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禁矿?进矿!

2014-04-16何熹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6期
关键词:原矿红土印尼

◎ 本刊记者 何熹|文

印尼政府禁止红土镍矿出口对我国镍行业生产原料的稳定供应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镍生产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走出去”,实施多元化海外镍矿资源开发战略。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禁止红土镍矿出口以后,以我们企业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我们的原料库存还能维持5个月左右。”一位国内镍冶炼企业负责人淡定地表示,目前印尼禁矿令对国内镍行业的影响暂时不大。

时间回溯到一个多月之前,印尼国会和能源矿产部达成最终决定,政府于2014年1月12日开始实施新的矿业法规,禁止红土镍矿、铝土矿等原矿出口,但允许66家矿业公司继续出口镍含量4%以上的镍生铁产品以及铜、铅、锌、铁矿和锰精矿,精矿出口关税将每半年提升10%,并最终在2016年达到60%。

由于印尼对矿产资源出口实施一系列保护性政策由来已久,目前中国国内各镍生产企业对于此次印尼实施禁矿令表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未来原材料的缺口如何填补,我国镍行业的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仍旧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

资源依赖成伤害

红土镍矿就是氧化镍矿,亚洲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近赤道地区。而我国的镍矿资源相对匮乏,只占全球总量的3.56%,原料自给率不足50%。镍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主要用于不锈钢、合金钢、电镀、电池等制造领域,因此我国需要从印尼、菲律宾等地大量进口镍矿资源来保障正常的生产消费需求,镍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多年超过80%。

我国从2005年起开始采用进口红土镍矿生产镍铁,进口量呈现飞速增长的态势,已经由2006年的378万吨激增到了2013年的7124万吨。据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爱东介绍,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镍矿中有57%以上是来自印尼,38%以上自菲律宾。一旦印尼和菲律宾这两大资源国控制原矿出口,我国相当部分镍铁企业将有可能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国镍行业对此也早有认识,为了规避资源短缺、来源单一的风险,我国近几年来对红土镍矿资源的进口已经实施多元化的开发战略,但印尼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仍旧占据着我国红土镍矿第一大进口国的优越地位,因此印尼禁止红土镍矿出口对于我国镍铁、不锈钢产业将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大势所趋需正视

由于太过于依赖进口镍矿,因此每次印尼在限制矿产品出口方面颁布新的法令政策,都牵动着我国镍生产企业的神经。2009年,印尼颁布了《矿产与煤炭法》,按照这个被称为“第4号法律”的新矿产法规定,从2014年起,印尼将开始禁止包括镍矿在内的金属矿石出口,所有金属矿产品都必须按照该法律的规定进行加工处理。2011年9月,印尼工业部门称对矿石出口加征关税或出台配额措施。2012年5月6日起,印尼针对包括镍矿、铝土矿、海砂等在内的14种矿产加征20%的出口关税。如今,让中国镍生产企业和贸易商悬心已久的禁矿问题终于有了结果,随着印尼原矿出口大门的关闭,“楼上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

在长期的禁矿预期下,国内企业和相关的专业机构已经对印尼颁布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解读,也提前进行了一定的原料储备。因此目前对国内的镍生产企业来说,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缓冲时间以寻求新的方法来消化和解决印尼禁止原矿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印尼出于对本国矿产资源的保护而禁止原矿的出口也是无可厚非。2014年是印尼的“大选之年”,在国会和总统的选举结果出来之前,禁矿政策应该不会有所松动。“我们中国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到印尼对原矿出口的限制是一种加强管理保护资源的措施,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大势所趋。比如我国对稀土实行出口配额制度,每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本国资源的保护,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金川集团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谢海表示,“我们应当端正态度,对印尼的禁矿政策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化危为机促转型

印尼政府禁矿的“外患”暂时还没有释放出很大的压力,但产能过剩的“内忧”则一直是困扰着国内镍铁生产企业的一大痼疾。2012年,我国已经形成镍铁总产能630万吨,2013年新增产能292万吨,总产能已达到922万吨。如果按2013年镍铁需求约为670万吨计算,产能过剩250余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镍铁产能过剩量将达到430万吨以上。过剩导致镍铁价格持续走低,直逼生产成本线,因此镍铁企业开工率一直不足。

“我们可以将印尼的禁矿政策看做是促使我国镍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一个契机。应该吸取铁矿石、电解铝的前车之鉴,淘汰落后,提高行业集中度。”谢海表示:“初级镍原料的冶炼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人们一直将镍冶炼看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现在印尼禁止原矿出口,政府可以鼓励优势企业去获取更多的硫化镍精矿以及更为环保的中间产品,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污染,这对于整个镍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印尼的禁矿政策可以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原材料的缺乏可以促使我国镍产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镍铁产业的转型升级。”青山控股集团旗下青拓集团副总裁李晶介绍说:“以前进口红土镍矿在中国主要通过高炉或矿热炉被加工成镍生铁,工艺较为落后,且污染和能耗都很高。从2012年起,国内开始采用回转窑—矿热炉(RKEF)工艺技术,该技术的特点为大型化、自动化,为镍铁业解决高耗能、高污染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但目前我国与国际一流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有能力的企业更要借此机会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力。”

资源开发“走出去”

此路不通就得另辟蹊径。面对国内镍资源匮乏,而作为第一大原料生产国的印尼又禁止原矿出口的现状,国内多数镍企业达成了一个共识:要获得充足的镍矿资源,最佳的途径就是“走出去”。

目前已经有部分镍生产企业在印尼建厂投资,在原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镍铁和一些中间产品还可以保障部分国内的需求。据了解,青山集团已经在印尼进行了投资,采取“红+黑”的模式,利用当地的红土镍矿和煤矿资源,在印尼中苏拉威西省摩罗多瓦县兴建以镍加工为核心的矿业加工产业园区。该项目一期投资约3.2亿美元,建立年产30万吨镍铁的冶炼厂,二期将投资6.4亿美元,建立年产50万吨镍铁、不锈钢钢坯和其他不锈钢下游产品的综合矿业加工园区。

另外,新华联集团也依托其与印尼现代集团共同开发的8000多公顷的红土镍矿区,在印尼班塔恩县进行了镍铁冶炼项目的投资,该项目将建成年产30万吨的镍铁产能。

辽宁罕王集团也在印尼苏拉威西省北科纳威县朗克克马镇矿区投资了红土镍矿开发项目,目前这个年产6万吨金属镍冶炼项目已被列入辽宁省重点支持的三大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发改委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扶持项目。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还应当走多元化路线。目前,进口地区已经发展到27个。除了印尼之外,不少镍企业也在其他国家进行镍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建设的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已经成功建设投产,每年可供高品位镍铁8.5万吨。另外,吉恩镍业将进一步加大对加拿大皇家矿业Nunavik铜镍矿项目的投资,追加投资金额为1.95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0.65亿元。作为国内镍业龙头之一,自2009年以来,吉恩镍业通过收购、参股、合作等方式控制了众多海外矿山资源,在境外拥有权益镍金属储量曾达到60余万吨。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正在积极引导镍生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在政策路径上进行引领,给予相关企业政策、法律等信息帮助。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对于鼓励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支持,对企业境外投资简化了很多手续。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在配套的电力、交通、居民安置、政策扶持、环保、跨文化管理和海外投资风险预判等方面做好准备,充分考虑到境外资源开发的具体情况。”

猜你喜欢

原矿红土印尼
4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环比双降
6月份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871.1万t 同比增长9.2%
印尼出手
张福荣原矿彩釉作品欣赏
朽木颂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
风和老麻豆(外一首)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咏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