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责任感培养于药理学教学的实践*
2014-04-15戴伟娟王国芳齐如霞
戴伟娟 辛 勤 王国芳 齐如霞
(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在当今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受社会多方不良思潮和行为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责任感弱化或缺失的现象,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医学生作为大学生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是未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实践者,将承担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障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神圣职责,其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关系着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因此,如何不断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应是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实例,将责任感教育融于药理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讨。
1 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语言行为等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教师社会责任感也直接影响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如何在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则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增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能力。努力做到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出能担当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2 寓责任感培养于药理学教学中
药理学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体现着科学与道德的有机统一,而责任感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品质,它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和外部导向及内在的自我体验而逐步形成的[2]。因此,在药理学讲授中教师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培养的责任。
2.1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药理学教学,激发医学生的责任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3]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药理学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带着感情讲述历史人物、药物的发现史等。如在学习药理学绪论时,通过讲授明代“药圣”李时珍为修订本草,行程万余里,跋山涉水,亲尝百草,参考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历时27年,完成了闻名世界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讲解胰岛素时,结合介绍以钮经义为首的我国科学家团队,经过7年的努力,首次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关键一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探知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明确自己应担当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祖国繁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责任。
2.2 寓医德教育于药理学教学,引导医学生增强责任感
医德是医学生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医生的责任感恰恰又是医学道德的灵魂,只有通过有效的医德教育,才可把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医学生的医德行为和高尚医德品质。例如,我们讲解吗啡类镇痛药时,以某些医生是非观念模糊,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为了金钱将这类药物卖给吸毒者害人害己,以及医疗行业收取红包或回扣、过度医疗、开大处方、开人情方等,痛斥不良的医德行为给社会及病人造成的危害。讲课中还适时以知识为载体,介绍古今中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医名家的事迹,帮助学生们有效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明确自己对患者、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寓科学精神教育于药理学教学,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
科学精神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它是人类从科学活动中提炼、升华出来的一种“求真”的信念、意识和品格,其基本内涵就是尊重事实、追求真理[4]。在教学中我们常以故事的形式将有关药物的研究历程、时代背景、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研究方法等渗透到知识讲授中。如抗菌药物章节介绍弗莱明怎样发现青霉素、杜马克是如何发现磺胺药的经历;在讲授抗胆碱药时,从莨菪类药物的应用历史,到我国首次分离得到的山莨菪碱和樟柳碱,以及这些药物的应用对医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等。告诫学生大自然泄露的信息,总是被具有勤于思考、百折不挠、无私奉献、求实创新以及对研究工作高度负责的人所获得。用科学精神教育提升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 寓爱心教育于药理学教学,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感
爱心是责任感的基础,也是责任感的起点。“医乃仁术”,“大医有大爱,医者父母心”,表明爱心应是一个医学生必不可少的。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也将爱心教育贯穿其中。例如我们讲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影响时,重点强调医生要关心关爱病人,视患者如亲人,重视他们的思想情绪,真诚平等的与他们沟通交流,充分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药物产生好的治疗效果的前提;在讲具体药物时,从关怀病人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避免其不良反应,怎样使病人少花钱,又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如讲解阿司匹林时,介绍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将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历程;同时,还列举一些临床工作中由于医生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所引发的医疗事故。从而强化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责任感和信念。
3 寓责任感培养于实验课教学中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平台。药理实验课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工、相互配合的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对动物要有责任心和爱心,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如果责任心不强,药物用量不准,操作不当,可造成实验结果不真实和动物死亡的结局。我们还结合具体实验进行责任感教育,如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实验,豚鼠吸入组胺后很快出现以支气管痉挛性哮喘为主的休克,如抢救及时、用药得当,豚鼠马上恢复正常,否则可能死亡。从实验中让同学们体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深刻含义,感受到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者仁心去对待把生命都交给自己的每一位患者。在分组实验中,每位同学都要承担一部分任务,并负有相应的责任,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动手、不思考、不配合、不负责任,可能增加其他同学的负担或造成工作的失败。
总之,医学生责任感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每位教师要担当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任,强化医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正确认识学习医学的重大意义,自觉担负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崇高社会责任。
[1] 王超,龙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述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4):168-170.
[2] 吴额娟.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9,31(1):150-152.
[3] 杜芄. 利用爱国主义题材提高学生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Suppl 2):135-137.
[4] 刘龙伏.科学精神涵义辨析[J].江汉论坛,2003,46(12):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