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2014-04-16孙哲

建筑与预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私营部门参与方公共部门

孙哲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1 引言

PPP项目风险分担在项目的实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合理的PPP 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应该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在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下,风险的管理成本应该最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小,风险发生后给项目造成的损失最小。与此同时,项目参与方只需要承担分配给自己的风险,而不需要为其他方的风险承担一定的后果。二是在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下,项目参与方对分配给自己的风险拥有控制能力,且能够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应尽的努力。

因此,要充分发挥PPP模式公私合作的优势,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风险承担机制。

2 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

2.1 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评判标准

风险客观的存在于PPP 项目的各个阶段,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做好风险的分担管理工作。风险分担机制直接关系到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关乎项目的成败。一个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具有如下三个标准:

第一,风险分担机制的合理性。从整个项目的层面来看,风险在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能够得到有效管理。

项目正常运行时,合理的风险分担能够培养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理性和谨慎的行为,为预防风险发生做出努力,潜在风险应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发生的可能性最低,管理的成本最低,即从整个项目来看,为了管理风险所付出的成本最低。风险在发生之后,承担该风险的一方或双方应该能够迅速行动起来,有充分的能力使风险事件的不良影响处于可控状态,防止风险的连锁反应,从整个项目来看,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低。

第二,风险分担机制的可行性。即风险分担机制应该能够得到参与方的认可和接受,使该机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由于各参与方有自己的风险偏好,所以从整个项目的层面来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并不一定就会得到各参与方的认可和接受。一项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除了需要满足合理性要求,还需要满足可行性要求,即该机制能够得到分担主体的认可和接受。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将风险和与之相匹配的收益打包,一并分配给有控制力的一方,即在分配风险的同时,分配收益,使得承担风险的一方能够从管理风险的工作中获取合理收益,使各项目参与者能达到互惠互利、共赢的目标。

第三,风险分担机制的开放性。风险分担机制作为一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PPP 项目参与方众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难以事前预料的风险因素多,这就要求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该能够随时吸收新的风险因素,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和分担,并且同时对已经分担的风险进行跟踪,发现有新的变化,可以及时做有针对性的调整。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符合上述三项评判标准的风险分担机制,该机制包括风险分担机制的评判标准,风险分担的假定,风险分担的原则,风险分担的流程等四项内容。然后,针对风险分担机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解决。

2.2 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理论假定

研究风险分担的目的是使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得到合理的分担,使PPP项目的总收益最大,总风险最小。因此,本研究假定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是理性人,双方愿意为了项目的总风险最小、总收益最大而承担应该承担的风险。

“理性人”的假设是指作为PPP 项目的各参与者都是理智行事的,所做的选择完全不会受到感情的影响,也不会盲从他们的决定,而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精于计算。在PPP 项目中,各参与者所有活动的唯一目的是使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例如公共部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繁荣,私营部门最求自身经济收益最大化,能够从PPP项目中获取更多的收益。具体来讲包括如下三个特征。

第一,完整性。作为一个理性人,对自己的各种偏好和能力有充分的理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活动中,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独立理性的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有理性地选择。作为一个理性人,他的所有选择都是基于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所有选择都是经过理性审慎考虑的,不存在随机选择的情况。

第三,自利原则。作为一个理性人,他的所有判断和选择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所追求的是不断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双方清楚认识到,只有合作互利双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2.3 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的确定

许多公共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错误的以为PPP模式是把风险完全转移给私营部门的一种途径,相应的,私营部门为了获取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权,往往不得不主动承担很多风险,使自己在竞争者中胜出。其实,如果把私营部门无法控制的风险分配给私营部门,如果发生风险,私营部门没有相应的应对能力,肯定会导致项目整体处于风险状态,进而导致整个项目的损失。

2.4 PPP项目风险分担流程的提出

风险的合理分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项目参与方谈判的核心。在上述风险分担假定的前提下,根据风险分担“与控制力相匹配”、“与收益相匹配”、“动态性”的原则,可以建立下述风险分担流程,全流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分担阶段,谈判分担阶段和跟踪再分担阶段。

3 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关键问题

在PPP项目风险分担流程图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3.1 基于控制力原则的风险分担

基于控制力原则的风险分担即PPP项目风险初步分担阶段。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识别评估项目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然后评估自身和私营部门的控制能力。对于处于双方控制能力之内的风险,公共部门需要初步判断哪些是自身更有控制能力的,哪些是私营部门更有控制能力的,据此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因素划分为公共部门承担的风险,私营部门承担的风险,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对于处于双方控制能力之外的风险,留待下一阶段予以分担。

3.2 基于收益原则的风险分担

基于收益原则的风险分担即PPP项目风险谈判分担阶段。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所选定的私营部门需要评估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估招标文件中公共部门转移给自己的风险,另一方面评估承担这些风险应该获得怎样的收益,然后与公共部门进行谈判。

3.3 基于动态原则的风险分担

基于动态原则的风险分担即PPP项目风险的跟踪和再分担阶段。PPP 项目持续时间长,参与方众多,虽然在项目的前期,公共部门已经尽力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描述出来并进行分担,但是还是会有遗漏,而且还会出现新的风险,所以需要对风险进行跟踪再分担。一方面跟踪已经分担的风险是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是否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如果是,则需要立即进行评估和分担,保证每一项风险都有责任方予以管理。

4 结论

本章设计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该分担机制包括:分担机制的评判标准,分担的理论假定、分担原则、分担流程等四项内容。其中评判标准包括:分担机制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开放性。分担理论假定双方都是“理性人”。分担原则是指:风险分担与控制力相匹配原则;风险分担与收益相匹配原则;风险分担的动态原则。分担流程包括:初步分担、谈判分担和跟踪再分担三个阶段。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关键问题已经在文中提出,由于受到资料和相关因素的限制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将继续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相关项目的实际调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1]胡丽,张卫国,叶晓甦.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风险识别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1):234-237.

[2]王建波,杨冠楠,刘宪宁,赵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廉租房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1):101-106.

[3]王建波,刘宪宁,赵辉,盛雪艳.城市轨道交通PPP 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2):95-100.

[4]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英法海峡隧道的失败对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启示[J].土木工程学报,2010(12):97-102.

[5]黄斌,张昊辰,任泽生.VaR在PPP 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390-394.

[6]孙也淳,孙凤海.工程项目风险特点与防范探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386-388

[7]Esther Cheung,Albert P.C.Chan.Risk factor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China:comparison between the water,power,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J].Journal of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2011,137(4):409-415.

[8]Hwang BonGang,Zhao Xianbo,Gay Mindy Jiang Shu.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Singapore:factors,critical risks and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ctor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2.

[9]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defined[EB/OL].[2012-04-20].http://www.ncppp.org/howpart/index.shtml#define.

[10]Yelin Xu,Yujie Lu,Albert P.C.Chan,Miroslaw J.Skibniewski,John F.Y.Yeung,A computerized risk evaluation model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s and its applic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Property Management,2012,16(3):277-297.

[11]Albert P.C.Chan,John F.Y.Yeung,Calvin C.P.Yu,WangShou Qing,Ke Yongjian.Empirical study of risk assessment and allocat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China[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2011,27(3):136-148.

猜你喜欢

私营部门参与方公共部门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基于奖惩的政府付费PPP项目支付机制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探析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重视私营部门的灾后重建作用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SEM的综合管廊工程项目私营部门评价选择研究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