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求悟 以读促悟
2014-04-15夏多义
夏多义
〔关键词〕 阅读教学;初读;细读;精读;品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79—01
阅读既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是识字、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语言、发散思维、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四读”教学模式,环环相扣,以读促悟,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初读感知大意
初读感知大意,即让学生初读课文,在扫清语言文字障碍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对文章进行“粗”处理——抓住大意即可。初读感知大意可以采用范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梗概,读后鼓励学生自悟表达,找出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如,教授《鲁本的秘密》一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提出读文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利。(2)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3)读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在初读后完成读文要求,即可把握文章的梗概,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细读理清脉络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细读每个自然段,通过出示思考讨论题,帮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划分层次,初步概述层段大意。进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对课文的理解由“粗”到“细”。在学生完成自读、自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质疑问难,并随堂让学生互相解答所质疑难,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如,教授《鲁本的秘密》一课时,学生可先按教师的要求: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鲁本的秘密揭开的?读后学生思考作答,教师点拨引导,概括结论,理顺本课的思路。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再次读课文、思考问题,能够很好地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意图,达到学生自读、自悟后合理表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精读突破重难点
抓重点段精读课文,要紧扣中心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精读的目标所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抓好精读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全篇深入——局部——重点段,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品析句段,把握并理解课文的重难点。精读自悟的训练方式可归纳为:第一,自悟表达。即抓住重点段,放手让学生去读,在读中自悟表达,在读中质疑问难,教师只是适时启发、小结过渡。第二,提纲引导。在精读训练中,教师要抓主要内容设计精当的问题,出示自学提纲,把时间与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理解中畅所欲言,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完成学习目标,收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效果。第三,指导学法。即在精读中,交给学生具有可操作意义的学法:读——思——划——议,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动口、动脑、动手,朗读重点句段,划出重点词句,思考、讨论、交流,懂一点,说一点,找出一点,写一点。要集中精力,突破一处,切忌面面俱到。在精读训练中,这些训练方式可根据课文类型选用,训练程序也应根据课型设计,便于灵活调控。
四、品读达成升华
品读是由局部向整体回归,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与延伸,尤其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前面的理解、领悟、积累,对课文有了较深的感悟,在此情况下进行品读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而且从外延上拓展了知识面。在品读训练中,一是以读来“品”,可采用配乐朗读、自选段落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不仅加强语感训练,而且在读中去品味,把自己的理解体现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二是以说来“品”,如展开想象续说结尾,品评人物谈感受,学习作者谈写法;三是以记来“品”,如记忆优美句段或篇,从记忆中品味,同时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四是以写来“品”,如仿写、改写、续写、缩写等,从写中品作者匠心等。品读再悟,关键是“品”字,从欣赏提高的角度回归全篇。
“四读”教学模式,环环紧扣,以读促悟。通过阅读、领悟、质疑、表达等方式,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理解由初读感知——细读明层——精读深入——品读升华,遵循了语文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学生的思维随着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整合加工而得以发展,从根本上落实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目标任务。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