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4-04-16付冬梅

关键词:质量建设工作

付冬梅

(交通运输部,北京100736)

关于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的思考

付冬梅

(交通运输部,北京100736)

文章结合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了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的建议。

交通运输;统计;能力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统计是支撑行业发展、管理决策、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日益深入和决策日趋精细化,要求统计部门不断提高统计能力,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和经济社会发生变化与人民群众越来越密切,要求统计部门不断提高统计能力以及时、准确的提供百姓关心的各种数据,尽量满足群众需求。交通运输统计能力是指:交通运输统计部门为国家和公众提供具有适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比性的统计数据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本文结合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与成因,对如何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现状

中国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部规划司负责归口管理公路、水路行业统计工作,拟定有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其具体统计指责包括:(1)承担与民航、邮政及其他部门的统计协调工作;(2)组织开展行业普查及专项调查,参与国家有关统计调查工作;(3)组织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4)拟定综合统计调查方案和报表制度并组织实施;(5)负责公路、水路行业统计调查方案和报表制度的管理工作;(6)行业统计资料的管理、汇编、出版等工作,审核、发布统计信息;(7)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统计队伍建设和统计信息化工作。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执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共29套。

(一)统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统计调查体系日趋完善,分别开展了2006年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2008年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2012年城市客运站点调查,2013年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通过开展大型交通基本情况调查,现已逐步形成了日常统计和周期性普查相结合,全面调查、经常性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定期数据更新有机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

(二)制度建设和管理逐步规范

制定并印发《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实现分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编制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巩固提升了交通调查数据采集、路网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各类交通运输统计调查制度、主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的统一、归口管理,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统计调查技术手段不断创新

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统计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交通统计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实现了建国以来交通统计信息的综合查询、处理交换和更新维护等服务。启动国家干线公路交通调查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试点工程,推进重要公路通道及区域路网的智能化数据采集与服务平台建设。

(四)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照国家经济监测预警工作及部党组要求,深入开展季度和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强化行业管理决策服务。建立健全部内各单位及省厅、科研机构、交通运输企业共同参与的会商分析工作机制,加强了对重点领域和宏观经济形势的跟踪,拓展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为部党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依据。围绕国家重大活动及突发事件的运输保障组织开展专题分析,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统计工作取得了成绩,但随着社会公众对统计的需求越来越多,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统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1.基层统计力量不断削弱

具体表现在直接采集统计数据的基层统计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尤其缺乏专业统计人员,各别省因统计普查无专项经费,参加普查工作的多为抽调人员,普查结束后,数据处理人员回到原有单位,统计人员没有及时的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使数据库成为“死库”。

2.技术保障薄弱

在基础数据采集上,不能很好的利用行政记录和技术手段产生统计数据,不能从源头上确保基础数据质量。

(二)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但当前生命线不断受到挑战,各种因素交织,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行业统计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货运领域“小、散、繁、乱”的特点突出,统计调查对象数量空前增加,变动愈加频繁;生产组织、行业运营、投资建设方式日益多样化,区域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行业生产关系更加复杂。主观上,统计制度执行不严格,干预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缺乏底线意识,没有守住数据质量这一底线,主要体现为公路货物运输量增长速度偏高且居高不下。通过利用与工业增加值、高速公路货物运输量的相关系数、弹性系数分析,文章初步认为2011~2012年的公路货物运输量增速高估了8个百分点左右。严重影响了行业管理和宏观决策。

(三)统计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

信息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多元化数据需求、破解统计及时性难题的必然途径。尽管近年来交通部门在统计信息化方面推广实施了一些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统计局实施的“四大工程”相比,与其他兄弟行业如铁路统计的实时信息化水平相比,交通运输统计的信息化水平还相对滞后。统计数据处理仍处于单机工作阶段,未实现联网报送,影响统计效率和数据上报的及时性。规划、计划、统计信息系统未有效衔接,影响数据生产一体化。现有基础业务数据在统计领域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信息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统计法律规章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现行的《统计法》内容不够全面,对统计部门经费保障,统计工作计划制定、执行和监督等一些重要条款没有包含进来,目前两轮大部制改革以来,行业统计范畴不断扩大,从原来的公路水路交通统计,拓展到铁路、民航、邮政的统计,在统计管理职责及分工、统计调查内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业务流程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交通统计规章制度已经不适用,亟需根据行业实际开展系统地修订。

三、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的建议

提高统计能力的关键是要建立统计质量保障措施。健全、完备的统计质量保障措施是贯彻落实统计质量保证框架的基础。要全面提高统计质量,必须把统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制度方法、资源条件和统计文化等五方面的建设作为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是全面提高统计质量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统计普法宣传和统计执法检查。积极开拓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统计法制工作,确保统计法律规定的各种要素、要求、程序和办法得到落实;二是完善统计体制机制。健全的统计体制机制是全面保证统计质量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统计体制机制,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行使独立调查、独立报告和独立监督的职权,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统计资源,全面理顺统计工作中的关系,有效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统计数据的核查和评估机制,保证统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三是规范统计制度方法。规范统一是现代统计调查工作的基本原则。规范统一的统计制度方法是全面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科学的统计调查制度,制定统一规范的统计指标和分类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四是优化统计资源配置。合理的统计资源配置是全面保证统计质量的物质基础。要坚持充分尊重统计人才,合理安排统计经费,优先解决人才培养、技术更新、设备改造等事关统计工作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的资源需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统计能力和质量;五是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统计文化。以质量为核心的统计文化是全面保证统计质量的内在因素。要坚持在统计系统内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统计文化,将统计质量作为衡量统计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增强全体统计人员的质量意识,鼓励全体统计人员爱岗敬业、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不断探寻提高统计质量的新途径。

在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杨传堂部长对统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建立低碳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加强交通建设和运输生产中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交通运输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环保统计工作。部领导讲话为今后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下结合交通运输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一)积极推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建立样本车船直调制度。依托自动化信息监测设备,直接采集车船原始运输信息,提高数据生产透明度与可控性。完善重点企业直报制度。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参与企业纳入重点联系企业制度,直接获取反映行业经济动态的一手资料。加强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综合利用业务管理、行业监控、关联行业等数据,加强统计数据的内部逻辑性和外部匹配性评估。探索建立内、外部数据质量联审机制,运用多种质量评估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论证主要指标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准确程度。强化数据质量核查。各省加强数据质量自查,对样本数据、车辆数据库、数据推算过程等进行认真核实。数据质量较差的省份,部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核查,并结合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开展调查核查。对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省份,部联合国家统计局,进行统计督导检查,净化统计源头数据和营造良好统计环境。

(二)加快建立交通统计工作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讲话。这些都进一步明确了依法统计的方向和目标。统计系统将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基本理念,化为统计工作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将依法统计从法制建设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内核,使依法统计成为全体统计人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在贯彻落实统计法和交通统计规章制度同时,要对目前《统计法》提出修改意见,从法律上解决统计部门职责、权力不清,无执法权,部门和行业统计系统经费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修订《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交通统计工作管理规定》、《交通统计工作评比办法》,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和统计督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支持各级交通运输统计单位,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工作局面。

(三)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统计信息化建设

1.强化信息化支撑

建立功能完善、易用兼容的业务应用软件。建议建立一个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系统工程,是实现统计报表无纸化、数据采集电子化、传输处理网络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的一项重大工程。省级系统作为部级系统的数据来源,是部级系统建设的根本基础,只有部省两级同步推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益,否则没有省级系统的支撑,部级系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

目前,部里统计数据库的建设还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一方面由于不同数据库间数据来源、统计分类标准、方法存在差异。从而将影响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也会影响国家对整个社会的决策效率。应将官方统计的数据库建设纳入交通统计战略规划中,整合现有资源,通过颁布统计标准、数据库联网建设,建成一个交通行业的统计数据库网络体系。

F512

A

2095-4263(2014)03-0027-03

2014-06-10

猜你喜欢

质量建设工作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不工作,爽飞了?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质量投诉超六成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