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2014-04-15鲁菊英

交通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液针头传染病

鲁菊英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26001)

·医院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鲁菊英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226001)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医务人员(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增多,处于高危人群的包围之中。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及预防与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新现传染病;再现传染病;生物性危害;针刺伤;职业暴露;安全防护

近年来由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致职业感染事件频繁发生,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问题已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防止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减少职业风险。本文对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以及职业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加以探讨,总结报告如下。

1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

1.1 传染病因素 (1)新现传染病:也指新发生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共同特点:对新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人群无免疫力;无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来势凶、传播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多。(2)再现传染病:也指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ID),系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来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重新发生的古老传染病,如肺结核、麻疹、血吸虫病等。

1.2 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淡薄 面对医院内存在大量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医护人员普遍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尤其对皮肤、粘膜的防护。临床上多数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戴手套。检验科、实验室人员上班不戴帽子、口罩。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洗手和接触高危人员消毒的习惯,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常见临床医务人员穿着工作服到食堂就餐,院外购物,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等,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播散。

1.3 生物性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危害着医护人员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主要指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因针刺伤、锐器损伤、粘膜或破损皮肤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而可能受到感染,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目前已确定的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感染的血源性疾病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与传染患者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致医护人员感染。据统计[2]:医务人员有2%~40%暴露于HBV,3%~10%暴露于HCV,0.2%~0.5%暴露于HIV。

1.4 医疗利器损伤 指医务人员使用各种医疗用针、刀、剪、玻璃片、安瓿等利器时不慎被刺伤或割伤,是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这种损伤多发生在外科手术时、护士注射和抽血后、整理用物和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过程中,最常见是针刺伤,主要原因是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如注射后针头处理(毁形浸泡、收废弃针、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据CDC报道[3]美国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刺伤,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由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率:HBV为6.0%~30.0%,HCV为0.4%~6.0%,HIV为0.25%~0.4%。只要有0.01mL的含有HBV(+)血进入体内就可感染。毛秀英等[2]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被调查的护士中有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为3.5%,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

2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

(1)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此外为结核病、幽门螺杆菌感染[3]。(2)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麻疹、流脑等。(3)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轮状病毒等肠道感染。(4)接触传播的疾病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合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5)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常见高危人群:护士、口腔科医师、外科医师、手术室人员、消化内镜和气管镜操作医务人员、实验室研究人员、门急诊人员。

3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加强全员培训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全院医、护、技及工勤人员进行全员性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为强化培训效果,进行全员性的理论知识考试。以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消除不安全医疗行为。并将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14个法律、法规的重点内容以问答形式编制成册下发,人手一册,作为全体职工理论应试和工作指南。编写《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手册》发至每一位医务人员,以便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紧急处理措施、发生锐器伤紧急处理措施等。

3.2 医院保健科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 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包括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查,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体检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对高危科室如血透室、新生儿室、口腔科等人员健康体检每年至少2次。同时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及暴露感染后的紧急处理预案,确保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釆取有效措施,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3.3 加强手的清洗与消毒 医务人员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通过加强手卫生,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为此我们加强卫生洗手的宣传力度,在各临床科室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图文,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预防感染。制定手卫生制度,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经常督促检查与指导,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4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 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尽量避免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必要时需戴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分类、收集、运送、暂存、转送医疗废物。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立即按规定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及时按级汇报;做好呼吸道传染病、常见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防护隔离。

通过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良好的保健制度、加强手的清洗与消毒、强化标准预防原则、做好呼吸道传染病防护隔离工作等综合措施,达到预防控制职业损伤,确保医疗职业安全的目的。

[1]曹敏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9):1183-1185.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王凯娟.王润田.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6):443-446.

R197.323.4

B

2014-04-21

1006-2440(2014)04-0420-02

猜你喜欢

体液针头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