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2014-04-16林毅夫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0期
关键词:林毅夫劳动生产率机会

林毅夫

宏观经济

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林毅夫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一是出口;二是投资:三是消费。就出口来说,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没有完全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经济和居民收入尚未恢复正常增长,从而导致对其出口增速下降。1979~2010年,中国每年出口增长17%,现在则还不到10%,今年出口增长的目标是7.5%,很有可能达不到。第二,投资,2008年的全球危机爆发后,每个国家都采取了反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支持投资,从2008年到现在大部分项目已经建成,若没有新的项目,投资的增速必然下降。至于消费,中国消费的增速和其他国家比较还比较正常,所以,中国经济还能保持中高速的增长。经过上述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认为自2010年以来的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必然会崩溃是说不通的。

自2008年全球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虽然已经有所复苏,但是,欧洲、美国、日本都尚未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以恢复经济正常增长的活力,所以,很可能陷入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的低增长、高失业、高赤字的新常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不容乐观,我国确实需要调整增长模式,从出口拉动的增长转为由内需拉动的增长。但是,不同意中国应该从投资拉动型的增长转向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消费固然重要,但以消费来推动增长,就意味着每一年都必须要增加消费。唯一能够保证每年增加消费的只有增加收入,也就是说每年都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怎样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这些措施都需要投资。如果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不提高,只刺激消费,刚开始人们可能会用自己的储蓄来增加消费,但是等到几年之后储蓄用完就需要举债,债务积累多到要还债时就会爆发危机。所以,提高投资效率是必要的,但是中国应该放弃投资劳动的增长模式改为消费推动的增长模式则是不正确的。

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仍然存在很多经济和社会回报高的投资机会。第一是产业升级,中国很多行业都存在过剩产能,但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仍有机会进行产业升级,这种升级需要投资。第二是基础设施。中国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资,但在过去主要投资都放在城市之间的交通,比如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而城市内部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像地铁、地下管网等。第三是环保。第四是城市化。这些投资都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高回报。存在许多经济和社会回报高的投资机会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差异之一。在需要进行周期的刺激时,发达国家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发展中国家这种机会很多。

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除了要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外,还需要有投资资源。第一,中国政府积累的债务只占GDP的40%,与其他国家比属于较低水平,中国政府还有相当大的财政空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中国的储蓄率将近50%,政府的投资可以撬动私营领域的投资。第三,投资需要进口技术、设备及原材料,中国的外汇储备有4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中国投资的资源多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之处——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拥有很好的投资机遇,但是却没有这么多资源来进行投资,一些国家的政府负债率很高、储蓄率低、外汇储备不足,限制了他们进行投资的能力,但中国不存在这些问题。

(夏摘自《财经界》2014年第7期《投资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猜你喜欢

林毅夫劳动生产率机会
给进步一个机会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没机会下手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