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4-04-15李文德张文斌李天童
李文德,张文斌,张 荣,李天童
(1.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张掖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张掖734000)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黑河流域的中上游,属于温带干旱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7.6℃,全年无霜期155 d,最长年份为179 d,最短120 d;年平均降水量129 mm,蒸发量2 047.9 mm,平均日照时数3 085.1 h,太阳总辐射量为620.4 kJ/cm2。该区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高原夏菜种植的理想产区。张掖市高原夏菜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走规模化生产之路以来,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目前高原夏菜正处于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的形态,逐步发展到以现代商品形态进入流通领域的过渡阶段[1]。随着农业结构的转变,张掖市高原夏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农民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已成为农业产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更好地推动张掖市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高寒山区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发挥高原夏菜对全市农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我们就张掖市发展高原夏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1 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张掖市高原夏菜生产区域覆盖全市5县1区,主要产区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民乐县,其中以甘州区面积最大,达到313.5 hm2,占张掖市高原夏菜生产面积的37.7%;其次为高台县、民乐县和临泽县。目前,张掖市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海拔1 800 m以下的川区建成了夏季种植茄果类、菜用马铃薯、洋葱、花椰菜、甘蓝、莴笋等蔬菜,秋季复种花椰菜、甘蓝、菠菜、娃娃菜等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在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海拔2 200 m以下的山区建成了花椰菜、甘蓝、大蒜、荷兰豆、西兰花、胡萝卜等高原夏菜生产基地。
1.2 种植技术日趋成熟
多年来张掖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种菜能手和种菜大户,蔬菜穴盘育苗、工厂化育苗、高密度栽培、遮阳网覆盖栽培、防虫网覆盖栽培、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病虫防治、粮菜间作套种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已为广大菜农普遍掌握,新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蔬菜生产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
1.3 营销体系基本完善
张掖市通过扩大蔬菜产业基地规模,配套加工企业,培植运销组织,壮大销售队伍,提高销售水平,形成了产、加、销三旺的产业格局。全市共有各类批发市场91处,其中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处。蔬菜运销人员4 200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0个,中介服务人员2 000多人,运销车辆5 000余辆,运销规模不断扩大。每年6—10月,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受气候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蔬菜生产受到抑制,供给严重不足。而此时正是张掖市高原夏菜大批量集中上市的季节,从空间和时间上弥补了南方市场的需求。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开通,使蔬菜运输成本降低,蔬菜外销前景良好,张掖市已成为河西地区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运销集散地。
1.4 标准化体系逐步完善
张掖市制定的五大类56项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已通过省技术监督部门和标准管理部门审定发布实施,初步建起了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认证17个蔬菜类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1 334 hm2;认证2个蔬菜类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27 hm2;认证42个无公害蔬菜,认定28个无公害蔬菜产地,生产面积达45 620 hm2。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筹规划
近年来,张掖市虽有部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形式,从事高原夏菜的种植和销售,但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仍是由农户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受市场行情的波动,农户种植高原夏菜的盲目性较大,导致市场竞争优势弱,经常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的过剩,严重影响了高原夏菜的种植效益[2]。
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张掖市高原夏菜保鲜贮运企业只有15家,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转化能力低。蔬菜产品的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能显现。同时,基地对农户的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组织功能不强,基地生产还不能与企业和市场有效对接,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
2.3 品牌营销意识不强
张掖市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虽已达42个,认证产品不能很好地得到利用,失去了产品认证的意义。同时,对终端市场的调查、研究和联系不够,认证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小,优质不能实现优价,无公害产品的优势不能体现。
3 发展建议
3.1 切实转变观念,强力推进蔬菜产业
高原夏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阳光产业,也是张掖市的优势产业,市场刚性需求大,农民增收空间大,在发展定位上,要将高原夏菜产业由副业转变为主业。在技术指导上,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关系,农业投入品的增加与农产品质量效益的关系,产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系,传统农业的推广方式与现代农业技术推进方式的关系,树立适时适期的生产理念,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推广非农药无公害防治技术,采取统防统治措施,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促发展。
3.2 科学合理规划,加速基地建设
目前,张掖市高原夏菜规模偏小,所生产蔬菜内销过剩,而外销短缺,形不成销售集散地,吸引不了客商,导致蔬菜产业在低效益下循环,发展速度缓慢。要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海拔1 800 m以下的地区重点发展茄果类、西甜瓜、豆类、菜用马铃薯、洋葱、花椰菜、甘蓝、莴笋等夏季蔬菜,秋季复种花椰菜、甘蓝、菠菜、娃娃菜等蔬菜;在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海拔2 200 m以下的地区重点发展花椰菜、甘蓝、西兰花、菠菜、西芹、大蒜、荷兰豆、胡萝卜、芥蓝等蔬菜,逐步形成设施果菜进滩、喜寒蔬菜上山、喜温蔬菜入川的生产格局。通过采取扩大复种面积,调整品种布局,集中规模发展等措施,实现西菜东调和北菜南运的目标。
3.3 建点示范推广,提升蔬菜产业水平
在分析、总结、吸收外地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通过筛选当地适宜品种,引进外地优良品种,确定适宜当地种植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主要高原夏菜种类和主导品种。加大科技攻关研究和示范推广力度,创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展示园,配套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丰产栽培模式[3]。在此基础上,加强“高原夏菜”的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强化蔬菜生产质量监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准出、市场准入以及生产经营流程式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蔬菜产品出口关,提高高原夏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水平。
3.4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开拓蔬菜市场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心脏,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动脉,市场活,农产品才有出路,农业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做好硬件市场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市场流通环节建设。在市场定位上,张掖市蔬菜等农产品有产地环境优越、生产条件良好,质量安全有保障等竞争优势,应定位于全国中、高档市场。在发展形式上,一是内外企业联合型。通过本地企业与外地农产品营销企业强强联合,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人文优势和外地市场的资金、市场渠道优势,通过强强联合,达到互利双赢,促进地方农产品畅通销售的目的。二是“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型。按照“谁领头、谁创建、谁组织、谁实施、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加工型。以番茄酱加工、蔬菜脱水、冻干蔬菜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快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档次和加工能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制品。四是行业协会型。组织本市蔬菜运销企业、个体中介组织等成立蔬菜运销行业协会,规范蔬菜运销行为,实现有序运行和竞争。在组织形式上,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引进农产品营销企业,采取现场观摩,农产品营销洽谈等形式吸引外地企业落户张掖;另一方面,组织一定规模的推销队伍,深入东南沿海市场,以推介会的形式推销本地农产品,帮助企业拓展营销市场[4]。
3.5 建立预警体系,强化信息服务
加快完善农产品市场预警体系,密切关注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在完善批发市场价格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主产区信息点,加大信息采集频度,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加强各监测点蔬菜生产、供求和价格信息采集、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要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要全面、客观、准确报道蔬菜等农产品市场供应、价格和质量安全情况,正确分析蔬菜价格涨跌的原因,客观看待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坚决查处和打击散布虚假价格信息和炒作行为。
3.6 建设贮运平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
针对张掖市蔬菜贮运能力差,冷藏库分布零散,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的现状,在城郊选择交通便利的戈壁滩,高规格规划建设蔬菜贮运物流园区。通过产业项目资金,吸引扶持蔬菜贮运商积极进入园区,投资建设园区,配套完善服务性(包装材料厂、运输制冷冰厂等)行业,逐步形成西北最大的蔬菜冷藏、加工、运销中心,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以满足张掖市高原夏菜快速规模发展的需要[5]。同时,按照“你发财我发展”的经济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服务企业,以大服务托起“高原夏菜”产业,使企业和农民以产地相连,以产业相依,共同做大做强高原夏菜产业,规避市场风险。
[1] 张俊科,李正信,晋小军.兰州市高原夏菜生产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2):33-35.
[2] 史永良,张建韬,马燕玲.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营销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179-181.
[3] 杨 森,张建农,刘 凯,等.兰州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2(3):41-43.
[4] 冯毓琴,李国锋,李 梅.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 中国蔬菜,2009(11):9-12.
[5] 贠文俊.兰州市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成效与做法[J].甘肃农业科技,2012(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