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4-15杨新立孟维彬

今日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无棣县免疫预防头份

杨新立,孟维彬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山东无棣251900)

无棣县畜牧局化验室接待了一位面色焦虑的养猪专业户,该养殖户从事养猪已有三年,属于自繁自育型,三年来养猪状况良好,但是从2010年8月份以来,连续两窝猪都出现了异常,生产后的仔猪一般到20天左右发病,被毛呈块状脱落,眼眶肿胀,裸毛处,皮肤呈黑紫色,最后全身抽搐而死,而经产母猪无任何异常。询问其饲喂情况,说一直采用预混料+豆粕,畜舍内也打扫的很干净,并且及时的进行通风消毒,舍内温度及湿度也正常,于是根据猪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我们初步判定:该病为猪的细小病毒病与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

上述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母猪的繁殖障碍,确诊为孕期感染,据不同孕期感染时,对胎儿的影响有所不同,在怀孕后30天感染时表现为胎儿死亡,死亡的胚胎被母体迅速吸收,母猪有可能重新发情,在怀孕30~50天感染,母猪主要产木乃伊胎,在怀孕后50~60天,感染主要产死胎,怀孕70天后感染时,母猪能正常产仔,但仔猪带病毒。信阳乡养猪场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最后一种。

1 实验室诊断

笔者化验室接到该户的血清采样后,立即进行了血凝抑制实验,被检血清经56℃30分钟灭活后,加入50%豚鼠红细胞(最终浓度)和等量的高龄土,摇匀后放室温15分钟,经每分钟2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判定结果为1︰20(1︰16以上为阳性)。

2 防控

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控原则是不引进带毒猪,以免疫预防为主,初产母猪配种前需先获得免疫力。

2.1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种,应从从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引进,隔离饲养半个月后,经两次血清学检测,HI效价在1︰256以下或阴性时方可混合饲养。确诊为细小病毒感染后同窝的幸存者不能作为种用。

2.2 免疫预防

由于PPV血清型单一及较强的免疫原性,免疫接种已成为预防本病的最有效措施。出胎母猪在配种前2个月用灭活苗免疫一次,(必要时可在1个月后加强免疫),可获得坚强的保护。

2.3 控制继发感染

猪细小病毒病与PCV2经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混合感染,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要重视这些疾病的免疫预防或药物预防。

由于病毒广泛存在,感染率较高,因此检测成年猪及种猪的细小病毒抗体,仅作为感染的依据,并没有临诊诊断意义。对仔猪在吃初乳前采血检测,如果抗体阳性,可以判定为生后感染细小病毒,因为感染母猪产生的抗体不能经胎盘传递给胎儿。

猪的细小病毒病,自2010年在我区呈上升趋势,又因该病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更应引起广大养殖户的警惕,及早防控,以免其与猪圆环病毒交叉感染,使养殖业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3 猪的细小病毒免疫表(供参考)

种公(母)猪:配种前一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疫苗,2头份/次。

后备公(母)猪:配种前两周两次注射,2头份/次。

初产母猪:配种前30天,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2头份/次。

经产母猪:产后两周一次注射,2头份/次。

猜你喜欢

无棣县免疫预防头份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鹅蛋子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与免疫预防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免疫预防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林崇华、刘雅卿环艺设计作品
无棣:促进苜蓿生产扩大增收渠道
My Favourite Star
My Favourite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