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创新产学研机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14-04-16孙卫国周海峰覃梦河吕先竞彭国莉
孙卫国 周海峰 覃梦河 吕先竞 彭国莉
再谈创新产学研机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孙卫国 周海峰 覃梦河 吕先竞 彭国莉
本文概要分析了四川省产学研资源和发展现状,研究了国内已有经验,建议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制度保障、资金引导、激活市场”的战略方针,以有力地促进四川的产学研合作,以大量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持续的科学发展。
产学研;创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产学研机制是指通过高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结合,共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共同推动企业创新、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组织与合作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创立良好高效的产学研机制,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是高等教育大省和经济欠发达区域,在培养各类创新性人才、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校肩负着重要作用。2012年,四川共有各类普通高校116所,其数量在我国西部12省(市、区)中排名第一,四川在校大学生185.69万人,在校研究生8.56万人,专任教师为7.47万人[1]。四川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7个、重点实验室12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 272个、实验室148个,拥有两院院士60名[2-3]。专利申请量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5.7%,授权专利量占全省授权专利量的5%[4]。1999-2009年四川省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3%,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的贡献为8.92%[5]。因此,创新四川产学研机制,充分挖掘四川产学研结合的潜在生产力,既是四川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更是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四川产学研合作现状
在政府的推动下,四川高校重视与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合作,产生了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四川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组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6]:
(一)从合作的紧密程度看
1.松散型
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作为合作单位, 仅通过科研合作协议在项目上合作, 各方人事和资金仍相对独立。如四川大学和成都光明器材厂共同进行汽车尾气净化三元稀土基催化剂的产业开发合作。
2.紧密型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长期合作、合资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如电子科技大学与国内外15 家公司企业联建实验室,与国内的深圳科技、深圳华为、中兴、东方电信、东方通信、航天科技、TCL、康佳、厦新、鼎天和信息产业部10所、29所、30所、7所等研究所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3.一体型
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在科研、生产、经济等方面全方位协作的基础上,实现组织结构一体化。如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又如,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该校长期培育后诞生的由学校和校内科研骨干合股的在航空管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科技公司。
(二)从主导体看
1.企业主建型
以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例如国腾通讯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电子科技大学向国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而国腾专注于做好技术的开发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高校主建型
以高校主导产学研合作。如西南交通大学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乐山市正式挂牌, 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 实现学校校办产业的资源整合, 为学校的校办产业发展提供契机。再如四川大学科技园吸引了“川大智胜”等42家企业, 而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也有36家企业。
3.政府促进型
以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例如,近期由四川省教育厅、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科技厅主导的 “四川2011协同创新”计划,第一批获准组建的有“四川汽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等13个协同创新中心。
二、四川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不足
(一)产学研各参与体的价值观相异,着力点不同
目前,四川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多种主导方式并存的松散型。高校与科研院所普遍重视从企业获取科研项目,进行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与试验,建立实训基地等,其着力点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企业(特别是当届班子)迫于当前效益和市场压力,为规避风险,从事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普遍重视从高校与科研院所获取已有的一些短平快项目或技术成熟项目,其着力点在短期经济效益,但往往忽略所获技术及产品的再开发和战略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由于着力点不同,导致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参与主体各求所得,貌合神离,缺乏战略合作的持续动力和长期规划。
(二)重GDP“量”而轻“质”的考核方式,使产学研难于寻求战略合作对象
政府重GDP“量”而轻“质”的考核方式,不能激励各产学研参与体进行科技创新,导致当届政府、企业班子在任期内势必重当前轻长远,重投资驱动轻创新驱动,对基础科学及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不够,导致:(1)当届企业领导普遍重视本届的眼前利益,不愿投入过多的经费提升企业今后的科技实力与研发能力,以致企业技术与产品升级更新无保障;(2)高校难于寻求到产学研合作、尤其是投资长、收效期长但更有未来市场前景的战略性合作对象。
(三)现行体制、机制及政策法规,难以解决产学研合作运行难、缺乏动力与约束等问题,难以保障产学研智力主体的实际利益
根据四川产学研结合现状,由政府促进的一体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例如“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可能会有好的效益,但其目前刚开始试点,且今后的推广数量也很有限;由高校主导或内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有好的样板(例如四川大学科技园的软件企业“川大智胜”)。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除了具有技术研发和人才等智力资源外,是难以对非软件、非文化类科技产品组织规模化生产的。对大量的非软件、非文化类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相当的面上还离不开与有实力和有强烈研发意识的各类企业进行各种实质性的紧密合作。现在四川产学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根子就在于现在的体制、机制和市场还难以有力地促进产学研所需的紧密合作,难以保障生产力中“智力”主体的实际利益,即四川目前尚未形成有力推动产学研高效结合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及考核机制。因此,深化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建设保障产学研各参与主体实际利益的机制、培育与之相应的活跃市场,是推动四川产学研结合、提升现代科技对四川产业和经济的贡献度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三、促进四川产学研合作的若干建议
建议政府对产学研工作实施“政府主导、制度保障、资金引导、激活市场”的战略方针,以有力地促进四川的产学研合作,以大量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服务于四川经济社会持续的科学发展。
(一)政府主导
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国内已有的好经验[7-11],设立省、市“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或“产学研促进处”,研究、协调四川产学研各参与体的相互关系,搞好四川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引导激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支撑四川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
(二)制度保障
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现存问题研究、修改、完善涉及产学研的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四川产学研合作的制度、政策和保障体系。目标是建成健康、高效的四川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才等各参与主体都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进行产学研结合;使得各参与主体、特别是技术持有人的知识产权、经济利益等能够获得法律、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有效保护。对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与税费激励机制中要增加研发(R&D)投入的权重;改变较为单一的GDP考核,增加新技术及其产品、环境友好产品和技术对GDP贡献的考核权重等等。
(三)资金引导
建议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资金[12-15]、以政策和资金(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合作参与体增加R&D经费投入和智力资源投入;通过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考核、财政补贴、贷款、减税等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兼顾战略产品研发与近期技术开发;使用资金和考核杠杆有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实体的建设;以政策和贷款激励并大力培育技术研发者创办小型科技实体。建议政府从审批、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减免税费、场地等方面对技术研发者创办的小型科技实体进行有力支持。建议政府出资引导、支持产学研洽谈会、成果发布推介会、与产学研各参与体相关的各种政策培训、市场发展类的培训活动等等。
(四)激活产学研市场
目前需要以上几项举措激活四川产学研市场。激活四川产学研合作后,主要应坚持市场在产学研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则来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在目前四川产学研的不活跃市场体系中,尤需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存在的实力方(企业、投资者)如何找成果、成果如何找市场和成果利益的分享保障等问题;技术研发者创办科技实体的注册、实体运营培训与融资市场问题;知识产权所面临的生产力元素如智力资本、国有资产处置等实在的市场问题、在职高技术人才的市场使用等问题。
[1] 2012年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四川教育网[2013-06-21]. http://www.scedu.net/chushi/web/1367898924.shtml.
[2] 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的名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06-22].
[3] 四川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关于2012年四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EB/OL].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2013-06-22].
[4] 四川知识产权局信息港[EB/OL].http://www.scipo. gov.cn/,2013.06.22.
[5] 杨建国、李静森、权永辉. 高等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08, P110-117.
[6] 郭蜀燕,郭川燕,梁奎.四川产学研合作多元模式构建思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3年第1期,P45-50.
[7]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成立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意见的通知[Z],政办发[2007]67号,2007.06.04.
[8]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做好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工作的通知[Z].[2011]1397号,2011.10.11.
[9]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成立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批复[Z].2011.03.05.
[10]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Z],湘政办函[2008]111号.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自治区企业技术进步(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Z],新政办发[2008]176号.
[12]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申报2014年度海南省产学研一体化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Z],琼科[2013]116号.
[13]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湖南省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湘政办发[2009]74号.
[14] 珠海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珠科[2007]5号.
[15]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浦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Z].青府发[2006]112号.
孙卫国(1954-),男,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校长(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吉林大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原子分子物理,高等教育管理。周海峰(1967-),女,湖北襄阳人,西华大学图书馆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与应用。覃梦河(1985-),女,广西柳州人,西华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与应用。吕先竞(1962-),男,四川达州人,西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与应用。彭国莉(1970-),女,四川眉山人,西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