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黄瓜新品种甘丰12号选育报告

2014-04-15岳宏忠张东琴李亚莉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抗病性减产甘肃省

侯 栋,岳宏忠,张东琴,李亚莉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黄瓜因其清香爽脆的独特风味一直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由于各地光热资源和设施条件不尽相同,对黄瓜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商品性要求不尽相同。为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开展了适应甘肃省主要设施条件的保护地黄瓜新品种选育研究,以适应性广、丰产、食用风味佳为目标,经过8 a的工作,选育出了保护地专用黄瓜新品种甘丰12号(原组合J3011×CW0387),于2010年5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12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1 亲本来源

母本J3011是从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与甘丰11号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优良自交系,表现早熟,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节成性好,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3~4节,果实长棒状,平均瓜长33 cm左右,果色深绿,小瘤密刺,耐低温弱光,商品性好。父本CW0387是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引进的黄瓜资源材料经多代自交纯化筛选出的中熟,高抗枯萎病、霜霉病、角斑病,丰产性强的优良自交系。果实长棒状,瓜条绿色且顺直,平均瓜长30 cm左右,果色深绿,无黄条纹,小瘤密刺,微棱,商品性好。

2 选育经过

2004年以自交系J3011为母本、自交系CW038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J3011×CW0387组合表现优良。2005年进行杂交组合初评试验。2006—2008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同时进行黄瓜品种抗病性比较试验。2008—2009年进行区域试验。2009年进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

3 产量表现

3.1 组合初评试验

2005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兰州试验基地春大棚进行的组合初评试验(试验采用自根苗,下同)中,甘丰12号折合产量108 673.5 kg/hm2,居15个参试组合的第1位。

3.2 品比试验

2006—200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兰州试验基地春大棚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甘丰12号3 a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5 446.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减产1.5%,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6.6%,差异不显著。3 a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2 346.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增产9.5%,差异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13.0%,差异极显著;其中2006年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8 561.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减产0.8%,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12.1%,差异显著。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6 818.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增产9.3%,差异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19.1%,差异极显著。2007年甘丰12号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4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增产0.8%,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8.2%,差异显著。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10 710.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增产8.2%,差异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2.1%,差异不显著。2008年甘丰12号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2 820.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减产5.2%,差异不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减产1.8%,差异不显著。平均折合总产量为89 511.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CK1)增产13.4%,差异极显著;较对照品种甘丰11号(CK2)增产21.5%,差异极显著。

3.3 区域试验

2008—2009年在皋兰县西岔镇(早春温室)、白银市白银区四龙乡(秋冬温室)、靖远县北湾镇(秋冬温室)、天水市秦州区中滩镇(春大棚)、古浪县永丰滩乡(早春温室)进行的区域试验中,甘丰12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2 221.2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减产0.9%;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2 031.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7.2%。2008年5个试点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2 288.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0.6%,其中皋兰县西岔镇、白银市白银区四龙乡、靖远县北湾镇3试点分别较对照增产5.6%、2.5%、11.3%,天水市秦州区中滩镇、古浪县永丰滩乡2试点分别较对照减产11.0%、3.5%。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2 527.4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5.7%,5试点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3.8%~20.0%。2009年5个试点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2 154.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减产2.4%,其中白银市白银区四龙乡、靖远县北湾镇2试点分别较对照增产6.9%、7.5%,皋兰县西岔镇、天水市秦州区中滩镇、古浪县永丰滩乡3试点分别较对照减产9.4%、8.5%、10.7%。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1 534.7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6.6%;5试点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8%~23.2%。

3.4 生产示范

在2009年进行的多点生产试验中,甘丰12号平均折合产量为103 986.6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4.1%。同年在皋兰县西岔镇的早春温室示范种植0.133 hm2,折合产量为109 639.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2.3%;在白银市白银区四龙乡的秋冬温室示范种植0.133 hm2,折合产量为104 841.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6.2%;在靖远县北湾镇的秋冬温室示范种植0.133 hm2,折合产量为105 768.5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7.3%;在天水市秦州区中滩镇的春大棚示范种植0.133 hm2,折合产量为101 613 kg/hm2,较对照品种盛丰春魁增产10.2%;在古浪县永丰滩乡的早春温室示范种植0.133 hm2,折合产量为98 571.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4.7%。甘丰12号的商品性、抗病性、丰产性均表现突出,各地反应良好。

4 主要特征特性

4.1 植物学特征

长势中等,株型紧凑强健,耐热性好、抗病性强,适宜在保护地早春茬、秋冬茬栽培。一般产量105 000.0 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0%以上。主蔓始花节位4~5节,瓜条长棒状,平均瓜长31 cm,平均瓜条直径3.4 cm,果形指数9.3,平均瓜把长4.0 cm,平均单瓜重210 g。瓜条顺直,中瘤密刺中棱,皮色深绿无黄条纹,果形美观,食用风味中上。

4.2 品质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2010年测定,甘丰12号黄瓜水分含量9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0 g/kg,可溶性糖含量21.1 g/kg,Vc含量99.8 mg/kg。表明瓜条含水分多,质脆味浓,具有丰富的营养品质和浓郁的风味。

4.3 抗病性

在2006—2008年黄瓜品种抗病性比较试验中,甘丰12号霜霉病田间平均病情指数为34.8%,抗病级别表现为中抗,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低8.5百分点。白粉病田间病情指数平均为29.4%,抗病级别表现为中抗,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低2.1百分点。甘丰12号和对照品种津优2号田间均无枯萎病发生,抗病级别表现为高抗。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9年6月室内接种鉴定,甘丰12号对霜霉病、白粉病表现为中抗,对枯萎病表现高抗,总体表现抗病。

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甘肃省皋兰县、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等地及气候类型相似地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6 栽培技术要点

由于甘丰12号植株长势中等,株型紧凑,因此要适当密植,栽培时多采用宽窄行种植。日光温室栽培时,宽行80 cm,窄行40 cm,株距30 cm,保苗5.55万株/hm2。塑料大棚栽培时,宽行70 cm,窄行60 cm,株距28~33 cm,保苗4.50万~4.95万株/hm2。适期早播种、培育壮苗,定植前切忌蹲苗。前期水肥管理以促为主,不宜过分控制,以免僵苗。采收期要及时整枝打杈,及时去除病叶和下部老叶,以便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田间要加强对白粉病和褐斑病的防控。

猜你喜欢

抗病性减产甘肃省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