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必要性研究
2014-04-16张果,郭鹏
张 果,郭 鹏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9)
标准文献自1901年在英国问世以来,一直是人们从事科研生产、设计检验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及贸易往来需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和准则。航天标准化,指在航天行业范围内,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使航天行业的运作更加有序,从而给整个航天行业带来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的过程。随着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陆续实施,我国航天工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航天用电子元器件提出了长寿命、高可靠、抗辐照等更高的要求,但作为航天型号重要基础的元器件,目前仍然是航天工业发展的“瓶颈”。做好航天型号选用元器件的优化选型和生产定点,建立满足航天型号需求的元器件产品体系和元器件标准体系,是解决制约我国航天元器件问题的关键所在[1]。由于航天行业的特殊性和需求的迫切性,加上我国标准研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得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在研制和应用之间存在断层。为了确保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研制质量,使研制出的标准能够真正落实到工程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行业特点,本文提出应在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研制流程中设置“标准验证”的工作环节,并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1 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现状
标准是对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的总结和规范,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是最高质量等级的元器件标准,代表着专业最高技术水平。美国航天局、欧洲空间局、日本宇航局均有自成体系的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保障了其航天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借鉴和学习前苏联、欧美等先进国家和地区标准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
1.1 国外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电子元器件标准化的发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宇航局(ESA)、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的宇航元器件标准化工作最具代表性,从他们的宇航元器件标准化工作来看,都把标准作为元器件研制、生产、认证、选用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在基于本国的电子工业基础和宇航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由NASA、ESA和JAXA主导宇航元器件标准的研制、批准发布以及推广应用工作,建立了职责明晰的工作体系、系统完善的标准体系、行之有效的实施手段和管理措施[2]。
经调研,国外与标准相关的规章和政策中,均没有明确的“标准验证”的术语出现,但存在相关规章与工作要求等,如:美国《国防部标准化工作的政策与程序》中的“何时进行标准化”,对技术的稳定性与标准化时机的关系进行了要求。其中要求“如果涉及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希望获得新技术,或者产品项目不久之后不再生产了,则这类产品项目实行标准化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不宜开展标准化”。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在美国技术固化为标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稳定和适用。而这种特性,是需要通过技术在产品或项目的实践来进行佐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验证”。另外,在标准体系的相关规章中,对于标准与新技术的关联也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委员会之一的元器件工艺委员会,其常规的任务之一是收集、掌握全世界范围内元器件相关的新技术,进行评估,对技术的适用性等进行详细评价,并以此为依据选定某种技术由投资方与生产厂联合开展技术研发[3]。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达到一定批量,并经鉴定后才具备编写标准的条件。也就是说,新技术完成开发、研制过程后,需要经过具体的实践和相应的评估,证明科学、正确、适用后,才有资格固化为标准。而“实践”和“评估”与“验证”具有同一释义。
由于与标准编制背景及过程工作相关的文献内容十分有限,仅查找到了部分相关案例,但仍能看出,在国外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存在“标准验证”。如在标准《采用表贴技术的印刷电路板组件可靠性设计指南》和《表贴焊点加速可靠性试验指南》中都规定了一个关于焊点蠕变疲劳方程模型。相关资料表明,在该标准编制工作开展前,编制人员针对某焊料进行了大量试验验证工作,并在假定要求的条件下,基于试验结果得到了相应的曲线,发表的相关论文达到了十几篇。
1.2 国内现状
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元器件标准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七专质量管理标准→国军标→准宇航级标准→宇航级标准。随着我国航天型号走向国际市场,实现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的接轨,必须形成有效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航天管理体制。国防科工委于2005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宇航标准工程”,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宇航标准、提供符合宇航标准的产品和达标验证等内容。以此为契机,我国宇航元器件标准正在逐步制定与完善中。目前,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建设项目是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中核心电子器件工程的重要项目,且已于2010年完成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的总体设计,形成了标准体系表。该研究成果从元器件全寿命周期保证的思想出发,管理标准、产品标准与保证标准并重[1]。
在我国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中,对标准相关验证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规定:如《企业标准体系要求》中规定:在起草标准草案的过程中,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应进行试验对比和验证,然后编写标准草案”。可见,在标准草案形成前,应视需要开展相应的“验证”,作为编写标准的基础和依据。虽然此时,“验证”的对象为预定形成标准的技术内容,在形式上并没有体现为标准条款,但其验证的实质为标准内容的认定。此外,在我国关于标准“双采”工作的相关要求解读中,对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中的“验证”提出了说明:“对于认为可行的结论,要通过验证证明其可行性;对于认为采用可能会有困难的结论,要通过验证协调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认为需要通过验证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在验证中解决标准的可行性。通过验证,可以决定一项国际标准是可以采用的,也可决定一项国际标准在我国是不可适用的。”[4]可见,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中,存在着以标准为对象的验证工作,并通过这一工作对已有标准的可行性进行证明,并作为解决标准中存在问题的依据。
我国电子等其他行业也有开展标准验证的工作案例,如:由于信息技术运行维护工作是我国信息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广泛性、基础性等特点,且技术更新、变化速度快,标准内容与实际工作易出现“脱节”、“不适用”等现象。因此,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标准的编制流程中,增加了“推广验证”的工作环节,在标准征求意见阶段后对标准草案进行试用,并拟定按照试用情况,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修改及调整,为标准最终的审查及发布提供依据[5]。由此可看出,在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对标准的验证,验证方法各不相同,有通过具体的试验测试方法,也有通过对标准的执行和实施进行的。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调研,追踪国外标准体系建设状况,发现尽管国外的这些与标准有关的文献中,均没有明确的“标准验证”的术语和概念出现,但从相关规章与工作要求中仍能看出,在国外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存在标准验证环节,有着一套科学、有效的标准验证方法和技术,但存在技术保密的原因,我们无法掌握有关国外标准验证工作的方法、流程等相关技术内容。而我国航天标准一般是沿着“标准提出→标准编制→专项验证→评审论证→标准试用→意见反馈→标准修订→优化升级”的路径开展标准制订工作[6],即按照标准规定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运行标准,对可运行的标准,通过召开技术讨论会、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来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标准的试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标准进行修订,达到标准验证和优化的目的。从形式上可以看出,标准验证工作贯穿始终,是标准研制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标准质量的有效保证手段。但从实质上看,目前还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验证概念体系,验证方法和技术也较为单一,只对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进行了验证,而对于标准的正确合理性、先进性、操作性等缺乏验证;从整体上看,目前做法表明我国缺乏一套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支撑和指导标准验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验证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2 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必要性分析
2.1 总体分析
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除需要满足一般标准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以航天型号需求为牵引,适应航天发展趋势;(2)以用户为主导,充分反映航天特色,同时兼顾国内元器件研发、生产能力;(3)充分反映并及时固化国内航天用元器件先进技术及要求;(4)充分研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标准中的要求应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标准数量规模、覆盖范围、适用程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看,离航天用户的需求,特别是航天装备跨跃式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航天电子元器件行业内标准繁杂,不同企业/公司间也存在各自版本的标准,标准的研制和应用环节分开,中间存在断层;标准研制不是在整个行业应用的需求上进行的,很多时候是为标准而标准,存在利益驱动,导致还需策划和研究如何推广应用的问题。现有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编制,通常是通过召开技术讨论会,确定某项技术需要形成标准后,再由一个人或少数人依靠个人经验编写,然后征求意见并组织专家评审。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技术含量高、保密性强,不可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征求意见,专家数量也较为有限,最终形成的不一定就是能满足需要的最优标准,加上较多元器件都为小范围定制,并非大批量生产的特点,也不可能采用对待其他行业标准那样边试边改、不断完善的方式;而且用户对较多的标准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标准规定的内容是否适用和实用,同时很多标准编制好后也没有进行过大范围内的试用、推广等工作,使得用户不知如何选择标准,选择后无法正确地使用标准,甚至很多标准很少被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说,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相较其他标准具有如下特殊性:(1)标准核心内容涉及较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标准研制工作与元器件的研发同步或适度超前进行,没有进行过工程实际应用或应用有限;(2)部分标准的内容较多的借鉴或直接引用、采用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3)型号需求迫切,技术更新快,允许的标准编制周期有限。
由于其特殊性及需求的迫切性,在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立项、开展编制工作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开展详细的标准预研工作。技术研发往往同标准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导致大量标准内容没有经过或缺乏工程时间的应用和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延续通常标准研制的要求和程序,势必会影响标准的实施效果,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内容的标准,由于缺乏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和验证,在工作中难以贯彻和实施;引进或采用的国际或国外标准,由于缺乏适用性研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虽然充分反映了宇航型号的需求,但受到我国生产水平限制而难以实现等。因此,有必要增加标准研制环节,开展“标准过程中”的验证工作,通过“标准验证”这一有效的手段,对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正确合理性、先进性、操作性等进行验证,将其结果作为标准编制、批准、实施的依据,以确保标准在工程上的有效应用,并降低标准的工程应用风险。
2.2 4类标准的验证需求分析
2.2.1 管理标准
航天电子元器件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标准化政策和管理、产品准入管理、供应商管理和信息管理4个类别。航天电子元器件管理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一般为开展元器件管理、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化等工作的制度政策、管理要求等。标准中包含的一般要素包括:政策导向、工作总则、组织机构、职责、程序以及对应于程序各环节的工作要求、文件等。
航天电子元器件管理标准中的绝大多数标准是以一定管理经验和实际应用作为编制基础的,有相关的参照文件、政策制度、标准等,内容是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的。而另一部分标准国内没有相应的制度、文件基础,借鉴了国外标准,需要对这部分标准在我国的适用性开展相应的分析、研究或验证。其验证需求主要包括:按照该标准规定的流程,是否能完成某一工作的整个实施过程,并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是否与关联的其他工作过程产生干涉;标准在指导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与同时实施的其他标准配套或矛盾;能否与上级标准兼容等。特别是对于借鉴国外标准或先进管理经验的标准项目,需要对相关要求在我国的实用性及与我国相关管理要求接口的兼容性进行充分的验证。
2.2.2 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的,可作为其他标准编制的基础,被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基础标准包括3个类别:术语、符号、分类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测试方法标准。
术语、符号、分类标准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统一该领域的技术语言,最大限度地采用已有的国家级标准,标准技术内容相对成熟。此类标准的验证需求表现为:判定与相关各级标准之间的兼容性,内容是否协调、统一,是否最大限度的继承、采用了已有的术语、符号、分类体系;对于没有可继承、可借鉴或存在相关新方法、新概念的内容,需要重点验证与实际工作的相符性。
试验方法标准涵盖了航天电子元器件需要开展的环境试验方法、机械试验方法以及相关的检定、抽样、样品制备失效率计算等要求。测试方法标准主要针对于各类别元器件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其指南、基本原理等进行规定。试验和测试方法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试验测试的目的、原理、设备、环境、样品制备、技术要求、操作及程序、结果处理、文件等。
试验和测试方法标准的编制应尽可能借鉴已有的国内标准进行,但由于相关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近半数标准没有相关的工程经验或文件、标准等作为编制基础,如与固态微波功率器件、真空微波功率器件、高精度探测器件等电子核心器件研制相关的配套标准等。同时,大多数存在已有参考标准的项目都需要结合航天需求重新进行研究或编制,以确定其适用性。因此可以判定试验和测试方法类别的标准存在验证需求,主要表现在: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的试验测试,是否能够正确地验证某项性能或测试出某项指标数据;标准中要求的试验条件、设备、仪器等是否可实现;试验或测试的准确性是否能够达到预定要求;标准的条文要求是否可执行并能够对试验或测试起到相应的约束或规范作用。
2.2.3 产品规范
航天电子元器件产品规范用于规定元器件的基本性能要求和为确定其是否符合这些要求所使用的必要检验程序、规则和方法,以确定产品的适用性,供订货方和承制方签订合同、进行交付或验收活动时使用。航天电子元器件产品规范从标准类型上分为通用规范和详细规范,其中:通用规范偏重于某类产品的总要求、质量保证要求及规则,偏重于定性要求;详细规范偏重于对具体产品型号的定量指标要求。
航天电子元器件产品规范中的大部分通用规范存在相应的已有参考标准,但由于原有标准编制基础和思路的限制,以生产单位作为编写主导,没有充分反映出航天用户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对此类产品规范需要在编写思路上进一步贯彻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编制原则,并借鉴国外先进标准经验,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内容,由于没有实际应用于我国元器件的生产,需要对其适用性、可执行性等进行验证。此外,对于以电子核心器件、新产品、新技术为对象的产品规范,一般为型号急需标准项目,标准编写与技术研发同步进行,没有经过或缺乏实际的工程应用,这类标准应作为验证工作的重点,开展专项验证。产品规范的验证以产品的实现为核心,因此其验证需求主要表现为:产品指标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相应的测试方法是否能够体现用户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保证,元器件是否能够满足预定要求,满足宇航任务需求。
2.2.4 保证标准
航天电子元器件保证标准规定了元器件从设计、生产到选择、使用全过程的保证要求,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应用验证、选择、采购、监制验收、复验筛选、不一致处理、失效分析、贮存适用等13个类别,规定了航天电子元器件全寿命周期内工作各环节的通用要求、措施和方法。其中,需求分析、设计控制、生产过程控制、应用验证、应用指南类标准,基本没有可供参照或借鉴的国内、外标准,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研究及编制,在正确性、适用性和可实施性上应进行全面的验证。
元器件生产过程保证相关标准的验证需求表现为:元器件生产方按标准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够符合预定要求;需要验证标准的可实施性;需要验证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与生产方执行的质量体系文件、标准的兼容性。元器件保证管理和流程相关标准的验证需求体现在: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和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地完成相应工作,并达到预期要求;流程是否可执行,且覆盖全面;与相关工作的开展是否兼容;相关标准条文与工作中执行的其他标准是否协调。元器件保证要求和方法相关标准的验证需求体现在:按照标准实施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标准条文是否具有可实施性;与类似的、已得到认可的要求、方法类比,是否相当或具有优势;相关标准与其他标准是否协调、统一。元器件保证指南标准的验证需求体现在: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现有的流程、管理要求等是否兼容;标准内容是否可实施;数据项是否准确。
通过对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的现有规划项目进行分析、归纳,其对验证的主要需求包括:采用或修订已有标准时,需要验证该标准或修订后的标准是否满足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特性要求,主要包括管理类标准以及基础标准中的术语、符号、分类标准等。涉及“新产品、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的标准,需要验证其新内容的正确性和工程上的可实施性,主要包括:与核心电子器件相关的试验标准、测试标准、产品规范等配套标准,保证标准中的需求分析、设计控制、应用验证等标准。引进或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时,需要验证标准内容对于我国宇航元器件领域的适用性,主要包括: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的管理政策、要求类标准,试验方法类标准,保证管理类标准等。不同类型、不同技术内容状态的元器件标准对验证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开展验证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取适用的验证方法。
2.3 必要性分析小结
综上所述,标准验证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也同样是标准中需要进行验证的重点环节:
a.标准的适用范围是需要验证的。航天电子元器件品种繁多,标准类别就分为4种:管理标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保证标准。不同标准其适用范围必然各有差异,但是在标准编制初期,出于利益考虑,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和需求的不完整性,很可能会存在误差,易将标准的适用范围夸大或缩小,加上有些标准在内容上直接引用国外先进标准,未与国内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在适用范围上也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都将导致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因适用范围不对发生错误,或因适用范围过小导致标准的重复编制,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以上这些情况,进行标准适用范围的验证是很有必要的。
b.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要求是否正确合理是必须验证的。标准作为科研、生产、管理等的指导性文件,其规定的相关要求(尤其是流程、试验数据、技术指标等技术内容和要求)是否正确合理尤为重要,尽管标准应是在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由于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的特殊性,其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也许没有或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过认定,换一个实施环境后可能就无法达到要求,或者过于繁琐严苛无法按照标准实施,或者过于简化松散留下隐患,更有甚者其规定的某些内容本身就存在缺陷和错误,而标准是需要共同使用和能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这样势必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还可能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以上这些情况,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要求是否正确合理是必须验证的。
c.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试验方法、技术指标的可操作性是需要验证的。标准在指导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和活动的同时也是检验这些工作是否符合和达到要求的依据,其规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尤其是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除了正确合理外,还应是先进的以及可操作的,如某些新标准因编制单位试验、生产环境较好或较差,或编制人员的主观臆断,其标准中制定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过高或过低,使得其他用户方在采用该标准时,无法达到该要求或很容易就达到了,但是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再者,因国内部分航天电子元器件依靠进口,相关标准也是采用或引用的国际先进标准,而国内的环境根本无法达到其中规定的技术指标,使得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以上这些情况,对标准中规定的相关试验方法、技术指标的可实施性进行验证是必要的。
3 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初探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化规章、政策及案例的调研,发现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标准验证概念体系,但标准验证的部分实质性工作已存在于标准寿命周期的工作中,并作为标准质量的有效保证手段,只是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归纳总结和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宇航元器件标准验证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故而基于现状和必要性分析的结果,提出进行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工作,通过搭建一个第三方平台,对标准进行验证,搭建标准研制和应用间的桥梁,让用户在选择和使用时能有所依据;同时根据标准验证的侧重点,也能让标准研制方在编制标准时有所参考。为此,首先需要对标准验证的概念、范围和内容进行梳理。
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该定义阐明了任何标准都具有其适用范围,必须确保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也说明了标准必须是可实施、可使用、可重复的要求或约定,同时标准的内容应是来源于实践,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综合,把经验上升为规范性的文件,从而形成的标准。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如:变换方法进行计算;将新设计规范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进行试验和演示;文件发布前的评审等[7]。因此,结合标准和验证的概念,可得到标准验证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流程,提供客观证据对标准的正确合理性、先进性、操作性等准则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综上所述,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是指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在工程应用前,为确定其技术内容和应用状态满足正确合理性、先进性、操作性等准则,而使用特定的方法和流程开展的一系列试验、分析、评审、检验、试用等工作。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以满足航天重点工程需求、降低标准的工程应用风险为目标,以解决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是否科学、正确、合理、先进、适用、可实施等一系列问题为导向,以验证准则、流程、方法和验证平台为核心。
尽管在部分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研制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评审、试用等工作,但标准验证以其更加针对应用和更加系统全面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标准评审其目的更多的只是针对标准的文字、格式等的形式审查,主要针对的是标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般不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和操作性;而标准试用是特定用户对特定标准根据用户理解进行的小范围试用工作,所得结论一般不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相对而言,标准验证是针对标准的正确合理性、先进性、操作性等一系列现实和应用需求的准则性问题,所得验证结论由国家主管机构权威发布,具有广泛指导意义。因此,标准验证可以为评审和试用等提供有效的补充和扩展。
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与标准研制过程应是互为依据、相互迭代的,标准验证应与标准研制工作同策划、同部署、同实施。因此,标准验证的对象为4类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在标准的立项阶段即应开展对验证工作的策划和准备;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收集需要的验证数据;验证的具体实施应纳入到标准研制流程中,由标准验证机构主导,标准研制方、管理方和用户方共同参与,验证结论将作为标准审查和报批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标准验证工作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建立标准验证组织体系,确认验证主体;(2)识别标准技术内容状态,确认标准类型,进行标准验证需求分析;(3)制定标准验证总体方案,确定验证准则、流程、方法等;(4)在标准研制的不同阶段制定详细验证方案,明确实施细节和判断依据;(5)搭建标准验证平台;(6)通过试验、分析、评审、检验、试用等方式方法收集验证数据,实施标准验证;(7)编制标准验证报告,出具标准验证结论。
4 结论
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召开技术讨论会、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评审等方式来保证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了使标准能够落实到实际工程应用中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科学的验证手段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验证,以检验标准的科学性、正确性、适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等,是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客观、有效的手段。通过有重点地开展标准验证,努力降低不确定性,保障所选择成为标准的技术是当前的最优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最优标准,消除标准与产品、标准与型号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标准正确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实施性等的认定,将其结果作为标准编制、批准、实施的依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企业采用和实施标准,降低标准的工程应用风险,从而使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更加顺利,提升标准的规模效应。由于存在技术保密的原因,我们无法掌握国外标准验证的相关技术内容,为了打破国外封锁,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的流程、方法、技术以及相关的验证平台建设等将是后期重点研究内容,并将标准验证融入标准研制工作中,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航天电子元器件标准验证体系,以使标准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航天事业。
[1] 卿寿松,夏泓,张月逸.加速构建中国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大力支撑宇航元器件产品体系建设[J].航天标准化,2010(2):7-10.
[2] 朱恒静,戴银涛.国外军用/宇航用元器件标准体系变化趋势分析[J].质量与可靠性,2008(3):43-46.
[3] 邓洲.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11,32(3):67-76.
[4] 彭北青.我国实施标准战略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3(1):37-40.
[5] 朱亮,沈洪才.信息技术应用标准的适用性验证初探[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7(10):30-33.
[6] 卿寿松,诸一维.宇航标准发展趋势[J].航天标准化,2008(2):1-3.
[7] 王星汉.再析“验证”[J].中国质量认证,2005(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