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战略取向论证

2014-04-16李天宝杨春生张晨瑶李珊珊

决策咨询 2014年3期
关键词:总部海洋世界

李天宝 杨春生 张晨瑶 李珊珊

中国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战略取向论证

李天宝 杨春生 张晨瑶 李珊珊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步入快速阶段,而沿海地区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站在前头”作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而且还在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而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战略依托。有鉴于此,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势在当行,中国应当选择并支持大连跟进海洋时代潮流,承担此项国家使命。

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建设海洋强国;大连战略取向

党的十八大面向世界和未来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全面经略海洋”的国家战略目标。着眼于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3-4月访问欧洲期间,先后向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领导人发出了加强海洋、极地等新兴领域合作的郑重倡议,并且得到了积极回应。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付诸于实际行动,应当因势及时打造战略引擎,把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提到日程,以便依托中国海洋城市经济发展势头,整合世界海洋城市关系资源,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

一、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时代呼唤:整合世界海洋城市关系资源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224个,沿海国家和地区有181个,其中国家为150个,地区为31个。全世界有70.57亿人,处在海岸线200公里以内区域虽然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但却集中了60%的世界人口,承担了全球GDP的61%的发展指标。

濒临海洋的沿海地区,由于受海洋的影响,一般都是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有利于发展经济的“精华地区”。因海而兴,沿海城市便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近3000个海洋城市,包括沿海洋城市和海岛城市,其中近7成是中等发达城市,近3成是高度发达城市。举例来讲,欧盟27国人口规模前25名大都市中,内陆城市17个,沿海城市8个,同时是欧洲主要海港的有4个。欧洲GDP前15名城市,其中内陆城市占8个,沿海城市7个,同时是欧洲主要海港有2个。北美大都市主要集中在美东沿岸、美西沿岸与大湖地区。北美GDP排名前25名城市,有18个为港口城市,其中11个是海港城市,且大都市与大港口的重合度很高,海港城市往往是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布局的特征非常明显。目前,南美GDP排名前10名城市中,有6个为海港城市,其中前3名的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均为南美主要贸易门户港。[1]

不仅如此,经过长期的发展,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相互连结,产生了一些对全球经济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沿海城市经济带。早在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ean Gottmann)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进行研究时,便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认为城市带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城市带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规模是国家级甚至国际水平的。按照简·戈特曼确定的标准来衡量,目前世界上有八大城市群达到了城市带的发展规模,而其中沿海城市带就占据了七个席位: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美国西南部太平洋东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沿海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以及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他们的特征为以相对较小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创造出极高的经济价值,并成为该国经济的核心命脉区域和各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

二、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战略依托:中国海洋城市经济发展势头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域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海域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中国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位。然而,必须注意到,中国人均海洋面积、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以及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均位居世界后列。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为普遍。中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中国的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在这些声索国中,以日本、菲律宾最为猖狂,并且得到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撑腰,是美国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急先锋和马前卒。虽然不可小觑,但中国能够有利、有理、有节地加以应对。

目前,我国有8个沿海省、1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53个沿海城市、242个沿海区县。[2]除台湾之外,沿海省区、市县总面积133.4万k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14%。在中国的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区域中,东部沿海地区仅占14.2%的国土面积,却分布44.74%的城市占比和51.44%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优势区域。东部沿海地带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的59.81%和47.44%。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7%。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还应当看到,进入21世纪以来,沿海地区向内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成为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完善“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沿海地区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和200海里海域的专属经济区的发展,形成从沿海到内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可以看到,中国大陆从东北丹东到西南防城港这片漫长的海岸带地区,相对均匀地密集分布着十几个人口数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以及数以百计的大中小城市。据统计。中国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共有289个,沿海城市为62个,其中省级城市(包括直辖市、特别行政区)4个: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副省级城市(含五个计划单列市)7个:大连市、青岛市、杭州市、宁波市、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非副省级的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5个:福州市、汕头市、珠海市、海口市、三亚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优先发展地带的主体城市(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包括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21个:唐山市、秦皇岛市、烟台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温州市、泉州市、东莞市、惠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湛江市、北海市;经济优先发展地带的非主体城市、市区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6个:威海市、舟山市、台州市、莆田市、漳州市、江门市;沿海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7个:沧州市、丹东市、营口市、锦州市、葫芦岛市、东营市、潍坊市、日照市、盐城市、宁德市、潮州市、汕尾市、肇庆市、阳江市、茂名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各省区重点经济城市、国家旅游名城2个:盘锦市、九江市。中国依托上述这些各种类型、各具特色、不同级别、星罗棋布的海洋城市为节点和引擎,正在造就从北到南呈现大“S”型的海域经济带。从而不仅形成了中国海域城市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而且为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提供了战略依托。

三、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国家使命:为建设海洋强国打造平台

回顾中国海洋城市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被殖民、被瓜分、被奴役的悲剧色彩。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向欧美列强开放国门,列强在中国沿海建立了贸易据点,设立了租界,也在客观上塑造了中国现代海港的总体布局框架,催生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香港、广州等国际海运贸易口岸。而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先后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重大政策,使该地区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吸引外资最多、经济总量最大、对国家贡献最大、对外影响力最大的优势区域。目前,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和正在形成一个“三主四次”的七大城市圈,它们主次相递,关联共生,由北向南分别是:辽东南城市圈、首都城市圈、山东半岛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台海城市圈、珠三角城市圈、北部湾城市圈。这七大沿海城市圈,目前虽然大小不一,实力不一,影响力不一,但都是中国对内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必须看到,随着中国更加开放地参与国际竞争格局的形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扩大内需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家对海洋开发重视程度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观念深入人心,海洋经济迫切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从国际环境看,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为我国通过开放合作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全球需求结构变动和各国外交政策调整,又对外向型海洋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美国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推行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诱发海域主权争端加剧,也将对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进程,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制约,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协调好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海洋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当此之际,中国要把海洋事业的发展目标延伸到世界海洋经济的大链条中去,整合国内外海洋城市优势资源,与全世界海洋城市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发挥海洋城市在各个国家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引擎作用,积极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全力打造这个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世界级的海洋联合国,已经成为面向世界和未来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明确,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使命,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全世界3000多个海洋城市,明确其区域分布、城市级别和发达程度等,确定沿海城市对于距离海岸线200公里范围内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海洋权益的作用范围。又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沿海国家、沿海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环境不同,评测标准不同,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促进相互了解,推进合作事宜,所以世界海洋城市总部便会应运而生。还需要指出,“总部经济”是指在单一产业价值观念中的现代人类高端智能的大规模极化与聚合。[3]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运作模式,就是要以总部经济形态为参照系,以繁荣世界海洋事业为目标,将创意、决策、指挥等高端智能的所有关联环节进行大规模的聚集,使之产生极化与聚化效应,并且由此扩散出彻底改变海洋经济松散经营模式的市场效能和效益,进而拉动整个海洋领域高速发展。可以想见,以总部经济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其经济效应将是十分明显的。

四、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科学论证:大连学者已经做好前期工作

一般说来,在确立发展模式之后,必须全面展开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科学论证,具体要做到透视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时代背景,认定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战略价值,明确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综合优势支撑,把握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关键环节,透析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现存问题,提出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操作对策创意,还应当展望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推进前景。大连学者通过这些务实努力和有效宣示,开始引导各地海洋城市政府、国际海洋机构、涉海大企业、海洋科技研发单位到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来设立办事处,作为共谋海洋事业大计、互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场所。以此为依托,还计划每年要定期举办世界海洋城市总部高峰论坛,用于交流经验、解决问题、项目开发和推广技术。以此为牵动,并且与之相匹配,还决定举办世界海洋城市博览会,在论坛期间展示海洋科技发展成果,展销海洋科技产品,以国别、区域或者海洋产业分类来加以推介。其中,海洋产业分类为主,分别举办世界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资源开发业、海洋生态保护业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的交流与销售,以实现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市场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学论证和实证研究方面,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从而为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提供了理论支撑。李靖宇教授近年来跟进世界潮流,紧扣时代主题,倡导耕耘蓝色国土,加强海域开发研究,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献计献策,力挺海洋强国建设大业,做出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首批成功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出版专著《中国海洋经济开发论》进入全国高校学术阵容;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战略导向,积极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张正确谋划和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强调在其两翼大力推进战略性重大工程;从实际需要出发力挺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认定辽宁省域有条件成长为陆海统筹开发的国家先导区;强调大连城市发展目标要锁定在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上,并且为此努力加大战略性大项目的投放力度;主张整合海域为新版块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便加快全国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的一体化开发进程;借鉴历代屯田戍边的成功经验,阐明中国要在陆海统筹推进中面向主权海域大力实施“海上屯田”战略;创意建设从陆域到海域大通道沿线经济带,并且以海上通道安全为前提来保障全面拓展国家利益;力主有效维护中国海域主权和国家安全,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黄海、东海、南海采取不同的捍卫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树中国海域开发大安全观,全面实现近代志士仁人“经略海洋”的宏图遗愿;以海洋强国为取向力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促进旅顺口领衔创建国家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论证中国海域经济开发的金融战略投放导向,认定全面经略海洋必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李教授关于海洋经济开发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领先行列,所以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誉为“中国著名海洋学家”。[4]

应当指出,李靖宇教授的上述科学研究工作成果,都是在大连完成的,并且由此在当地促成了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舆论氛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大连的海洋城市地位日益显得重要,先后被邓小平题词为“东北之窗”,被江泽民赞誉为“北方明珠”,被朱 基展望为“世界名城”,目前正在逐渐地步入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5]在这一进程中,大连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大连具有综合优势,有条件承办世界海洋城市总部,能够在国家战略投放的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滨海旅游中心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由于大连地跨渤海和黄海,市域内既有县级建制海岛,又有纵深腹地,所以其开放程度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在全国海洋城市中位居前列,有实力作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的行为主体担当起国家使命。而对于大连来说,积极跟进海洋时代潮流,自觉承担国家使命,在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进程中有所作为,也是必须的。可以肯定,在大连全力打造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大力整合国内外海洋城市关系资源,能够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个重要载体和操作平台,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重大的历史性的新贡献。中国能够以此为依托,与各海洋国家和地区联手共同发展与繁荣全球海洋事业,领衔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拓展出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革命浪漫主义词章中所表达的“风景这边独好”、“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愿景。由此可见,中国选择并支持大连创建与运作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势在当行。这就是结论!

(注:作者均系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与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国家海洋软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陆海统筹一体化开发战略取向研究” (OSS 201112)、“中国海域开发安全战略研究”(OSS 201218)的主要成果)

[1] 陈有文.《从历史维度分析海运贸易全球化对世界港口城市体系的影响》,《水运工程》,2012年第5期.

[2] 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海洋出版社.

[3] 张鹏.《总部经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1日.

[4] 李靖宇,王连生等著.《现代化国际名城——大连21世纪中期的战略定位与操作取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2月版.

[5] 于良巨,陈医,梁木.《紧扣时代主题倡导耕耘蓝色国土——李靖宇教授海域开发研究成果述评》,《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第156-159页.

李天宝,男,辽宁省大连市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春生,吉林省长春市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秘书长。张晨瑶,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世界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珊珊,女,辽宁省大连市人,世界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共同研究方向:中国海域开发与国家安全。

国家海洋软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陆海统筹一体化开发战略取向研究”(0SS201112)、“中国海域开发安全战略研究”(0SS 201218)

猜你喜欢

总部海洋世界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Dave&Bella办公总部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