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川东北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2014-04-16余蜀萍

决策咨询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市群东北创新能力

余蜀萍

加强川东北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余蜀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是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必要途径。川东北城市群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腹地,但经济实力较落后,只有通过科技引领创新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更快地成为四川经济的主力军。

川东北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经济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提出“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等‘四大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川东北城市群包括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幅员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腹地。

经过六年的发展,据省统计局2014年1月8日公布数据显示,四大城市群之间经济实力差距明显。成都平原城市群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川南和攀西城市群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川东北城市群垫底。

具体分析起来,川东北城市群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驱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增长效益低下,发展压力与日俱增。因此,未来川东北城市群要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就必须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川东北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

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比较,川东北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其中有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也有带明显区域特征的方面:

科技基础条件薄弱。一是科技工作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科技管理部门工作条件差,工作人员不足,办公设施陈旧,缺乏基本的技术设备和办公条件,难以正常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县级科技部门普遍缺乏最基本的防灾、抗病害的常规监测、检测、预报工作的手段和设备。基层科技工作“眼看、牙咬、手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二是科技经费短缺。横向上,按照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基本框架,一级行政的科技工作由本级财政支持。而实际情况是,在川东北这种欠发达地区,财政对科技支持的力度比较弱,基层科技能力难以对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撑作用。纵向上,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数额不大,分布不均,获得不易。

科技创新人才匮乏。一方面,由于物质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原因,川东北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普遍感到人才紧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更是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地方科技管理部门成为“养老院、安置办”,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差,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地方科技工作。

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中信息沟通不畅,产学研协调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创新与市场 “两张皮”。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由于经济落后,不少企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重生产、轻开发,企业研发基础薄弱,手段落后,从事研发的人力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大多数产品为模仿型或改进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不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形成。

二、川东北城市群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模式探讨

科技资源条件(包括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高校、人才储备等)和经济资源条件(包括财政水平、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等)是探索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出发点。依据这两大类条件可以把城市产业形态划分为四类,并以此确定城市产业发展的模式和实现路径。

第一类,科技条件、经济条件均较强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它们确定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创新,增强全部创新要素的活力。第二类,科技条件较强、经济条件较弱的城市,比如成都、绵阳、合肥、西安,它们确定的目标是选择有优势的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创新能力突破,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创新型企业。第三类,科技条件较弱、经济条件较强的城市,比如深圳、大连,它们确定的目标就是整合域外科技资源、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大规模培育创新型企业。第四类,科技条件和经济条件均较弱的城市,其中就包括川东北城市群,它们确定的目标重点集中在城市的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上,同时选择少数几个具有潜力的产业领域推动技术进步。依托资源优势,川东北城市群应加快能源勘探开采和就地加工转化,建成国家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区,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三、加强川东北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思路决定出路。川东北城市群要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明晰发展思路,然后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和原则,向着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一)加大科技财政投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

科技投入见效慢、风险大,在一些人眼中是个无底“洞”,而我们已有的文件法规,都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科技投入按比例增长。因此,建议川东北城市群的市、县两级财政要与国家和省上的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相匹配,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调动企业对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对于重点支持的项目采取先现场考察、质疑答辩、专家评审后资金到位的方式,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资金的可靠性,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人才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一支数量足够、能力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无疑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突破创新人才瓶颈,一是充分培养现有人才。一些企业不惜物力、财力到外面引进人才,却对本企业的现有人才视而不见。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压抑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掘与培养现有人才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战略,以自己培养为主,外来引进为辅,为员工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维持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二是多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以事业为平台,以待遇为回报,加大研发设计人才、经营管理才人、高级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川东北城市群的政府部门应积极联动,加强人才服务,在住房、落户、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实解决外来人员的困难,消除后顾之忧。三是加快职业教育的建设。达州市正在全面建设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川东北城市群的企业可以积极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制定教学计划,采取共同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量身定做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技能工,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四是依托西南石油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文理学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三)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机制,突破成果转化瓶颈

组建政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的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是促进薄弱产业迅速壮大的有效手段。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就像一架飞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 “发动机”和“调度枢纽”,发挥产业引领和公共服务职能,协调整个联盟各利益相关者在产业发展中的关系;企业是机身,是联盟的主体,是产业载体;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是飞机联盟的重要参与方,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是这架飞机的两翼。

为了保障联盟的有效运行,联盟内需要建立以下三项重要机制:一是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以促进政策协同为目标,联系会议应定期召开,由市政府牵头和主持,政府组成部门和联盟成员参加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联盟发展和运行的重大问题,会议应高效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川东北区域行业会商制度:以促进企业协同为目标,会商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由川东北区域的龙头企业牵头(也可以依托行业协会),联盟内的企业为主要参与方(必要时也可以请其他成员参加会议)。行业会商主要研究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增进行业合作(如产业链合作、融资合作、采购与分销合作等)、交流发展经验等。三是科技对接制度:以促进产学研协同为目标,联盟应建立将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与联盟内高等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对接的制度,对接活动既可以采取对接会形式,也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展开。

(四)针对川东北城市群等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设立若干专项。

加强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定要有载体,要有可操作的项目或内容。现有国家和省上的重大科技计划基本立足于大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占绝对多数,缺乏针对以技术推广和应用为重点的基层科技的充分支持。建议四川省科技厅根据川东北城市群等欠发达地区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立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层小型技术创新等门槛较低、手续简化、易操作的科技专项(科技工程、计划)。

余蜀萍,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干部。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群东北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