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14-04-15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惠娜娜张新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颗粒剂种苗

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惠娜娜,王 立,张新瑞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药材病虫害课题组为了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技术规程。确立了黄芪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黄芪露地栽培方式的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5084-1992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黄芪病虫

对黄芪造成经济损失的病原物(真菌、细菌和质原体、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虫(昆虫、螨)。

3.2 农业防治

通过改变耕作栽培措施,或利用选育抗病、抗虫作物品种,有目的地创造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和为害的方法。

3.3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的方法。

3.4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控制病虫的发生、繁殖或减轻其危害的方法。

3.5 化学防治

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4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发挥植株自身抗性能力和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控制病虫害。

5 主要防治对象

5.1 黄芪根腐病

5.1.1 农业防治 一是轮作倒茬。应避开前茬为甘草及大豆等豆类作物的地块,实行3 a以上轮作,忌连作。二是土壤消毒。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砂壤土或绵沙土地块,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修好排水沟。结合整地施肥,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5~60 kg/hm2拌入过筛细土225~450 kg,或直接混入基肥中拌匀后均匀撒施于地表,再进行深翻整地。三是选用无病种苗。种植前精选种苗,剔除有伤口、有病斑等不健全的种苗,选用大小较为一致,健康的种苗。5.1.2 化学防治 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一是假植法。即种苗移栽前在土坑中或窖内底部先撒1层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与土按1∶20配制成湿药土,厚约2~3 cm,然后在药土上铺1层种苗,厚度约为3~4 cm;种苗上再撒1层药土后铺1层种苗,重复多次,最上部用药土盖严,最后用塑料布密闭盖严,闷5~7 d后种植,种植时药土可撒施于种植田中。二是浸根。种苗移栽前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药液中浸泡30 min,捞出后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晾干,然后种植。三是沟施。将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土按1∶5制成药土,种植时撒施于播种沟内,用药量15~60 kg/hm2。四是喷施。可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恶·甲水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茎基部防治,第1次于5月中下旬第1次除草结束后喷施,以后间隔15~20 d喷1次,共喷施3~4次。

5.2 黄芪白粉病

5.2.1 农业防治 一是轮作倒茬(同5.1.1)。二是清洁田园。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集中烧毁。三是中耕除草。一般齐苗后即可除草松土。黄芪育苗田除草一般不少于4次,良种繁育和大田生产除草一般不少于3次。四是合理灌溉。有灌溉条件的田块,整个生长期可根据土壤墒情灌水2~3次,如遇降水,应减少浇灌次数。同时注意通风条件,灌水或降水后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

5.2.2 化学防治 病害发生期视病情选用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或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15 d喷1次,连喷3~4次。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3 豆蚜

5.3.1 生物防治 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以天敌如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龄、食蚜蝇等来控制蚜虫数量,使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数量之内。

5.3.2 化学防治 在虫害发生期,可用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或20%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4 二斑叶螨

5.4.1 农业防治 秋后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采收后深翻、冬季灌水均可消灭大量越冬雌成螨。5.4.2 生物防治 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以天敌如食螨瓢虫、小花蝽、草蛉、捕食螨等来控制,使二斑叶螨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数量之内。

5.4.3 化学防治 虫害发生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0%三唑锡悬浮剂1 5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5 豆芫菁

5.5.1 农业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地,将正在越冬的豆芫菁幼虫翻入深土层中,打乱或破坏其生存环境,压低越冬基数。

5.5.2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利用其白天多在植株顶端活动和群集为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捉,或用网捕,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5.5.3 化学防治 可用20%氰戊·马拉乳油750倍液,或25%氰·辛乳油1 000倍液,或20%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6 豆荚螟

5.6.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避免豆科植物连作,采收后及时深翻、冬季灌水消灭越冬虫源。

5.6.2 化学防治 可选用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5%氰·辛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7 黄芪根瘤象

5.7.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避免与豆科植物连作,采收后及时深翻、冬季灌水降低越冬虫源。

5.7.2 物理防治 早春3月底至4月初,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时人工捕杀,或用糖、醋、水、酒按比例3∶4∶2∶1配制后加入占总量0.2%的90%敌百虫晶体诱杀成虫。

5.7.3 化学防治 早春3月底至4月初,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时用20%氰戊·马拉乳油750倍液喷雾防治;播种时可在土壤中撒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 250 g/hm2防治;齐苗后结合灌水用15%阿维菌素乳油灌根1~2次防治,每次间隔30 d,用量4 500 g/hm2;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出土活动时可在行间铺撒秸秆诱集,并喷洒20%氰戊·马拉乳油750倍液2~3次进行防治。

5.8 蛴螬

5.8.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避免与豆科植物连作。采收后及时深翻、冬季灌水降低越冬虫源,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粪肥着卵量,或中耕除草时人工捕杀幼虫。

5.8.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诱杀。有条件的地方,可于夏季6—7月羽化成虫出土活动时,在田间地头夜间悬挂黑光灯诱捕;或设置电子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虫卵数量。

5.8.3 化学防治 播种时土壤中撒施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 250 g/hm2,或3%辛硫磷颗粒剂3 600 g/hm2,或3%毒死蜱颗粒剂用量3 600 g/hm2防治。齐苗后结合灌水用15%阿维菌·毒乳油4 500 g/hm2灌根1~2次,每次间隔30 d。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5.9 金针虫

5.9.1 农业防治 合理安排茬口,精耕细作,深耕多耙,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粪肥着卵量;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浇水,见干即浇,使其卵不能孵化,减少虫源数。

5.9.2 化学防治 播种前结合施基肥,将3%辛硫磷颗粒剂3 600 g/hm2,或3%毒死蜱颗粒剂3 600 g/hm2与粪肥拌匀撒施;齐苗后结合灌水,用15%阿维·毒乳油4 500 g/hm2灌根1~2次,每次间隔30 d。农药施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颗粒剂种苗
关于颗粒剂登记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