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拓展和优化

2014-04-16王大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期
关键词:对公信贷业务贷款

王大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拓展和优化

王大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是各项信贷业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不满足当前自己的物质条件。这就极大的刺激了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发展。因此对公信贷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本研究从对公信贷业务的目前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拓展优化对公信贷业务三方面来讨论问题。

银行;信贷业务;拓展和优化

信贷业务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款后扣除成本来获得利润,所以信贷业务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手段。可根据贷款主体、贷款人信用、贷款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对公信贷业务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无论民间还是企业,信贷业务发展都十分活跃。因此,研究银行对公业务的拓展和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目前发展形势

1.我国对公信贷业务占贷款总额的绝大部分。信贷业务是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手段,其中对公业务几乎占据了整个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仅以中行、工行2011年的业绩为例进行说明。2011年中行集团客户贷款总额63,428.14亿元,增幅12.05%。其中对公业务46,467.9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3.12%。数量上比上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上一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中行在制造业、供应业、房地产行业等传统行业贷款总额有所下降,转而扶持战略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重点行业。2011年末,工商银行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8116.64亿元,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对公业务增加6542.01184,增长6%,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从局部看信贷行业的现状。仅以农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为例进行分析。

农业贷款。一,期限设置不合理。农村信用社在向农户投放贷款时,贷款周期一般比较长(基本在一年左右),与如今农业调整后农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发展迅速的特点不相符。二,贷款限制的制约。农户小额贷款的金额最高不超过一万元。可在农业结构调整之后,农民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这就增加了他们对于大型贷款的需求。三,利率上浮较高,就造成了农村贷款的成本较高,付息的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个人消费贷款。2013年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包括车贷、房贷、房屋装修贷款等。中行、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型银行利率普遍上浮15%至20%,而个人消费贷款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最高的达到50%。

二、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服务意识淡薄。对公信贷业务,服务的对象是人。各分行、营业网点的营销活动是整个信贷市场的最前沿阵地。然而,恰恰是最需要顾客至上、用心服务的地方,却屡屡传出不和谐的声音。低效、欠专业的服务,几乎不能够调动起各分行、营业网点的营销积极性。很多工作没有安排到位,因此便导致了现行秩序和思路难以实现的“老大难”问题。而基层在推动业务发展中不用心、不及时沟通。致使基层业务在推进的过程中速度偏慢。

2.基层管理不到位。对各分行、营业网点的管理还有待加强。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导致这些问题不了了之。重点项目的实施没有能够密切的进行跟踪监督。银行普遍存在执行力不够高、贯彻落实上一级管理部门或者市县级监管部门的政策方针不彻底等问题。由于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导致基层在对新客户进行开拓时、对老客户进行优化时、对中间地带业务创新时都做得不够好。

3.营销能力不高。作为银行门面的营销部门,是银行营销环节中的主要参与部门。其往往在完成银行所布置的对公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余,忽略了对信贷业务的营销拓展。

主要体现在营销不合理、缺乏责任心、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捕捉、工作效率不高等方面。

4.高素质人才难以为继。高素质人才是每个公司竞相追逐的优势资源,也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同行之间的竞争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业务部门人才的竞争。银行是个业务专业性极强的公司。需要的人才也是业务性极佳的复合型人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交易是按照市场安排来进行的。专才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的培养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远远不能够适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要求。

三、如何进一步拓展优化对公信贷业务

1.增强服务意识。一,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二,进行业务培训,建立顾客反馈制度,让顾客同银行一起监督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开展调研,对目标客户和目标市场进行细化。三,要深入领会国家货币财政税收政策意图认真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贯彻,发挥银行间接融资优势。根据不同类别客户群体的特征,拟定有一定标准的差异化的融资服务方案以及相对应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2.加强基层管理。一,积极拓宽贸易融资业务范围。银行的前中后台部门应该密切配合、对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二,关注优质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这类需求进行精心的分析,做好服务创新,尽量予以满足。三,对下属网点、分行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做好上传下达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县级部门的政策方针。积极地开拓新客户优化老客户。

3.提高营销能力。营销得当才能有效地推动业务的增长。因此,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营销能力。营销部门必须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对信贷业务的营销。人力资源部门对营销部门的薪酬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激励承担营销任务的员工能够发挥最佳潜能。合理营销、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银行能实现盈利的保障。因此,银行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每个员工都有他的自身优势,银行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全力扶持。作为金融行业,本身就有它的特殊性,员工业务的娴熟程度决定着银行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时,眼光不能局限,发掘员工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将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信贷规模超常增长的战略时机。贷款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规模、资产质量、价值贡献持续提升。当前形势下,如何冲破传统的限制,以创新的思维拓展和优化银行的信贷业务,特别是对公信贷业务显得十分重要。研究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拓展和优化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和利润的提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马蔚华.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困境[J].中国金融家,(9):40-41.2005

[2]兹维·博迪,罗伯特·C·默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谢平,焦瑾璞.中国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对公信贷业务贷款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商业银行利用“快易报”平台发展对公业务分析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关于提升商业银行网点对公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