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解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路径

2014-04-16王筱红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60期
关键词:税收管理税制第三产业

王筱红

缓解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路径

王筱红

税收超重负担的扩大具有其合理性,并不是只有负面影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使税收超重负担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在可行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税收超重负担,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相对较高,税负的上升不仅导致超额税负增速上升;还导致效率损失超常增长。根据上文对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定量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税收超重负担日益加大,税收对国民经济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加剧。显然,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的改善都是相当不利的。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提倡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实现融合发展,税收超重负担引致的经济效率损失将直接削减融合效率,从而放缓一体化进程。因此,我国税负的未来发展应选择税负平滑的路径,防止税负出现大幅上升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已经突破合理界线,呈现“过高”特征;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进一步提升,将直接导致税收超重负担以更快的速率提升,也就是我国税收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效率损失也将出现超常的增长。结合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基本变化特征及其成因,本文提出缓解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发展路径:

1.优化税制结构,缩短税负差异。通过优化税制,降低税收超额负担,在我国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目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基本能够通过优化税制,以降低超重负担税负。但为了提高税制结构优化效率,有必要通过政府引导,对市场加以规范。税负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具体的情况征收,对税负高且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予以扶持。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对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健全我国区域税负制度。对于我国税制结构优化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减税为主以增税为辅,考虑到我国现行的情况,应刺激民间投资,辅助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调整我国企业结构,促进区域就业;与此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适当增收环境税、碳税以及社会保障税等新税种。二是拓宽税基实现增收,将优化税制、强化征管与扩大税基相结合,降低我国税收赤字,在拓宽税基的基础上实现增收。三是以税收中性为导向,将税负降到既不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负面影响,也不会刺激经济过度膨胀,形成良好的税负机制。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税收来源。虽然第三产业发展是助推国内税收超重负担的重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发展又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要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优势,并用转嫁税负的观点看待问题。第三产业作为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是增税的主要来源。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税收的重要途径,实证分析也证明第三产业比重对税收提高具有显著影响。第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较大,作为高税负的产业,第三产业不仅能够增加经济生产总额,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一税源,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税源结构,提高税源实力,不断扩充财税力量,缓解政府财税压力也相对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优化税负结构。这类税收的增加有利于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事业,促进资源进一步优化。

3.强化税收管理,降低税收流失。税负的公平不仅体现在税法、税制上,还体现在税收管理上。我国征税管理人员应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减少偷税漏税行为,降低税收的流失。实施科学化、精确化的管理方法,建立高科技的税收管理平台,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明确征税对象及征税税率。对于偷税漏税行为应当严惩,增加偷税漏税行为的机会成本,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调整税收负担及税制结构,避免税收流失。

4.改革考核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应摒弃GDP绩效观,扭转宏观税负与地方政府的商业化趋向,改革考核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过大的财政支出冲击必定会增加经济的税收负担,因此要合理控制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从根本上遏制过大的财政支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应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提高我国公共支出效率,增加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用品投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税负的利用效率。

(田风摘自《商业时代》2014年第22期〈旬刊〉《我国税收超重负担的变化趋势、成因及对策》)

猜你喜欢

税收管理税制第三产业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黑名单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