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背景下非奥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2014-04-15洪晓波宋庆伟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学校文化

洪晓波 宋庆伟

(1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2安徽省体育局 安徽合肥 230036)

体育强国背景下非奥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洪晓波1宋庆伟2

(1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2安徽省体育局 安徽合肥 230036)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非奥项目进入校园,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将体育与教育巧妙的融合,能更好地学习、推广和传承非奥项目运动,也是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构建“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所在。

非奥项目,普通高校,传承与发展

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一些项目上长期保持优势,增光添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我坚信,只要我们立下雄心壮志,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够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只有锲而不舍,中国才有未来,我们才会建成体育强国。”[1]广义上的非奥项目是指非奥运会正式项目,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有悠久历史、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而体育强国的概念应该是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体国民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直到每个人都把体育锻炼作为每天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时,才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是真正的体育强国[2]。

非奥项目中虽然有很多是群众喜闻乐见,但是由于没有获得奥运项目一样的重视,导致很多项目逐渐消失。学校是体育的摇篮,非奥项目进入校园,是原始的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将体育与教育巧妙的融合,能更好地学习、推广和传承非奥项目运动。

1 非奥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

1.1 非奥项目为学校体育拓展了项目的空间

传统的学校体育是以田径、体操、三大球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形式单一、枯燥,虽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日渐削弱,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年轻人总是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挑战,在紧张忙碌而又循规蹈矩的校园里,非奥项目这一缕清风给人带来了吹面不寒的感觉。健美操、瑜伽、空手道、体育舞蹈、舞龙舞狮等新兴项目,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沉寂的校园又热闹起来了,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锻炼,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的兴趣,同时还了解了不同项目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对推广非奥项目有着积极地意义。

非奥项目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多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在课后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不同项目进行锻炼,乃至小型的比赛,在培养终身体育的同时,也在进行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1.2 运动竞赛是非奥项目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是每个学校的体育盛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主动地参与,是竞技、是荣誉、是喜悦,同时也是体育带给大家的快乐。非奥项目进入校园在丰富课外活动之余,还可以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比如健美操比赛、体育舞蹈比赛、户外素质拓展竞赛等等。不一样的形式和内容,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和欢乐,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体育与教育的完美融合,它能使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和强化,体育团队精神得到展现,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内外的优势互补。

1.3 学生是非奥项目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构建“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所在。

学校传授给学生非奥项目的技术和知识,普及像舞龙、舞狮等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年一度的全国比赛让学校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文化的交流,乃至国际上的交流。这是一种相互的学习,这是一种文化在传递,让接触、认识和进行非奥项目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也正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源泉。非奥项目在跨文化传播,加强国际间交流,提高国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增加民族友谊和情感等层面均具有重要作用[3]。

作为非奥项目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学生无疑是学校体育的主体,任何一种文化和运动都离不开这个主体。如果离开了这个主体,那它将是没有生气的;如果离开了学校,那么它将是孤立的。因此,弘扬和传承中国体育文化,须将体育文化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中。

1.4 学校体育成为“非奥项目”的载体,继续体育文化的传承

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非奥项目本身就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富含民族文化,在高校中开设非奥项目是非常普遍的。据调查,在随机抽取的28所大学中,非奥项目至少开设1门的学校比例为100%,开设不少于2门的学校有25所,占89%,开设不少于3门的有23所,占78%,开设3门以上的有15所,占53.5%。

学校将部分非奥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开设,通过课堂推广、继承和发展,比如空手道、体育舞蹈、瑜伽、健美操、舞龙舞狮、登山、攀岩、航模、户外素质拓展等项目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不同选项课,系统规范的上课,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仅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又能推广、普及非奥项目,并且能够组成高水平运动队,尝试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军。例如,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已经成功举办5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今年也成功举办了4届,同样的还有健美操、体育舞蹈、航模、攀岩等等。这些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一方面为学校争夺了荣誉,同样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体育后备军,另一方面推动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满足了同学们的不同需求,调动了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全民的素质。因此,要将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的主阵地,体育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给中国体育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2 融合非奥项目,改革学校体育教育

2.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构建和谐校园

教育观念的变革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教育部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针对各高校的不同特点,将非奥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机的融合,倡导以传承体育文化为主题,设立具有文化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才能更好地在高校普及和推广非奥项目,同时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2.2 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增设非奥项目课程

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来开展非奥项目,在普通高校增设非奥项目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学生可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无形中提高了对体育的关注和推动了体育文化的传承。

2.3 加强师资培训,推动非奥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体育师资的数量与质量是影响非奥项目在高校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增设非奥运项目,大多数体育教师是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加强培养专业体育人才,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非奥项目的不同技术和文化,根据各高校及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编撰非奥项目教材、大纲,提高教师对体育教材的整合能力与运用能力,强化对体育教学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以及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在体育的专项技术、理论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1]海南日报.习近平看望我体育代表团[EB/OL].凤凰网,2014-2-8.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2/08/33601777_0.shtml

[2]于文谦,王乐.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1):30.

[3]于文谦,戴红磊.非奥项目的角色定位与生存环境之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1.

(责任编辑宁梵西)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sports power under non Olympic projec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NG Xiaobo

(P.E. Dept, Annul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China)

The school is the cradle of sports, non Olympic projects into the campus, is the primitive sports pattern towards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the popularity of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genious, can better learning, genera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non Olympic sports, but als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build “Chinese dream”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ere.

non Olympic proj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AHSK11-12D117)的成果之一。

2014-6-16

洪晓波,306584560@qq.com。

G 812.5

A

1674-9545(2014)04-0097-(03)

猜你喜欢

体育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