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中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

2014-04-16孟华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54期
关键词:法制化文化产业人才

孟华

首先,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法制化管理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前提。结合以上情况的分析,可发现要彻底解决文化产业的相关人才短缺的问题,仅依靠高校单方面的教学改革可能还不够,它还需要文化管理部门首先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和管理的理念。这种新的文化发展和管理思想观念,不应是一个单方面的理念,应该是一个主要包括文化经济观念、文化产业集群观念以及文化产业全球化观念在内的综合性理念,这样才可能保证中国文化产业能够在一个开放先进的体系中发育成长,不仅能够在中国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链,而且还可以完成文化产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由此,产业的发展才能够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以满足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法制化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美国文化产业可以持续性繁荣增长的重要保障。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制化,文化产业也只有在法制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壮大。在未来的发展蓝图上,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以及与他国文化产业交流的增多,中国为了维护文化产业整体的经济利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水平,必然会如同美国那样开始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加强对相关文化企业及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由此,中国文化产业必然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法制治理模式转变,并通过政策性法律法规的形式去有效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的知识产权,最大程度地激发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新动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其次,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仍是解决目前文化人才短缺困境的主要手段。目前高等院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还仅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在没有良好实践教学环境和手段的前提下,文化产业专业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就业的困惑。一方面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却面临失业,说明高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需要调整。具体可以分几步走:(1)利用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力量培养文化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在培养文化产业专业本科教学基础上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尽快解决专业研究人员和高校师资不足的问题;(2)鼓励教师通过挂职、兼职等方式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与研究,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3)针对文化产业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制度建设与监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开放职业认证资格的培训,邀请相关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授,以培养应用型专业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素养。

最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专业人才的创意能力,如何克服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中可能会出现的“固化效应”是问题关键。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的工业产业,对于不同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而言,它总是充满着个人的特性,并导致文化产品也必须符合个人特质才有可能吸引相关消费者的青睐,而这种体现个性的文化产品又总是在创作者充满个人创意的过程中完成。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升学”,这种因目标固化而带来的学习固化从而扼杀了个人创造力,这与创意人才的培养标准极不相符。在文化产业教育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位学习者的兴趣特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消费者的精神消费不能简单地用物质进行换算,这使得文化产业的成果价值测量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中还要强化学习者非智力性因素的训练。

猜你喜欢

法制化文化产业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论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