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探微
2014-04-15赵建才
赵建才
〔关键词〕 小组合作;引导;交流;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58—01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同学间的讨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一、合理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组建一个学习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心理、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保证每组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气氛。指定或推选一名组长组织和实施,并以此来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核心。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
二、教师参与引导,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关键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融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组织学生交流,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重点
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依据知识生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巧妙地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的乐趣,分享成功,这是合作学习方式所要达到的目的。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维加工,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悄悄话,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阐述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并加以补充,这样才能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四、评价激励结合,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途径
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评价可以分为学习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对学习小组进行的整体评价。学习小组内部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使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实现自主管理。对学习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可由教师根据小组内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小组所有成员的总得分即是该小组的总成绩。最后评出优胜小组,予以加分或奖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且能通过这种体验激励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树立成功意识。
总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学生平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