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区)低碳生态发展的误区和难点

2014-04-15

节能与环保 2014年6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乡规划城区

我结合对最近的工作上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谈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城市低碳生态城区误区,第二个是城市低碳生态发展难点。

一、城市低碳生态城区误区

总的来讲,我们国家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认识还是起步比较晚,而且我觉得特别是在各地方申报绿色生态城区过程中,包括各个研究机构、设计单位参与的一些编制中有很多不足,为了改进工作我先提三方面。

第一个关于实施技术化的误区。大家知道关于碳研究起源国外,开始很多专家学者埋头碳汇和碳计算问题,很多机构专注碳的思考,研究生态城市发展建设,社会上几乎把碳作为一个高端的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专注于碳的计算、专项规划指标体系。其中,我是觉得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

一是关于碳计算问题。去年我有幸被派到丹麦学习国外生态城和绿色建筑的一些培训,在欧洲这些国家,它的低碳或者说节能问题,已经进行到一个很高很深的地步。他们现在研究的是每平方米的各类建筑的节能和降耗问题,比如丹麦把每平方米耗能八十多千瓦时控制到五十多千瓦时。我们现在很多问题和他们研究的不在一个层面。我们国家的很多公共建筑还在160~170千瓦时,我们怎样研究建筑的节能是另一回事。另外一方面,对于城市来讲,我常常认为碳的计算很重要,但我们怎样来进行计算?二是关于专项规划问题。很多机构愿意把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作为一个专项规划推进,但是大家都知道,城市有它的相对完整性,我们城市的交通、水系等有更大系统性,绿色生态城区是城市空间组成部分,我们不能简单进行一种比较窄的、一个小的专项规划。法定规划,特别是城乡规划法明确城市的总体规划,我们不可能简单用一个绿色生态城区的专项规划来随意调整和修改我们法定规划,法定规划可能有这样那样不足,但是必须依法调整。三是关于指标体系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在的学术界,把技术体系搞的太复杂。技术指标体系用于干什么?我们考虑到的是这些指标能不能用于行政许可和规划管控——如果不能用,很多指标没有用。下一阶段推广这些指标能不能考核复制——如果这些指标只是技术推测,不能考核复制,那么就没有意义。我们需要指标体系,但是我们不能迷恋大而全的指标体系。再就是关于实施方案和经济技术成本问题。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常常要考虑到建设、发展和保护等各类问题。从一个近远期发展角度,从机构组织到财税,做出各种实施安排,然后是经济技术成本。我特别呼吁,希望所有来研究碳问题的人考虑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不能离开成本,离开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来研究低碳问题。我们应该看到,在国家城市发展中,低碳问题和生态问题是密切关联的,低碳却有技术和学术问题。当前,我认为更应该及时制订管理政策,加强宣传工作。大家都知道,我国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关于低碳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十分明确,实施路径和路线十分清晰,应该广泛动员全社会行动,在制度和政策上进一步强化落实。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个误区是存在职能部门化。在实际工作中,碳趋于气候和资源领域的专有责任,很多专家认为碳的管理责任在发改部门。其实碳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涉及外交、发改、国土、交通运输等多部门,每一方面都有一篇大文章可做。前两天我到深圳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问题的研讨会,在座各位谁能否定这不是低碳问题?实际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篇很复杂的大文章,不是一个部门就能承担或者完成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发改到各个部门鼎力合作,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重点领域。

第三个误区是存在成效的表面化。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地方过于把低碳生态发展作为政绩和形象,对于很多需要花更多财力物力完成的低碳生产完全任务选择性执行或敷衍,我觉得下面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一个是重事件轻行动。所谓的事件是很多领导愿意去搞一些生态城市论坛,而我们城市包括各个部门在具体的低碳生态行动上却没有建树。第二重形式轻实效。形式是我们在很多绿色生态城区申报材料规划中,比如新能源或者再生能源应用上,一股脑把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甚至把海洋能等等都罗列上来,不考虑地方自然条件和禀赋,。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可能简单的形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形式。实际上,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投入很大(没有多少效果),甚至最后成为一个摆设。第三个是重芝麻轻西瓜,这个大家更清楚,也是我在交流中特别想提的。大量技术人员在兢兢业业研究碳的技术、碳的发展问题,但是我们很多的地方官员把几万平米、几十万平米房子说拆就拆了。我们在研究全生命周期建筑,这些官员在做什么?我想这就出现了一种叫重芝麻轻西瓜的效果。推进城市低碳生态发展是历史的责任也是发展的使命,而且这个方面既有权利和荣誉,我觉得更多是担当。时代需要我们担当起这个责任和使命,踏踏实实地从产业转型发展、社会转型发展、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等方方面面做起,否则的话容易错过时机到后来需要花更大代价。

二、发展难点

一个是涉及的问题很庞杂。碳的问题包括多方面,应该说不是简单的由一部分人群、一些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全社会、技术人员、企业家、城市居民等共同面对去完成,不是单纯在产业、城建方面转型,而且需要在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做调整和创新;不是简单发挥市场作用去推进,而且需要政府、市场多方面关注和投入。它不是大家都能欢欣鼓舞主动推进的,而是需要相当部分单位人群做出不得不做的利益取舍。

第二历史包袱沉重。低碳生态问题引起重视也仅仅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但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从建国以来算已有六十多年。目前我们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七八万平方公里,既有城镇建筑面积五百多亿平方米,城市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尽管如此,我觉得我们不能回避这些老旧城区,不能回避老旧房屋的节能问题,而简单去谈新区的绿色生态发展、新建建筑的绿色标准问题。

三是管理手段有限。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方面使我们在低碳生态发展和实际的推进工作中不能简单采取计划经济的那些办法,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政府的职能转变的相关的部署去推进。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再以低碳的名义设行政许可,但确实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管控发展目标,引导产业类型、生产生活模式等转变。目前看政策、制度、标准、规划还不够,没有到位。一句话,管理手段有限。

四是推进时间紧迫。大家知道,当前我国的机动车、建筑用地规模快速增加增长,而且按照相关发展规划和研究,我国到2020年GDP将比2010年翻一番,大家试想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城市是否生态?我们的房屋是否绿色?我们的GDP是否绿色?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级政府来扎扎实实地努力来回答。时间确实很紧迫,很多工作还不能限于示点和示范。当前现有认识在努力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办法工作改善审查办法,修订各类的城乡规划的技术标准,也就是说规划要绿色,我们的标准也有绿色问题,同时确实要扎扎实实的完善制度和政策,这里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经过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新型城镇化会议上已经明确研究建筑的拆除制度。

我只能提出这样一个题解。我觉得城乡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一项战略性、总体性、综合性的工作,对于城乡一体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统筹协调、总体布局的作用。城市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发展、各类公共服务体系架构以及各项保障体系。其中有个低碳问题,但是低碳问题绝对不是城市规划中的全部问题。要把低碳生态放到城市规划中,把低碳生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来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但绝对不是简单通过一个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或者是低碳生态规划来促进相关工作。

我们相信在低碳生态发展中、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型城镇化会议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新型城镇化规划也给城乡规划工作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下面的工作就是如何全力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本文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调研员汪科在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之绿色生态城区与绿色建筑分论坛发言录音编辑、整理而成。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城乡规划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