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升降与消渴关系初探
2014-04-15赵沁慧
赵沁慧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5)
脾胃升降与消渴关系初探
赵沁慧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5)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脾升胃降 消渴 辛开苦降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其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来源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运行推动着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等有形之物的代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医学纲要》言:“升降之枢纽,全在脾土之运用,土旺则阳升阴降,营卫周流,百骸康泰矣”,故脾胃升降功能是否正常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
1 脾胃的生理功能
1.1 气血生化,来源于脾升胃降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上连下,斡旋气机,在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转输的过程中起协同作用。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通过脾升胃降,升清降浊,吸取精微,排泄废物,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脾升胃降,升降相因,相反相成,只有其协调统一,饮食纳运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正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所说:“脾胃二气互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若脾胃气机逆乱,气血生化乏源,脏腑功能则无以维系,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1.2 脾升胃降,协调五脏气机升降脾升胃降是五脏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脾气升,肝气、肾气均升,胃气降,则心气、肺气皆降,如《医学求是》曰:“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于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又以质也,而升降之权,又在中气,升则赖脾之左旋,降则赖胃之右转也,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程以轮旋,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
脾胃是机体升降之枢纽,五脏本身及五脏之间的升降,皆以脾升胃降的正常为前提,而脾胃又具有“冲和”之德,因此脾胃升降之枢,又具有调节平衡作用,以维持各脏本身及脏与脏之间升降运动的相对平衡,防止其脏气的过与不及,以达到“气归于权衡”、“以平为期”的生理要求,这就是脾胃为枢的调整作用,是维持机体相对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2]。
2 脾升胃降失常,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
《灵枢·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协调脏腑气机升降,肺脾肾升降失调,发为消渴。
脾气不升,无以助肺气宣发,肺气失宣,不能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上输于头面诸窍,则口渴多饮。津液不能敷布而向下输于膀胱,则小便频数量多,如《医学纲目·消瘅门》说:“盖肺藏气,肺无病则气能管摄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养筋骨血脉,余者为溲。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而精微者亦随溲下,故饮一溲二。”
脾不升清,纳运失司,气血生化乏源。《素问·厥论》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气血津液虚损,脾无津以行,故口渴多饮。胃无津液所养,胃阴不足,胃阳亢盛,则消谷善饥。《慎斋遗书》云:“善多食不饱,饮食不止渴,脾阴不足也”,脾不升清,则水谷精微向下随小便而出,故小便味甘,四肢肌肉失养,则形体日渐消瘦。
脾气不升,无以助肾阳蒸腾气化,肾之阴阳失调,不能分辨清浊,水谷精微下泄,小便量多味甜。
3 脾升胃降失常,导致肝脾肾阳气不升,发为消渴变证
脾不升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湿生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闭阻脑络发为中风,阻于心脉发为胸痹;脾气不升,则肝气不升,气机郁滞,气滞血瘀,瘀阻脉络,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肾阳不升,蒸化失常,关门不利,水下溢于皮肤发为水肿。正如《圣济总录》所说:“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肝气不升,郁结化火,火热灼肺,肺阴亏耗,日久可发为肺痨,火盛劫阴,肾阴失养,母病及子,肝血不足,耳目失去精血濡养,发为耳聋、雀目。
4 消渴治疗,重在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消渴治疗在于调理脾胃气机,使其升降有序,而“辛开苦降”为调理气机之大法。“辛开苦降”法又称“辛苦通降”法,属中医学八法中的“和法”范畴,是将辛热(温)和苦寒(凉)两种药性截然相反的药物配伍使用,同组一方,起到平调寒热,燮理阴阳,调畅气机的作用,用以治疗脏腑功能失调,寒热错杂,气机逆乱,升降失常的病证[3]。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辛味药,如干姜、陈皮、半夏、桂枝等,能行能走,能散能通,可助脾升。苦味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苦寒沉降,下气燥湿,助胃气以降。一升一降,温清并用,苦辛并进,使辛燥不伤阴,苦寒不伤阳,阴阳平调,舒畅气机,上下调和,升降复常。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部分并发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功能治疗本病,通过寒热温清并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解郁化滞,可达到良好的降糖及改善并发症的效果[4]。临床上毕宁娜[5]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处方:黄连3g、黄芩10g、半夏12g、干姜10g、熟大黄12g、枳实10g等,每日1剂,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5 结语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推动和调控着脏腑气机的升降运动,维系着脏腑的功能。升降有序则气血生化有源,脏腑机能平衡,升降失调则脏腑气机紊乱,功能失调,是消渴产生的重要原因,故消渴的防治重在以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清升浊降,阴阳平和。
[1]王永炎,李明富,戴锡孟.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01
[2]纪立金.论脾胃为枢是机体内平衡的调衡机制.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3):14
[3]马玉芳,龙一梅,李遇春.辛开苦降法探析.浙江中医药杂志,2006,41(2):66
[4]陈良,仝小林,徐远,等.从辛开苦降法论治消渴.新中医,2006,38(2):1
[5]毕宁娜.辛开苦降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25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3,29(5):57
编辑:傅如海
R255.4
:A
:1672-397X(2014)12-0004-02
赵沁慧(1981-),女,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zqh168abc@126.com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