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思维方式研究综述
2014-04-16郭翔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郭翔/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思维方式研究综述
郭翔/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维稳的问题处理不好,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在各个历史阶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维稳措施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内容和维稳措施的基础上,作了我国维稳思维方式的研究综述,对深入研究我国维稳思维方式起到了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维稳;思维方式;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我国当前正处于重要转型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系列现实问题已经逐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正常发展,思考如何创新维稳思维方式以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维稳思想和维稳措施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对于维稳思维方式的探讨和研究却还有所欠缺。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而理清维稳思维方式转变的发展脉络,实现对既有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对实际维稳工作的指导。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阶段,只有营造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足发展。邓小平曾说过:“中国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我国一直把维稳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部分。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社会稳定问题提作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由此可见,在当时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社会稳定问题始终位于中国所有问题的首要地位。江泽民继续强调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据可谈。他还提出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指导原则,对维护社会稳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同志结合当前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法治中国”的理念,强调维稳和维权相结合等。
赖松龄、高建和在《论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矛盾的同一性思维,并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思维方式的转变。“[3]韩燕在《党史文苑》中认为,”求是“、”求实“、”求新“、”和谐“分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人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特征。从求是思维、求实思维、求新思维再到求和思维的发展变换,它反映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深刻认识世界,不断发展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4]于建嵘在《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中指出:”维权是维稳的前提和基础。解决维稳问题,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关系。[5]可见当前我国维稳方式已经从刚性维稳逐步转向柔性维稳。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的较高水平上也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安定团结。正如亨廷顿所指出:“不仅社会和经济现代化会产生政治不稳定,而且不稳定的程度也同现代化的速度相关。”可见,如何从国外的沉痛教训中获取维护稳定的经验做法,对于理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思维方式的发展脉络,实现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戴维·兰普顿指出:“中国‘和平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国‘收获很大’”。弗朗克·泽林从稳定的反作用来解释中国的发展,指出:“稳定恰恰是中国陷入不利境地的影响。”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学者对“稳定”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歧义,体现了稳定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也反映了他们对中国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国的发展趋势缺乏深刻了解,他们对中国所作出的判断不是很准确,这些判断会影响我国一部分人对我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我国要树立科学的维稳思想,用不断创新发展的维稳思维方式来来指导我国维稳工作的实施。
国外学者虽然对中国稳定问题有些涉及,但是他们仅仅在稳定的作用和意义范围内来解读中国的稳定思想,而没有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稳定思想、江泽民稳定思想和胡锦涛稳定思想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稳定思想的形成发展还没有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三、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国内虽然对维稳工作做了很多综述和研究,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维稳思想、观念、内容、措施、方法途径的方面,缺乏对于维稳思维方式的研究。然而,思维方式的研究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维稳工作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我国维稳思维方式发展的研究刻不容缓。具体表现为:
(1)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稳定”领域的研究已经付出巨大的努力,使“稳定”思想理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成果没有把“稳定”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的进程来探索,只是分别对一个或多个国家领导人的“稳定”思想进行研究。“稳定”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不是封闭的、静态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这是“稳定”思想不断得以创新发展的原因所在,为本文提供了很多研究空间。
(2)当前,缺少“法治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传统的“人治”“权治”的维稳方式之所以不能维持社会的持久稳定,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去把握稳定问题产生的本质,也没有站在未来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只是局限于当时的问题而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态度去解决稳定问题只会取得暂时的稳定,但是不可能取得持久的稳定。
(3)关于理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思维方式发展的研究成果很少。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期刊界和万方数据等期刊文献搜索平台中,就某个领导人思维方式的研究数量不胜枚举。但是,截至目前,理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维稳思维方式发展的研究成果却不多见,而且多为“就事论事”,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稳定乃国之所望,民之所盼。维稳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走偏,最终将会落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跳出怪圈就必须以维权促维稳、共治助管治的方式,实现维稳思维方式的转换,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2]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363页.
[3]赖松龄,高建和.论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的转变.人民论坛,2011年9月,第78页.
[4]韩燕.论毛泽东江泽民邓小平胡锦涛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党史文苑,2010年5月,第11页.
[5]于建嵘.当前压力维稳的困境与出路--再论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J].探索与争鸣,2012年9月,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