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4-04-16顾继光闫静翔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工业化制造业融合

顾继光,闫静翔

(1.南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南通 226001)

0 引言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变社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提升我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举措[1-3]。而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工业增加值一直占全国GDP的1/3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制造业的两化融合进程对转变国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会对全国整体的两化融合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和深远的带动效应。因此制造业两化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两化融合战略的重点领域,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

1 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制造业两化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到制造业的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中去,将其与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等相结合,通过融合创新来推进企业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集成应用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实现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全面渗透、综合集成和深度融合,使得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产品智能化。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部署以来,制造业两化融合就成为各地两化融合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不同层面采取了大量措施来积极探索与推进。国家接连出台了《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等系列政策,为制造业两化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分2批确定了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上海、南京等16个城市和地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这些试验区开展了一大批钢铁、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制造业相关的项目,有力提升了两化融合水平[4]。

通过数年努力,现在制造业中单项应用已非常普遍,部分企业实现综合集成,少数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制造业企业中普遍实现二维设计,部分企业实现三维建模,MES、CIMS等系统应用日益广泛,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制造环节的精益程度,而且技术和管理开始走到一起,ERP同CAD/PDM等技术逐渐整合,推动了企业管理变革,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制造业企业通过推进两化融合,极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如航天科工集团通过“航天信息化工程”两化融合项目,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促进了型号设计由单项设计向网络化协同化设计转变,产品设计更改次数减少50%,产品设计周期缩短40%,产品开发成本降低20%[5]。

2 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存在问题

在企业需求牵引、政府大力推动下,制造业两化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信息化”“工业化”两张皮的现象并未完全破解,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制造业两化融合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两化融合技术创新不足

技术创新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国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更是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现在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一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所需的重要装备依赖进口,制造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创新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挥。

2.2 两化融合专门人才缺乏

人才是制造业两化融合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制造业企业很舍得在两化融合的硬件建设上投资,但由于缺乏熟悉信息技术和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和企业硬件相协同,使得融合的协同效应很难发挥,两化融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由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不能很好地担当起两化融合的重任。企业中掌握两化融合相关理论与技术的人员流动率较高,很难长时间在一个企业中长期工作。

2.3 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队伍欠缺

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了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为制造业企业两化融合提供专业的中介咨询服务,助力制造业两化融合。在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实践中,咨询服务主要由科研院所和生力产促进中心等来提供,大部分机构主要是进行小型软件应用培训,全企业的咨询服务和系统集成能力欠缺,尤其是能够将具体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集成服务的机构并不多。

3 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制造业两化融合的目的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不断改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进而提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将制造业两化融合不断推向深入。

3.1 完善两化融合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的政策引导在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出台宏观指导意见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制造业实际出台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如完善与两化融合推进工作配套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政府采购等有关政策,把两化融合工作同技改、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发生的研发费用,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6];对于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等专项工作,尤其是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产品的,政府设立的“两化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应优先资助各类制造业重点推进项目。

3.2 加大两化融合人才培养力度

制造业两化融合在给产业未来发展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在制造业两化融合过程中,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各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加大两化融合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其提供所需人才,为今后的两化融合进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7]。同时,制造业也要从自己内部挖潜,加大对企业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让他们拥有同现实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体系,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工业生产的两化融合综合性人才。

3.3 提升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技术创新而形成的核心技术与品牌效应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应该紧紧抓住两化融合的时代性机遇,不断研究制造业两化融合中的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的渗透性和扩展性,提高设计、生产、管理诸环节的信息含量,促进制造过程的高效、自动、智能,在产品和装备中植入芯片,采用传感器、控制器等与激光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数字化、智能化产品。

3.4 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制造业两化融合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减低企业在两化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政府要鼓励制造企业将有关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过程控制、财务营销等信息化服务环节外包,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各地要根据本地区产业特点,重点扶持骨干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服务能力。

4 结语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推进制造业两化融合,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认清当前形势,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提升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能力等合理措施推进制造业两化融合,使得信息化和传统工业相互渗透融合,改进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使制造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层次,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周叔莲.重视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08(3):90-93.

[2]谢康,肖静华,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基础和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2):28-31.

[3]汪传雷,李从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32-37.

[4]郭利.首批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5):43-45.

[5]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发展对策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0(2):16-49.

[6]李欢,田雨虹,王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向及融合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1(7):1021-1026.

[7]苏君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J].现代情报,2010(4):66-69.

猜你喜欢

工业化制造业融合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融合》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