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三大因素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2014-04-15林碧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艺术性

林碧芳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抽象思辨特点和较强的理论色彩,对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降低了学习兴趣和效率。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本文从课程中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着手,提出了自己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艺术性;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审美因素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无一不涉及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又无一不具抽象思辨的特点和较强的理论色彩,表现在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等方面尤其明显。无疑,这些知识对社会阅历、知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尚有欠缺的初中生的学习来说,肯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等后果。为尽量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并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以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为指导,深度挖掘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帮助他们在美的感受中,逐渐产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之爱,进而在浓厚的兴趣与努力探究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深挖教学中的形象因素,使课堂教学生动鲜活

形象性是教学艺术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顺利而高效的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充分利用与这一课程相关的各种形象性因素来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具体、可感、可观的形象中,完成对课程的学习。

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深挖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配合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习兴趣,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提供了极具审美色彩的插图或者文字。例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节的第一目“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中,教材即提供了两幅名字分别为“万类霜天竟自由”和“干涸的世界”的精美插图,以极其鲜明而强烈的形象性对比引导学生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并直指“珍爱生命”的主课题。插图后的“小草翠绿、树影婆娑、虫鸣鸟叫、人群喧闹、百花芳香”等形象化的文字描述,同样是基于此意图而进行的。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深入观察、领悟插图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涵义,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是极其有益的。其次是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形象性。前者,一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深入浅出地讲解与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的次第使用,會使学生因教师语言的形象性而提高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与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后者,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法或者视频播放、PPT等教学手段的采取,会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思考与探索中,化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为动态性知识过程的展现,进而理解与内化所学。

二、深挖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课堂富有感染力

情感性也是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情感的内隐性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无论是正能量的积聚还是负能量的积累,都会深刻影响到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课堂之外的行为。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并调控自己的情绪,努力以积极饱满的教学姿态投入教学,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自己努力向上的姿态引领学生努力向上的学习姿态、以自己的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在教师情感投入的同时,还要深挖教材内包含的情感因素。这样的情感因素多表现在文字的描述上,教师要多多引领学生仔细体会蕴含在这些文字背后的情感信息,以深刻理解所学。例如,教材在“我爱我家”一节描绘父爱与母爱时,所用文字即有“至深至纯、无私、永恒、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温柔细腻、深沉严格”等词汇,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背后的深意,并反思或讲述每一个词语背后深藏着的与父母相关的故事。这种引领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回报父母之爱,是非常有意义的。又如,教材在“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节中有这样的文字,“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做网络的主人”,其中饱含的对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远离网瘾的期待,与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意味是非常明显的。

三、深挖教学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开展学习

“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康德语),也是教学艺术的追求,而思想品德学科之美在教材中是无处不在的“永恒的喜悦”(济慈语)。因此,追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上的美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追求。仅以“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一节为例,我们即可以发现其诸多美。例如,语言的简约美,如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论述,“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例如,图片的形象美,如在以简洁的语言阐述完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后,即附上两张名为“老师,您辛苦了”的图片,便于学生调动自身经验直观感受师恩之美;又例如,来自谚语或名言的哲理之美,如在讲述师恩之爱时,教材即附上一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体悟个中之美,既会降低讲解的难度,对于学生浓厚学科兴趣,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概念、原理等,也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教学过程中,来自于教师的仪表美,如体态上的大方端庄、表情上的亲切和谐、语言上的委婉幽默、服饰上的自然得体,以及板书上的科学流利、课件上的赏心悦目、授课节奏上的张弛有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美的气息都应是从教师的灵魂深处发出,体现在仪表与教学上,进而用来打动、感染学生心灵的。

总之,要想通过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无穷的艺术魅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科知识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浓厚学生的学科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深挖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形象因素、情感因素和审美因素。而做到这一点,既是我们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所系,也是时代对教学艺术之美的追求和需要。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析品牌设计中体验营销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应用探讨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