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2014-04-16余丰慧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0期
关键词:负效应流向总量

余丰慧

金 融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余丰慧

在最新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直陈定向降准的弊端,并直言不宜长期使用。这是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敬畏和尊重。

货币政策属于两大宏观调控工具之一,是最重要的调控手段,一般以总量工具为主。如果有形之手将其肢解分割使用,效果就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负效应。一个最大的负效应是,定向调控与“市场起决定作用”有冲突。货币信贷是最重要的经济元素,最终决定其流向和去处的是市场,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货币信贷资源。而定向降准则是人为决定货币信贷流向的做法,可能会削弱市场决定资金流向的作用。

同时,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又从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货币信贷是服务于经济的,决定货币信贷走向的是经济本身,而不能脱离经济活跃程度、吸引力诱惑力状况,靠人为预先、预想给货币信贷确定方向。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做了不少这样的事情,这也是货币资金跑偏、脱离行政手段确定的项目而流向别处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央行两次定向降准效果有限,并未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通过定向降准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有点舍本逐末。“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是“本”,而货币政策是“末”。融资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在“本”上,目前流通中的货币信贷总量并不少,要在流向上而不是总量上做文章,疏通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的渠道才是关键。

目前,当务之急是减轻企业负担,使得中小微企业轻税薄赋、轻装前行,将其市场活力彻底激发起来。较大幅度地降税降费、免税免费,把绝大部分审批权都放给市场,实行创业零门槛制度。这些内生机制形成后,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包括中小微企业将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银行信贷资金就会不请自来。根本不需要什么定向降准,现有货币信贷存量足够其“吃饱喝好”。

央行反思定向降准弊端,预示着下半年货币信贷结构性的定向降准将会更加慎重,而总量放水货币的可能性更是为零。

(晓宇摘自《京华时报》2014年8月6日)

猜你喜欢

负效应流向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小溪啊!流向远方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分析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THE SYMMETRIC POSITIVE SOLUTIONS OF 2n-ORDE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流向逆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