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初探
2014-04-15梁菊兰
梁菊兰
〔关键词〕 幼儿园;课堂教学质量;幼儿需求;问题设
置;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6—008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而生成新的教育内容。
一、多关注幼儿的需要
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说自己的活动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幼儿的愿望。但是在现场教学活动观摩的时候,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仍然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把幼儿作品的讲评放在课后进行。然而,在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会不按原教学计划进程进行,他们会将作品的讲评放进课内。由于幼儿已经习惯于在完成作品后听老师点评自己的作品,此时如果教师让幼儿放下画笔听讲评,幼儿根本就做不到,教育效果极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替幼儿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什么?应该怎么教幼儿才更容易理解?教师应该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幼儿身上,课堂内容的设计应随着幼儿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好“教”与“引导”的度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习惯于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幼儿,这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尤其是一些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他们很少引导幼儿去分析、思考、归纳、猜想,而是将知识和方法和盘托出,“灌输”给幼儿。例如,在学习运用“甜滋滋”这个词时,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习、理解并运用“甜滋滋”的引申义,会这样说:“我看到小朋友做了好事心里甜滋滋的。”其实,大班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药是苦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糖果是甜的”等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幼儿:“橘子水甜滋滋的很好喝”(指味道,有甜味),再引导幼儿从自身的体验出发说出心里的感受,如“我帮老师整理玩具,老师表扬我,我心里甜滋滋的”(指感到喜悦,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这样幼儿就不会不理解,就不会说“我吃了苹果,甜滋滋。”“我吃了香蕉,甜滋滋。”就不会致使老师教得很吃力了。因此,“灌输”永远是死知识,而“引导”才能激发幼儿思维的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教”和“引导”的度。
三、设计有趣且有意义的课堂问题
一位美国教学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在大班语言“花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背景图并提问:“这是什么?与你平时见到的树一样吗?树上有什么?”像这样缺少悬念、缺少应有层次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这样毫无意义的提问,不仅激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考虑到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这才是关键。
四、引导幼儿勤动脑、勤动手
教学过程是师幼双向交流互动的活动过程。幼儿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例如,在科学活动“物体移动的秘密”中,为了让幼儿感知物体移动需要力的作用以及了解不同大小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木、铁块、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材料,先引导幼儿猜想以及做各种不同的假设,然后再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在空中、水里、光滑与粗糙的地面上等玩一玩、试一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潜在的教育资源也才能被挖掘出来。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幼儿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勤动脑、多思考,这样才能改变幼儿参与活动的盲目性,才能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很好地发挥。
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