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
2014-04-15周鹏
周鹏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优点;视野;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6—0076—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声情并茂。这就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尤其是电脑动画强烈的表现力,往往能根据知识的内容虚拟出特定的情境,将一些“死”的知识变“活”,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
2.开阔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学生单凭想象,难以理解文章主旨,而让学生观看课文相关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狂风卷集乌云”,“大海咆哮”,“暴雨即将来临”的震撼,深刻地感悟海燕的无畏与坚强。这种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难点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
3.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变动态,使原来枯燥的课本内容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解决问题,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甘肃山乡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潮起潮落的VCD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突破了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要突出主题,不要过于强调娱乐。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所选择的影视、音乐、图片等资料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制作的课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于体现娱乐性,而缺少文学性。过于色彩感,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欣赏,会使课堂过于活跃,上课时虽热热闹闹,却偏离了教学主题,没有教学重点。把网络变成了游戏机。
2.制作课件不要简单地模仿,不要把课件当成板书。有专家曾撰文指出,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一堂课从头到尾,教师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没有多媒体的点缀,就显不出新意来。还有的老师不去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一节课都始终盯着大屏幕,看教师播放的各种音像材料,这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录像放映课。
3.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造成语文学科特点的缺失。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及积累。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也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切不可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