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公路沥青表面综合处治技术
2014-04-16侯军
侯 军
(新疆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北屯分局,新疆 北屯 836000)
0 引言
大量研究表明,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公路项目的使用性能,需及时对公路出现的各种病害进行处治,并对沥青表面进行综合处治,以加固其使用性能。本文以国道217线阿勒泰至布尔津(K0~K25、K64~K78)养护大中修工程为例,对沥青表面综合处治技术的应用要点,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期望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国道217线阿勒泰至布尔津(K0~K25、K64~K78)养护大中修工程,按二级公路设计。第一段起终点桩号为K0+000~K25+000,路线长25km;第二段起终点桩号为K64+000~K78+000,路线长14km。建设总里程39km。本项目的工程目标为:在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表面处治技术对其进行罩面处理。
该公路工程项目在大中修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平曲线最小半径:4000.0m;
(2)最大纵坡:3.09%;
(3)路基宽度:12.0m;
(4)路面宽度:9.5m;
(5)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Ⅱ级;
(6)设计行车速度:80.0km/h;
(7)公路等级:二级。
2 对既有病害的处治
2.1 路面既有病害
在工程施工区段(K0~K25、K64~K78) 内,出现的既有病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泛油病害
主要表现为:在高温气候状态下,公路路面在经受车载和水的长期作用下,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由路表渗出,形成薄油层;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见轮迹。
可直接对其进行处理。
(2)网裂病害
主要表现为:缝宽在1.0mm以上或缝距在40.0cm以下,面积在1.0m2以上,路表面呈现出网状形态的裂缝。
处理前需先去除表面浮尘。
(3)坑槽病害
主要表现为,沥青路面破坏,坑槽深度在2.0cm以上,坑槽面积在0.04m2以上。
2.2 病害处治
针对上述三类病害,在工程实际修复中采取以下处治技术与方法。
(1)泛油病害的处治方法
对于路表轻微泛油,表面石子轻微外露的路面可以不作处理,但若受到局部施工质量影响而引起水损坏且出现坑槽破坏的,则应按照坑槽修补方法处治。
对于面积较大的泛油病害,特别是已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可采用碎石压入法或者是对原路面面层进行铣刨重新摊铺的方式进行处治。
(2)网裂病害的处治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网裂病害的产生与公路路面处于重载状态相关。针对本工程区段发生的网裂病害,根据其产生的直接原因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处治方法:
①对于因结构层积水现象而引发的沥青路面网裂病害,可先对面层进行铣刨,然后新增路面排水设施,对路面进行重新铺筑,以达到维护路面的目的;
②对于因沥青路面铺筑厚度不足引发的网裂病害,采用铣刨网裂面层,进而重新加铺混合料料的方法。
(3)坑槽病害的处治方法
本工程采取冷补法修补坑槽。具体的施工方法为:首先对坑槽深度进行测定,对切槽修补的具体位置加以确定,然后用液压风镐对坑槽实施切除作业,高压风枪对坑槽进行清洁,喷灯对坑槽内部进行烘干,烘干后将粘层油均匀涂抹在坑槽表面,随后用沥青混合料填补坑槽。
3 沥青表面综合处治
本工程在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治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罩面处治。罩面处治按照如下步骤展开施工作业:
第一步,封闭处理区段的路面交通;
第二步,清洁待处理路面;
第三步,进行放样划线操作;
第四步,进行洒布沥青操作;
第五步,完成土工织物的铺设作业,并对土工织物进行压实;
第六步,对压实后土工布织物洒布沥青;
第七步,集料压实;
第八步,养护完成后开放交通。
在表面综合处治过程中,需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放样划线操作
放样划线的操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表面综合处治的质量。本工程中,根据所处治区段的路幅宽度,及时对摊铺箱的宽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施工期间车程次数为整数。然后根据该宽度自路缘进行放样作业。放样一般自第一车道左侧开始划定具体的走向控制基准线。
(2)综合表面处治摊铺施工
首先,需要进行洒布沥青操作。本工程采用普通热沥青材料为黏层油。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沥青洒布量(工程实践经验证实,该数值通常控制在 0.9~1.1kg/m2范围内),使用洒布车洒布。洒布时,需将洒面宽度控制在土工布尺寸+20.0cm单位以上。施工期间,针对局部性沥青洒布过量路段,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及时清除。
其次,需要完成对土工布的铺设作业。土工布铺设应当在沥青冷却并失去粘结性能之间实施,要求所铺设的土工布平整、外观无折叠或皱褶方面的问题。在铺设完成后,使用轮胎压路机对土工布进行压实处理,以确保两者的密切结合。压实时,将土工布的搭接长度控制在15.0cm范围之内。针对土工布黏结性能不良的区域,应当去除后重新铺设,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最后,撒布集料。注意洒油后立即进行集料撒布。撒布时采用碎石撒布机,撒料应及时、均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既不重叠也不露油。对于局部缺油地点应适当补油。石料过多处应扫除补匀,以避免用油量少,集料粘结不上,或用油量多,浮石较多,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4 结语
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支持下,二级公路在我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二级公路除具有良好的结构优势以外,也表现出了突出的抗疲劳性特点。然而,由于二级公路大多修建时间较早,且具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使用经验,受到前期公路设计项目、施工技术、养护措施等环节作业不善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公路项目所承受的交通负载水平急剧提升,导致二级公路路面呈现出了极为严重的质量缺陷与隐患,包括泛油、网裂以及坑槽在内的各种病害问题不断凸显,其对公路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年限都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治的基础上,以罩面处治为核心的公路沥青表面综合处治技术,并研究了该方案实施中的相关操作要点,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胡群芳,刘文,李清富,等.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灰色综合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2-15,31.
[2]陆璟.公路工程中路面施工的管理措施——雷硕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0):97-98,103.
[3]郑伟达.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50号A级沥青的开发与应用[J].石油沥青,2012,26(2):57-62.
[4]李鑫.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产生原因及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2):44-45.
[5]赵洪利,刘庆凤,巨云贞,等.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与综合处治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4):60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