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致读者
2014-04-16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中国经济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望再长久一些,30余年的中国经济业绩,举世瞩目。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人们见仁见智,可以寻觅出许多原因: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发挥,经济特区的设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等等。但是,这些仅仅是枝梢末节,追根溯源,辉煌业绩取得的本质还在于改革开放。改革使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制度,开放使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能够称得上里程碑的历史节点有限,却清晰可见,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经济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0年代靠的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则靠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接下来的十年靠什么?有人说靠新型城镇化,还有人说靠经济结构调整,靠转型升级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能量的释放。正所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再出发,但改革的时代背景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社会等方面。早期的改革合力已经分化,经济改革单兵突进的阻力越来越大,经济改革的牵引效果也逐渐弱化。为此,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贯穿决定始终的两条主线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由人治转变为法治,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也是被治理的对象,公众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国家治理的参与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让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在经济活动中自主地发挥作用,而不是动辄人为地去扭曲市场。
决定甫一出,一些关注金融改革的人们因决定中涉列金融部分只有十二条且新意不多,少许感到失落。这是一种误解。现实中,金融改革市场化取向已非常明确,而2013年的利率市场化、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上海自贸区试行资本项目开放等举措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已经提前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实在金融领域,就是要平等放开对内对外金融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金融的要素价格通过市场自发形成和强化金融市场的主体作用。与本世纪初中国金融改革的最佳窗口期相比较,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期转为转型调整期。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需要处理好与“落实金融监督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的关系,“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作和整体稳定”。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处理金融改革与稳定关系时,往往把重心放在金融风险防范上,使得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社会也为此付出了较大代价。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改革是被倒逼出来的。
刚刚过去的2013年,能不能成为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关键在于能否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的改革宏伟蓝图转化为行动,落到实处。面对改革阻力,2014年,《金融理论与实践》将与广大读者一起,通过投身于培育思想市场,为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