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荷容器育苗技术
2014-04-15汪荷娟张石清叶琳燕
汪荷娟,张石清,叶琳燕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浙江龙泉323700)
木荷容器育苗技术
汪荷娟,张石清,叶琳燕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局,浙江龙泉323700)
根据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容器苗培育的实际情况与经验,查阅国内容器苗培育技术相关文献,通过研究对比,系统地阐述了浙西南地区以培育木荷容器苗为主的系统性技术与建议。
容器苗;培育技术,关键技术
容器育苗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苗木生产技术,由于其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缓苗期短、生长快等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容器苗速度异常迅速;我国容器苗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广东培育的桉树、木麻黄等苗木都较成功[1]。
龙泉市处于浙江西南部,属浙江省重点林区,素有“浙南林海”的美誉,林木蓄积量1 455.9万m3,林地面积265 633.5 hm2,森林蓄积量、林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部分林农受经济利益驱动,对木材过度采伐,造成森林蓄积量与林分质量大幅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自21世纪以来,龙泉实行了严格的限额采伐制度,年林木采伐计划下降到30万m3,同时开始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极大地改善了林分质量和生态环境,但传统以来采用裸根苗造林一直存在成活率低的弊端。为改变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在省种苗站、市林业局、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笔者进行了以规模性培育容器苗为重点的容器苗木培育相关探索研究,在培育木荷容器苗方面取得了成熟技术。
1 研究地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浙江西南部已从以前单纯营造针叶林的杉木、马尾松等为主,向营造针阔混交林方向发展,木荷是当地重要的常绿阔叶林树种。木荷属山茶科常绿乔木,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南,海拔1 000 m以下山地。其较耐脊薄、干旱,生长速度中等,材质好,叶面革质、树皮粗厚能阻隔树冠火,是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木荷与杉、松混交可控制病虫害蔓延;根系发达,为优良的水源涵养树种。从2008年以来,龙泉市每年对木荷容器苗的需求量在50万株左右。通过多位专家研究论证,结合龙泉本地实际,确定龙泉以木荷的容器苗培育为主要发展方向,现培育木荷容器苗面积与数量占全部容器苗的80%以上。木荷容器苗造林特点是实行冬、春2季造林,造林时带容器栽植,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经检查平均造林成活率在98%以上。
2 木荷容器苗培育程序及关键技术
2.1 容器选择
用于容器苗生产的容器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3大类:塑料容器(塑料薄膜、硬塑料杯)、泥容器(营养砖、营养钵)、纸容器。制作的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稀和聚脂类塑料、纸、泥炭等,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能自行分解和不能自行分解2类,前者造林时苗木与容器不必分开,后者则需去掉容器后方可造林。由于工艺的进步现在许多容器采用了质轻、耐磨的无纺布作为制作容器的材料,这种容器由于独特的轻质性能,适于山区交通运输不便的山地造林,而且其柔软适用于机械化装卸。
容器规格大小对苗木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其趋势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容器容积增大,苗木地径、重量均相应增长,但对苗高影响不显著,适当增加容器直径,相应降低容器高度可以有效地促进苗木地径生长[1]。对于山地造林而言,苗高的影响远远小于苗木地径对苗木种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但采用过大的容器又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不适宜在山地造林中推广应用。为此,经对比,认为8 cm×12 cm(口径×高)规格比较合适。
2.2 基质配比
容器苗基质配方是所有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有很多研究都是围绕不同树种不同配方开展。容器苗的主要特点是苗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基本上由容器基质供给,这就决定了其基质配方直接影响容器苗的生长和质量[1]。据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中施用不同量的缓效肥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泥炭∶谷壳=7∶3时有利于木荷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且其芽苗移植成活率较高;在此基质配比下,施肥量为缓效肥1.5~2.0 kg/m3,木荷容器苗各个生长指标均较优。出于生产成本考虑,以基质施肥配方泥炭∶谷壳=7∶3外加缓效肥1.5 kg/m3为较优的基质配比和施肥量[3]。
2.3 芽苗移植
木荷芽苗移植最好应在苗高生长到2~3 cm,出现真叶3~4枚时进行移植,起苗后芽苗用清水洗净,移植时先用竹筷在消毒过的容器基质上插1小孔,移入芽苗,并在漏斗中装水移植芽苗上容器,再压紧土壤。由于容器苗培育通常在大棚内进行,可用遮阳网进行辅助,全天候进行芽苗的移植,同时通过容器间的空隙可以达到株行距的要求[2]。
2.4 苗期管理
培育木荷容器苗相对苗圃地裸根苗具有草害较轻的优点,通常除草成本比大田裸根苗要节省近一半,但都需要人工拔草。
苗期施肥是容器苗关键技术之一,虽然容器苗大部分的养分由基质提供,但后期仅靠基质内的养分不足以满足苗木生长需要,须进行叶面施肥。木荷容器苗一般只在芽苗移至容器初期进行1次微量氮肥水溶液叶面施肥。
温度与湿度控制也是容器苗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室内或棚内的温度尽管由人为控制,但受自然界的直接影响。温差最大可达45℃,建议在5月上旬开通1/4的前后窗,1/3的天窗;5月中旬开通1/2的天窗与前后窗。5月下旬至8月全开窗户通风。而对于湿度要求,刚移植的苗木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发根后保持在50%~70%,同时保证空气流通,以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及滋生病虫害[3]。
2.5 出圃前炼苗
容器苗一直在人工环境内生长,出圃前必须进行炼苗,炼苗期一般选择在9月下旬至10月底,根据各地实际进行选择。
3 苗木质量标准
木荷容器育苗当年生的质量按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苗高为25 cm,根径为0.3 cm。根据龙泉市近几年木荷容器苗木当年实际培育结果来看,经验收,每年木荷容器苗木的平均苗高都超过30 cm,根径0.35 cm以上。因此,木荷容器苗木的质量只要按本文培育木荷容器育的技术操作,完全可以达到质量标准。
[1] 周 红.国内外容器育苗近况[J].贵州林业科技,1993(4):44-46.
[2] 常 青.木荷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5(2):27-28.
[3] 胡根长,冯建国,周红敏,等.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9(6):22-25.
S792.159;S723.1.33
B
10.3969/j.issn.1001-7380.2014.01.011
1001-7380(2014)01-0041-02
2013-11-05;
2013-11-20
汪荷娟(1971-),女,浙江省龙泉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