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补正一则

2014-04-16韩李良

江海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钞本钱氏四库

韩李良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纪传类》第61页著录有“《三国志辨误》一卷。清刘履芬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三国史辨》一卷,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两书版本信息不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两书实为一书之不同钞本,因撰文予以补正。

叶德辉《郋园读书志》载“《三国史辨误》一卷。汉阳叶氏钞藏本。此书《四库全书》正史类著录,云‘不著撰人名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已印行。而此钞本撰人题‘何焯屺瞻’,不知何故。焯著有《义门读书记》,中有所校《三国志》三卷,核与此不相合。《四库全书提要》疑焯弟子陈景云作,然以《义门读书记》比勘,亦断其非景云作,则疑以传疑,故不必强以撰人实之也”。《善目》著录即为此本,应作《三国史辨误》一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不分卷。然四库馆臣未细检原书,《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误作《三国志辨误》(以下简称《辨误》)三卷。因《总目》风行,故后来该书刊行多沿此误,以致一书而有两名,卷数亦有一卷、三卷之分。《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著录叶氏钞本时版本信息已改为“《三国志辨误》一卷”。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三国志辨误》三卷。《四库目录》不著名氏。今考钱氏《廿二史考异》、《诸史拾遗》所引陈氏景云说,皆与之合,文句亦同。王肃传评一条。徐详传佚一条,钱氏《养新录》引陈少章说,亦一字不异。陈氏著《文道十书》,仅刻四种,故此书只有钞本。《提要》因何义门《读书记》引陈少章谓《杨阜传》明帝被青绫半襃袖,袖疑衍字,而此书无此一条,遂以为非陈所著。不知陈为义门弟子,此条何氏又证以《宋书·五行志》,已著之《读书记》中,故陈氏削而不载,且陈氏之书,其子黄中及门人于各书评识中录出。自有所遗,故钱氏所引亦有此书所无也。盖《提要》未见钱氏书故也。”赵一清《三国志注补》“于是中军师王凌谢亭侯荀攸”条下云“何云:陈少章(名景云)曰:‘下文皆云攸等,则王字衍。彦云于太祖时,未得为中军师也。凌谢是凌树之误,荀攸封陵树亭侯,此错误之显然者。’”而杭世骏《三国志补注》、钱仪吉《三国志证闻》引此条直曰“陈少章云”,而此条均不见于《辨误》及《义门读书记》。如此者尚有多例。故知李氏所言确矣,叶德辉不知此例,以《义门读书记》与《辨误》比勘,求其作者,可谓谬矣。《辨误》一书约六千余字,《四库简明目录》载“兼订陈志、裴注之误。凡《魏志》二十一条,《蜀志》七条,《吴志》十四条”,共计四十二条,依列传条目而分。若依内容分,即《总目》所载“《魏志》二十八条,《蜀志》八条,《吴志》二十一条”。细核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余录》及《诸史拾遗》所引陈景云说,有十四条与《辨误》一书合。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即引李慈铭说,称“今考定为清陈景云撰”。

因此《善目》著录两书时应作“《三国史辨误》(又名《三国志辨误》)一卷。清陈景云撰。清刘履芬抄本。《三国志辨误》一卷。清陈景云撰。清叶名澧抄本,叶德辉跋”。

猜你喜欢

钞本钱氏四库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得金书铁券 思家训门风
“花部”与“雅部”的融合——富连成藏《群英会》钞本浅议
论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中的导向问题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钱氏家族迁徙考
论明义所见《红楼梦》钞本的文本史意义——以题红绝句的两处“缺失”为入口
四库学研究专辑
关于《髹饰录》钞本与初注者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