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增长首先必须稳心态

2014-04-16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0期
关键词:处分权农地增加值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 贺 铿

经济每月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稿

稳增长首先必须稳心态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 贺 铿

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64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当前经济总体是稳定的;应放稳心态,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使房价回到合理位置;要加快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这是当前应快速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今年以来,经济总体是稳定、正常的。从前三个季度的各种统计数字看,1~7月份经济运行正常、平稳。8月份工业增加值下行较多,是异常的。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8月份降到6.9%,增速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但9月份工业增加值又恢复到了8%,这个速度应该说已经走向了正常。从第四季度的趋势来看,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有可能的。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4%是极有可能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第四季度经济运行应该比第三季度要好。尽管八九月份工业增加值统计数据都偏低,但今年以来有两个数字值得高度关注,一个是就业,前三季度的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今年的目标。就业增加不支持工业出问题的观点。另外一个更值得注意的数字是工业发电量。一般说来,工业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两者之间密切相关,过去几年,这两者的相关系数一直在0.9以上,呈高度相关。今年以来这个相关系数出现下降,降到了0.7以下,分析这种变化,发电量的增长在工业增加值增长之上,也就是说是向上偏的,这可能是因为工业增加值的统计存在系统偏差,这个偏差不是支持工业增加值高估,而只能是低估,因此我们整个经济总体状况是比较稳定的。

2012年以来经济下行是必然的,但是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经济下行主要是过度投资的结果。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直到现在。由投资导致的资本形成一年比一年高。这种情况导致当前经济下行是必然的。而今年在结构调整之下,投资率下降到了48%左右。从最终消费率看,按照一般规律,最终消费率对GDP的贡献率应该是65%。1998年之前我国是62.5%,跟世界的平均趋势差不多,一直到2010年、2011年降到45.5%,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今年恢复到48.5%左右。从这个角度看,经济下行也没有什么太可怕的。

应采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办法消除风险。过去,由投资过度产生的问题如同是“吃补药”吃过了头。要根治这个问题,不可以再用吃补药的方法,不可以再用加大投资的办法。可是,我们仍把扩大投资的办法放在扩张房地产上面,这样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应采取一些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办法消除风险。一是适时终止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一定要量入为出。二是努力稳定人民币汇率,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加强金融监管,鼓励依法成立民间金融机构,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想尽各种办法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让金融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是继续减税,而且要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已经提出了各种减税的一些措施,扶植中小微企业发展。只有把中小微企业的困难解决了,就业就会真正增加,居民收入也可因此增加。四是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有垄断行业,让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竞争性行业真正做到平等竞争。为了提高工业运行的效率,我们应该在改革过程当中有勇气推进民进国退。

二、继续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不是再把房地产弄热。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稳增长急于救市,这是心态不稳的一个表现。心态不稳,宏观政策就不可能真正稳,稳增长就有可能演变成新的投资扩张,产生的问题将会比原来老的投资扩张更严重。当前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位置,房地产的问题不是房价下跌过快的问题,而是空置房太多,炒房的人处于观望,有刚性需求的人仍买不起房。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发展。要“去库存”,使那么多剩余的房子慢慢能够让人买得起,而不是盲目地再进行开发,盲目救市、盲目开发有可能加快引发金融危机,这是当前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房价是否回到了合理位置,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房价收入比。应该让我国房价收入比落到4~6这个区间。我国的房价总体上应该回落30%左右。每个地方房价下跌多少应根据当地的需求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需求很旺,房价不可能跌多少,甚至会出现微涨。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目前房市还是要“去泡沫化”,实际上,泡沫还没有真正解决,应该想尽各种办法让房地产真正去掉泡沫,这样房地产才可以健康发展。

救市是政府心态不稳的一个表现。房市既不能救,政府也救不了。救市的办法有几种:一是降低买房子的贷款利息率,这个操作办法空间不大,因为现在银行的融资成本在不断提高,再要使房贷的贷款利息降低,商业银行积极性不大。二是财政补贴,或者是降低购房的各种税收。各级地方政府之所以要急于救房市,是因为土地财政受到了影响,房地产税收减少,财政吃紧,现在要想用财政拿钱让房市活起来的可能性不大。三是央行提出将房地产资本证券化。这个办法非常危险。大家应该记得,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即把贷款证券化,再利用杠杆把1元钱的贷款变成2元、3元、10元、20元,最终资金链出了问题,全部相关银行就亏本。这个办法风险很大,应慎重采用。社会资本由于考虑风险因素,当前也不会进入到房市里。四是放松流动性,央行搞了一个SLF放松流动性的办法,也就是常备借贷便利,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较长期的大额的流动性需求,是央行的一种流动性供给渠道。因为混淆了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这种做法也不合适,其危险性也比较大。这几个救市办法效果都不一定很好。当前,用这样一些措施把房地产又刺激热起来,后面出现的问题将会比现在的问题更大。

恢复之后经济还有跨越发展期。近来,有一些人认为,达到人均收入11 000国际元水平,是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经济增长速度将自然回落。据此,得出中国经济速度回落是正常现象,是符合经济增长规律的结论。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值得商榷的。我国人均GDP世界排名第89位,还处于较低水平。在工业化水平也很低的情况下,我们还有较长的跨越发展期。而且我国农业也很落后,农业基本处在小农经济的状态,这需要进一步发展,所以只要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三五年之后,我们还将有经济增速8%、9%的跨越发展期。

三、加快农地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的农地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制约了城镇化发展,因而也制约了经济复苏。因此,必须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只有加快农地制度改革,城镇化就可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就可以加快,结构调整也就可以加快。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要把土地的处分权返还给农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农地制度改革有三个亮点:一是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民将土地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如果农民没有处分权,这个流转就是空话。二是保障农户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进行抵押、担保、转让,这也需要把宅基地、房屋的财产处分权交给农民。三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如果农民没有真正的处分权,这也是难以实施的。因此,必须把处分权还给农民,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农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一个极其重要的改革,否则,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将都难以推进。

总之,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有要义。当前,应该放稳心态,既不能着急,也不必过于悲观,应努力使经济获得有质量、有效率的发展,这样中国经济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綦鲁明整理)

猜你喜欢

处分权农地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无处分权合同的效力
——再析《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民诉二审中上诉人撤诉权必要性分析
浅谈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