛的矛盾和冲突,如雇工与私人企业主之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基层管理者与广大农民之间等。农村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增多了,比如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村子女教育问题等,如不妥善加以解决,势必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四)农民内部贫富差距加大,不利于和谐村庄的构建
目前在农村中存在着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低收入者往往是固守土地的农民,这部分人员不仅缺乏技术和知识,而且身体条件也较差,所以只能进行纯农业劳作,尽管十分辛苦,所却仅够维护生活。而另一部分高收入者则主要是私营业主和握有实权的乡镇企业管理阶层。而且这种分化还在不断的加剧,穷者更穷,富人更富,这无疑会加重农村社会的矛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农民内部这种严重的贫富差距,特别是有部分人富人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取得财富的,这就会导致农民逐渐的对政府丧失信任,使农民内部利益和关系复杂化,内部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消除农民分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首先,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和现代集约农业。通过农业部门的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复种指数;开垦宜农荒地及其他资源;加快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质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其次,积极鼓励农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作为个体生产者很难及时的了解市场的行情和未来走势,所以要鼓励农民加入经济合作组织,统一的进行生产和销售,统一购买农用生产资料,农民在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生产销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
另外,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不断向非农产品延伸扩展,既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较好地解决农村长期存在的分散经营的问题。最后,要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和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含量很高,只有依靠科技的投入,才能较快地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为农民进行政治参与奠定基础。
(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抓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只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才能够带领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够使农村获得发展。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
二是要提高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想办法吸引农村先进分子担任乡村主要领导。三是规范乡村干部的行为,努力改善干群关系,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政治凝聚力,保证社会公共秩序的稳定。
(三)建立健全公平的利益表达和分配机制
我们要着眼于农村各阶层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构建一个多层次、宽渠道的利益表达和分配机制。畅通各阶层农民的利益表达途径,争取各阶层农民都能找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支持合法、正当的利益诉求,疏导和化解非制度性表达,从而将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更加注重分配公平,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不断完善农村收入分配制度,抑制农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保证农村的政治稳定。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对于农民分化的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加强重视,并做好引导和控制工作,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民分化这种不协调的现象的发生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而且还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持续,所以需要加强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各项保障机制的实施,加快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民分化的问题。
[1]刘洪仁.农民分化问题研究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刘德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积极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3]曾纷钰.中国特色城镇化与农民工特殊群体[J].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