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农户农业投资偏好的因素分析

2014-04-15吕剑平马红祥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农户农民农业

吕剑平,马红祥

(1.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经济信息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农户是农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户作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在制度上获得了认可,成为农村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决策单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户农业投资大体上经历了快速增长、增速回落和缓慢增长三个阶段[1]。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户将继续是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不过农户可能分化为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户,还有一部分农户直接过渡到企业化经营的农业企业[2],因此,农户作为农业的投资主体不会动摇。但近年来,农户和农村集体用于农业投资的比重在持续下跌,农民的大量资金流向第二、三产业,农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逐年下降[3],农户作为农业投资主体不变,但是投资偏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和农户农业投资偏好的因素,对保护和激励农户对农业生产持续投入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土地制度与农业长期投资

农户家庭人口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土地分配不均,由此产生了土地调整的需求。然而土地调整降低了农户对地权稳定的预期,使农户长期投资减少[4]。姚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农户长期投资与地权的稳定呈正相关,承包权和经营权时间越长,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资越多[5]。张健认为,现阶段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对土地不享有可靠的永久权利,因此不愿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6]。韩喜平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对农业投资是一种利益诱导下的行为,土地的不定期调整如同一种随即税,中长期投资会随着土地产权和使用权的变动而成为“沉没成本”,其价值一般难以得到完全补偿,因此地权的稳定性对农户农业投资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具有波动性、短期性、非农化和非均衡性等特征[7]。

2014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对大量的农户来说是一颗“定心丸”。稳定的地权促使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资,对土地的长期投资是对农业的“内涵式”投资,有助于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加大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农地资源稳定合理利用,使农户告别“掠夺式”开发与利用。

2 农户收入与农业投资

屈艳芳等对影响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农户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与农业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户收入中农业投资倾向在长期内比较稳定,不断增加农户收入是提高农业投资水平的最佳保障[8]。辛翔飞等利用1998—2002年全国27个省份农村住户调查的面板数据得出,农户上年人均纯收入的当年农业投资弹性为0.674,工资性收入对农业投资的弹性为0.161,且工资性收入对农业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其替代作用。税费支出和家庭经营非农支出对农业投资的弹性是-0.098和-0.2316,说明税费支出和家庭经营非农支出的增加会抑制农户农业投资增加[9]。韩东林研究表明,农户农业投资收益和人均纯收入与农户农业投资成显著正相关[10]。然而,黎霆通过观察各省(区、市)的截面数据发现,农户投资和农民收入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呈“倒U型”,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地区,农户农业投资确实较低,而农民收入较高的地区,农户农业投资也依然较低,同时可以看到,收入处在中间水平的农户农业投资却较高,农户投资有“以收定支”的倾向[11]。形象地说,农户更倾向于用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而不愿用外出务工收入来购买。相反,当务工收入增加时还会促使农户减少农业投资,但笔者认为,黎霆的这个研究结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去验证。

关于农户收入与农业投资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基本得到一致结论,认为农民增收困难,是制约农民农业投资的重要因素[12]。而较高的农户收入,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投资水平。

3 农资价格与农户农业投资

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曾一度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在剔除价格影响后,农民对农业的实际投资呈下降趋势。每当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也“及时”跟进,抵消了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因此,农资价格上涨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于生产资料上涨幅度,农民会增加农业投资;反之,则减少农业投资[13]。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基本粮食供应充足等原因,使农业收益下降,导致农户投资缺乏信心[8]。从政府与农户在农业投资上的矛盾出发,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这时增加农业投资会增加农产品数量,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一致。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农户可以通过减少农业投资以减少亏损,但国家会因此少得到部分农产品,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不一致。这是农户对市场价格在生产领域的一个反映,按市场经济规律决定农业投资倾向,就农户而言,这种投资行为是理性的。熊吉峰利用PLS回归分析发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农业投资呈负相关,农资价格指数对农业投资影响的重要性排在所有影响因素的第 4位[14]。

尽管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增加了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但却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高而抵消,致使农户投资农业热情下降。所以,控制农资乱涨价,防止农副产品收购中的压级压价,是激励农户农业投资的有效措施。

4 农业弱质性与农户农业投资

农业弱质性与市场风险性制约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户加大投资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过程[15]。农户成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肩负着消费、生产双重职能,被赋予生活消费、非农投资与农业投资的三元动力机制,从短期看,某一种动力机制的加强意味着削弱其他两种机制,内部的三元动力机制由于缺乏必要的制衡条件而出现失衡,生活消费与非农投资偏好过强,农业投资偏好过弱[16]。行业壁垒低、市场风险不可预测等,这些不稳定因素时刻影响着投资的安全,从而左右着投资者的行为[17]。基于以上农业的弱质性,农户对农业的投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部分实际上是为了闲暇时的自我实现而产生的农业投资动机[18]。

在农业生产技术无较大突破、风险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的不稳定收益难以改变,从而造成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后劲不足。所以应推进“农业保险”立法与执法,引导农民平安地进入市场,及时准确地给农户传递市场信息,组织农民推销农产品,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尽快扭转农户投入产出比率下降的局面。

5 经营规模与农业投资

2014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19]。经营规模与农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农业部财务司课题组1995年的研究指出,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均在0.67 hm2(旧制10亩)以内,人均不过0.13 hm2(旧制2亩),如此狭小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农户不可能将其当做固定资产,农民的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大概近90%)用于建房这类非生产性投资,这样便挤占了农业生产性投资。胡荣华的研究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影响和决定农户农业投资偏好,特别是土地较丰富的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虽然人均收入并不高,但人均农业经营支出却很高,人均农业投资额显著地受耕地经营面积的影响,受土地规模影响较强。进一步实证分析得出,经营规模对中等发达地区和土地较广农业地区农户农业投资影响较大,这类地区扩大农业规模将刺激农户增加农业投资。人均播种面积对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影响较小,表明这两类地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对农户农业投入的作用小,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营规模与农业投资成负相关[18]。辛翔飞等研究得出土地规模对农业投资弹性为0.003,表明土地规模对农业投资影响不明显[9]。熊吉峰的研究也指出,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投资的作用不是很明显[14]。

屈艳芳等研究得出结论是,我国农地规模与农户农业投资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并将原因归于我国农户收入水平低和人均耕地面积少[8]。与屈艳芳等的研究不同,韩东林对我国1990—2004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人均农业生产投资进行了OLS回归分析得到,当人均耕地面积大于0.14 hm2(旧制2.17亩)时,随着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对应的人均农业投资也会增加,当人均耕地面积小于0.14 hm2(旧制2.17亩)时,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反而不利于农业投资水平的提高,但是耕地面积和农业投资水平相关性较差[10]。韦相龙通过分析农民农业投资中普遍存在的“羊群行为”,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是实现农户稳定农业投资的较好路径[20]。鉴于全国各地农业区位、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等特征,适度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户对农业的投资倾向。

6 农业政策、农业信贷与农户农业投资

胡钢总结了我国的农业投资模式,强调国家的农业政策是农户农业投资的晴雨表[21]。汪厚安等人以2007年7月对湖北省7县(市)70个村、780户农户调查截面数据为基础,应用Tobit计量模型分析了国家惠农政策对农户农业投资的影响和影响程度,发现惠农政策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22]。刘耀森等提出,在运用农业投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并通过建立持续稳定的投资增长机制来保证其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23]。因此,农业政策是一项长期计划,在长期内,积极的农业政策才能激励农户农业投资。

近年来,虽然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放贷主体主要是优质涉农中小企业,对农户的贷款比重下降。不少农村信用社升格农商行后,由“合作”的性质,变为“商业”,其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一下子蜕变为“利益而贷”,甚至停止了农户贷款业务[24]。熊吉峰对影响农户农业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VIP排名,结果人均农业贷款对农户农业投资影响程度排第3位,农业贷款的大幅增长为农业投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14]。屈艳芳等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农户农业投资的1/3来源于农业贷款,信用贷款对农户农业投资的弹性系数高达0.72[8]。汪厚安等认为,是否有信贷行为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影响不大,但信贷渠道对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22]。岁有生认为,银行支农大多属于流通性贷款,生产性贷款较少,贷款的“非农化”特征非常明显[25]。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少量的农业贷款,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又会大打折扣[26]。部分金融机构还在农村从事只存不贷的信用活动,将农户本已捉襟见肘的农业投资进一步抽走[27]。因此建议对农业信用贷款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一指导、稽核、检查监督和管理,以防止支农资金外流或“非农化”,对截留和挪用农业信用贷款的个人或单位应予以严厉制裁。

[1] 张天舒,李玉荩.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J]. 全国商情,2010(2):96-97.

[2] 丁同民.我国农业投资的法制保障路径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1-55.

[3] 杨伟坤.农业投资立法的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11(3):18.

[4] 许 庆,章 元.土地调整、地权稳定性与农民长期投资激励[J]. 经济研究,2005(10):59-69.

[5] 姚 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农业结构[J].中国农村经济,1998(6):18-23.

[6] 张 健.构建新型农业投资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89;130.

[7] 韩喜平.我国农户投资行为特征分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35-37.

[8] 屈艳芳,郭 敏.农户投资行为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2(4):17-27.

[9] 辛翔飞,秦 富.影响农户投资行为因素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0):36-39,81.

[10] 韩东林.转型时期中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统计教育,2007(8):14-16.

[11] 黎 霆.中国农户农业投资的低水平饱和现象及其成因[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4-28.

[12] 蒲昌权,黄晓峰,皮 竞,等.重庆农业投资问题研究[J]. 南方农业,2010(4):89-92;96.

[13] 王 刚,丁 力.荆州市2013年农民购买农资调查与分析[J]. 湖北植保,2013(6):14-15.

[14] 熊吉峰.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农户农业投资影响因素研究[J]. 新疆财经,2005(3):53-55,48.

[15] 王利蕊.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4):97-99.

[16] 刘少成.我国农业投资的动力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1994(25):33-38.

[17] 韩留富.试析增加农户农业投入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0(3):35-37.

[18] 胡荣华.改革以来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分析[J].粮食经济研究,1993(3):75-77.

[19] 吴宏耀.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N].人民日报,2014-01-23(B3).

[20] 韦相龙.农民农业投资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科技信息,2011(23):215-216.

[21] 胡 钢.我国农业投资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07(2):148-152.

[22] 汪厚安,叶 慧.惠农新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0(3):76-79.

[23] 刘耀森,左正强.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 经济问题,2011(8):74-78.

[24] 夏志琼.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有利补齐短板[N].证券时报,2014-01-22(A8).

[25] 岁有生.高成本背景下河南农业投资问题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101-105.

[26] 冯凡璎,韦开雷.海南省农业投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0(6):60-64.

[27] 张晓兰,王生林,杨 阳,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3(2):33-39.

猜你喜欢

农户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