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梦想插上翅膀

2014-04-16蒙秀溪等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长柄李翔南宁市

蒙秀溪等

说起韦杰宁同学,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以下简称31中)的师生们并不陌生,这个看起来瘦瘦小小的男生不简单,他上初一时就发明了“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并凭此在2011年8月的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最高奖项——宝钢发明奖。现就读于南宁市第二中学的韦杰宁回忆说,当初要搞这项发明,是因为他曾碰到过自行车脱链的情况,并且因此迟到了,于是他提出了防止自行车脱链的设想,并很快得到了学校极大的帮助,促使他最终发明出“自行车链条防脱落装置”。

近年来,31中依托南宁市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出“走特色之路,办精品学校”的思路。李翔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创办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学校,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养成爱思考、勤动手的习惯,为他们的发展夯实基础。”

从“荒芜”中开辟道路

31中曾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生源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正如李翔校长所说:“学生文化素质较低,是我们的软肋,这让我们很难与名校竞争。然而,我校学生有一种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决定从科技创新教育寻找突破口,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他告诉记者:“我从小就很喜欢科技,一直想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到了31中担任校长后,我觉得时机到了。”随后,李翔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展开讨论,确定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大致方向,然后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这让全校教师感到很兴奋。

而真正能“引燃”31中科技创新教育的导火索,是2010年南宁市正式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该校抓住这一契机,迅速展开了行动。2010年9月,该校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副校长蒙科祺为总负责人和科技总辅导员,具体负责科技创新教育的规划、宣传、指导和实施等工作。此外,该校还建设了一支包括各科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内的科技创新教育基层队伍,形成了组织合理、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为确保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31中持续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共投入10多万元资金,该校的科技创新制作室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天候开放的科技创新制作室里摆放着各种专业设备,有打磨器、钻孔机、塑型器等,学生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到这里进行发明制作。采访中,该校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在制作发明所需的小零件,他告诉记者:“这里什么设备都有,要制作一个零件很方便。而且,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辅导老师都会示范一遍,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我们安全使用。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制作小零件,我希望自己的小发明能在区里的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此外,31中还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获批成立了南宁市第三批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为学生进行科技发明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2012年6月13日,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南宁市教育局在该校举行“南宁市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与会领导对该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南宁市科协副主席潘宏球说:“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1中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31中十分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如今已形成一支有近20名专、兼职辅导员的队伍。教师莫英苗刚到学校工作时,缺乏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经过多次培训,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研究《“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活动实施效果调查》就是她和其他教师共同指导的。

如今,31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渐成规模,科技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师生心中,并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真正实现了特色办学的突破。

创设灵活的课堂

“自行车有什么缺点?”

“没有汽车快!”“骑行时日晒雨淋!”“我知道,它容易掉链!”……

在31中的科技创新课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科技辅导员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争着回答,谁也不甘落后。蒙科祺副校长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课堂,学生积极踊跃,针对老师的问题提出五花八门的解决办法,虽然想法比较粗糙,但从中能看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能力。”

31中从初一年级起就开设科技创新课,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科技创新课。课堂上,科技辅导员会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多发言、多思考。该校还设计了《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发明创造方案登记表》,按月分发给学生填写,其中包括“意向发明项目”“发明的创新内容”等内容,学生填写之后,科技辅导员会对反馈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评。如果学生填写的发明有意义,辅导员会对个人进行特别辅导;如果学生填写的发明没有意义,辅导教师会与学生交流,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发明思路。

该校初二(7)班的青尚龙在登记表里提出了发明“多功能高处清扫器”的设想,蒙科祺副校长看到他的登记表后眼前一亮:“高处清扫是很多人感到头痛的工作。我觉得他的设想很贴合生活,于是就跟他交流并拟了一个初步方案。”形成初步方案后,青尚龙在蒙科祺的指导下制作出了样品,包括塑料长柄、鸡毛掸子、塑料毛刷、“V”型灯管棉刷、窗户棉刷等部件,清扫时只要将塑料毛刷等套在长柄上,即可进行高处清洁。但是,样品还存在塑料长柄不能调整长度的缺陷,于是青尚龙据此又对样品进行了改良,将塑料长柄换成钢管长柄,并设计了伸缩装置,让使用者可根据清洁目标的高度自行调整长柄的长度。

采访中,蒙科祺副校长示范了“多功能高处清扫器”的用法:他把塑料毛刷固定在长柄的顶端,根据天花板的高度调整好长柄的长度后,他一手抓住长柄,一手握住长柄底端的手摇把,摇动手摇把,顶端的塑料毛刷随之转动,不一会就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清理干净了。

31中并不局限于固定的课堂模式,除了开设科技创新课,该校还把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创新科技教育的教学模式。李翔校长说:“处处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地点,时时都应该是学生实践的时间。课堂是灵活的,尤其针对科技创新教育,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灵活和广阔的课堂,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灵活课堂的创设为该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像韦杰宁一样的学生,青尚龙、桂旭香、杨东华、樊宇琨……采访中,蒙科祺副校长如数家珍一般向记者罗列了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名单。

2010年9月,31中组建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每个学年新生入学时,该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招新活动,吸收新生力量。活动小组利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和双休日开展活动,有科技制作、小发明小创造设计、科技论文拟定、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学幻想绘画等,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造发明的兴趣,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年10月,31中都会举办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实践、电脑机器人操作、中小学电脑制作、科学幻想绘画和校园科技节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上一级科技创新大赛。蒙科祺副校长说:“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科技知识、进行科技发明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如今,这些活动每年都会举行,已经成为常规性活动。”

此外,31中还把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该校李翠莲、曾才真、陈慧彧3名学生研究撰写的《初步探究蚯蚓生殖带对再生能力的影响》科技论文,就是这一举措取得实效的直接的体现。谈起这项研究,李翠莲说:“生物课里有关于蚯蚓的内容,老师上课时说得比较简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蚯蚓的作用,我们几个好朋友就决定进行一次研究。”这项研究得到了教师莫英苗的支持:“她们很有探究和创新意识,也很能吃苦,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田地里认真观察、记录,并主动找我指导,帮助她们进行数据分析。”师生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回报,他们的论文在2013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31中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在初步形成科技创新教育规模之后,该校又探索校本教材编写。如今,由李翔校长和蒙科祺副校长共同编写的《点燃发明创造之火——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校本教材已基本成形,并入选了《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3年来,31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生完成科技创新80余项,绘制科学幻想画380多幅,在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面对成绩,李翔校长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教育的建设力度,让学生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翱翔蓝天。”

(责编 陈 蓉)

猜你喜欢

长柄李翔南宁市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李翔作品欣赏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浇菜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Sam’s Family
BOUNDEDNESS OF MULTILINEAR LITTLEWOOD-PALEY OPERATORS ON AMALGAM-CAMPANATO SPACES∗
关 公
李翔书法作品欣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