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分析

2014-12-13王宇楠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高技术高新技术专利申请

王宇楠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52)

0 引言

2013 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和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成效逐步显示,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也逐步扩大。

1 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状况

1.1 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缓慢

从辽宁省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来看,基本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出口额由2004 年的29.0 亿美元增长到2013 年54.3 美元(见表1),增长了近1 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辽宁出口贸易额比重相对稳定,除了个别年份外基本保持在11%左右,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较小,占比重1%左右,两者近3 年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辽宁省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过缓,发展后劲不足。

表1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出口所占比重

1.2 贸易顺差的趋势比较明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自2006 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扭转了贸易逆差以来,贸易顺差规模在逐年扩大,2013 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已实现贸易顺差8.7 亿美元,创造了近10 年来的新高点。但值得关注的是,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数值很小,2003-2005 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指数为负数,显示该产品处于微弱竞争劣势,2006—2013 年指数值转为正数,但是一直处于0.1 以内,显示该产品处于微弱竞争优势(见表2)。因此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结构升级已显得愈发重要。

表2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技术产品贸易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1.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下降

2012 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979.1 亿元,比2011 年减少325.5 亿元,下降25%。从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568.3 亿元,比2011 年下降27.6%;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315.9 亿元,比2011 年下降34%;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94.9 亿元,则比2011 年增长1.3 倍。2012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的6.7%,所占比重较上年回落3.3 个百分点。从工业行业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有塑料制品业(-85.4%)、纺织业(-64.2%)、通用设备制造业(-60.4%)、工艺品及其它制造业(-54.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3.1%)、计算机和通讯设备(-26.1%)、专用设备制造业(-24.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9%)等。

1.4 技术密集度不高,核心、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

从辽宁省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来看,2004-2013年间加工贸易占主要地位,2013 年比重为57.46%(见表3)。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仍主要处于组装加工环节。一般贸易 比重虽然逐渐上升,从2004 年的4.14%已经提高到2013 年的30.20%,但仍然份额不高。说明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附加价值环节,高技术产业“缺芯少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核心高端技术对外依存度高。2012 年辽宁省不掌握核心技术的高技术制造业,特别是具有出口导向型特点的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且还持续走低,说明国际分工地位依旧难脱低端环节,而且有被长期锁定的国际分工地端环节的隐忧。

表3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比重 (单位:亿美元)

2 技术创新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弱,自主技术含量低,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本部分将从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和专利产出3 个方面来分别分析制约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原因。

2.1 指标选取

发达国家一般用产业标准、R&D 投入经费、R&D 人员所占总人员数比例这3 个指标来定义高技术产品,可见,R&D 经费投入、R&D 人员投入既可以作为定义高技术产品的指标,也可以用来研究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要素。因此,本文以辽宁省高技术产品出口额(Y)作为被解释变量,将R&D 经费内部支出(万元)、R&D 人员全时当量(人年)、专利申请数(件)作为解释变量,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2012 年12 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考察技术创新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

2.2 实证分析

2.2.1 相关分析

为消除异方差性,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Y)、R&D 经费内部支出(X1)、R&D 人员全时当量(X2)与专利申请数(X3)分别取自然对数,用变量LNY、LNX1、LNX2和LNX3表示。为量化分析LNY 与LNX1、LNX2和LNX3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所以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相关分析结果

从表4 中可得到,变量LNY 与LNX1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29,双尾检验概率p 值为0.000<0.05,故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变量LNY 与LNX2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31,双尾检验概率p 值尾0.925>0.05,故变量之间不相关。变量LNY 与LNX3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70,双尾检验概率p值尾0.000<0.05,故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根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R&D 人员全时当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R&D 人员全时当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前提下没必要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

2.2.2 回归分析

(1)R&D 经费内部支出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根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R&D 经费内部支出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R&D 经费内部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前提下可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R2 表示回归的可决系数,它是一个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拟合优度的相对指标,反映因变量的波动中能用自变量解释的比例。R2 越接近于1,拟合优度就越好。由表可知,回归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864 和0.850,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5%以上的变动都可以被该模型所解释,拟和优度良好。

表5 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中也给出了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见表6),可以看到,F 统计量为63.301,对应的p 值为0.000,所以,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原假设,即该模型的整体是显著的。

表6 方差分析

通过表7 的分析,可以得出变量LNX1的回归系数为0.410,即R&D 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 个单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增加0.41 个单位,可见R&D 经费内部支出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

表7 变量回归系数

(2)专利申请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根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专利申请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专利申请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前提下可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

从结果来看,回归的可决系数和调整的可决系数分别为0.757 和0.733,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超过70%的变动都可以被该模型所解释,拟和优度较好。

表8 回归分析结果

表9 给出了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到,F 统计量为31.155,对应的p 值为0.000,所以,拒绝模型整体不显著的原假设,即该模型的整体是显著的。

表9 方差分析

由表10 可以看到,变量LNX3的回归系数为0.251,即专利申请数每增加1 个单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就增加0.251 个单位,可见专利申请数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影响较大。

表10 变量回归模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R&D 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申请数不但与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且还对后者有较强的影响,说明以R&D 经费内部支出和专利申请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对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样也是影响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的技术创新因素。

技术创新的另一个指标:R&D 人员全时当量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接拉动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增长的不是R&D 人员数量的扩大,而是研发人员这类直接从事创新活动的高级人才的增加。

3.2 建议

(1)加大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投入强度,提高一般贸易规模。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但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强度仅为1%左右,明显低于东部先进地区的平均水平。辽宁省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很少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缺少真正的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为此,要强化企业的科技投入意识,通过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引导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合作,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债券、保险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筹集企业科技投入资金。加强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升试验研发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并积极争取创办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省级研发机构,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投入水平,提高高技术产业出口一般贸易规模和档次。

(2)提高专利产出水平,转变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出口方式。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多以加工贸易为主,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结构,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具有高度敏感度和对外部需求的高度依赖性,加深了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不稳定性,而且外资企业在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此,辽宁省企业尤其是内资企业要增强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按照国际同行业、品牌质量的标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和长效机制,促进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科研技术成果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专利产出水平,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尽量减少贸易摩擦,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1]辛月,姜延书.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2):17-21.

[2]焦朝霞.辽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2):52-55.

[3]朱玉荣,杨东升.优化辽宁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3):50-54.

猜你喜欢

高技术高新技术专利申请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