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β-D葡聚糖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2014-04-15张淑瑛卢小东王玉月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曲霉菌葡聚糖聚糖

张淑瑛,卢小东,王玉月

(1.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3)

(1,3)-β-D葡聚糖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张淑瑛1,2,卢小东1*,王玉月2

(1.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镇江212013;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州213003)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 assay,G test]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Aspergillus galactomannan,GM test)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和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将临床72例高度怀疑IFI的患者分为临床诊断组32例,非感染组40例,采集外周血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结果:G试验和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68.75%、80.0%、73.33%、76.19%、0.487 5和62.50%、82.5%、74.07%、73.33%、0.45;G/GM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0.63%、72.5%、72.5%、90.63%、0.631 3。经统计学分析,单独检测时两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结论:G试验和GM试验对IFI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敏感性,对IFI的诊断更有价值。

(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侵袭性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又称系统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介入治疗、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及导管插管等技术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的流行,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明显增多[1]。由于IFI诊断困难,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2-3]。本文通过(1,3)-β-D葡聚糖(G试验)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联合检测评价两者对IFI诊断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2013年3月至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2例疑似IFI患者的外周血标本,男47例,女25例,年龄24~93岁。根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和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3次修订)[4],将72例患者分成临床诊断组32例,非感染组40例,暂无确诊组。G试验使用无热原肝素锂抗凝血浆,GM使用促凝血清。

1.2 试验方法

1.2.1 G试验 采用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对采集的抗凝血浆进行3 000 r/min离心1 min,取0.1 mL待测血浆加入装有0.9 mL样品处理液中,70℃孵育10 min,取出后立即放入冷却槽中冷却5 min,取0.2 mL加入酶反应主剂中,混匀后转移至无热源平底试管中上机检测,反应结束后自动计算待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

1.2.2 GM试验 采用天津贻诺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先将预处理过的待检血清样本与半乳甘露聚糖抗体混合并温育后,加入包被有半乳甘露聚糖的酶标板内,经温育和洗涤后,加入酶标抗体,再次经过温育和洗涤后加入TMB底物产生显色反应,用酶标仪在450 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本中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两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位患者中临床诊断32例,排除诊断40例,尚无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组为真阳性组,非感染组为真阴性组,以检测试剂盒提供的参考范围为依据,(1,3)-β-D葡聚糖的质量浓度≥60 pg/mL为阳性,半乳甘露聚糖质量浓度≥0.95μg/L为阳性,G试验或GM试验中的任何一项为阳性或者两者都为阳性即判断为阳性,结果见表1。

分别分析G试验、GM试验、G/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Youden指数,见表2。G试验与GM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7,P=0.60),两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G试验、GM试验的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χ2=7.053,P=0.01)。G/GM试验与G试验、GM试验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431;χ2=1.147,P=0.284)。G/GM试验与G试验、GM试验的PPV(χ2=0.006,P=0.938;χ2=0.020,P=0.887)和NPV(χ2=2.613,P=0.106;χ2=3.565,P=0.059)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IFI患者越来越常见,我院以呼吸科、ICU、血液科、老干部病房为主。由于IFI的传统培养方法时间较长阳性率低,作为金标准的组织病理和深部组织培养具有创伤性,从而限制了临床的早期诊断,因此,外周血(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的检测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这两种抗原检测已成为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之一。

(1,3)-β-D葡聚糖广泛分布于多种真菌细胞壁中,为真菌的特有成分,占真菌胞壁成分50%以上。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使得血液或其他体液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5],通过G试验检测(1,3)-β-D葡聚糖的含量能够及时反映真菌感染情况。本研究中,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Youden指数分别为68.75%、80.0%、73.33%、76.19%、0.487 5,结果显示此试验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好,假阳性率较低,但它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感染,这是此方法的缺陷。此外,G试验的检测结果容易受某些干扰因素影响,比如应用纤维素膜进行血液透析、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抗肿瘤类药物、磺胺类药物以及某些细菌败血病。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多糖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在侵袭性感染过程中释放入血,可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判断是否有IFI。本次实验中,GM试验敏感性与FDA公布的结果有一定差距,可能与检测试剂不同及样本量较少有关。本次研究中GM试验采用的是ELISA竞争法,国内外文献[6-7]中报道的GM试验大多采用的是ELISA双抗体夹心法。目前认为影响GM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因素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8],特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因此在检测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时,应避免给患者使用此类药物。

两试验联合检测提高了敏感性,有助于真菌感染的诊断,为临床提供了抗真菌抢先治疗的依据[9]。本研究表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均可用于诊断IFI,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更大。但是,与单独检测相比,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时特异性、PPV、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实验病例数较少有关。

因为干扰物质的存在,GM试验和G试验均存在假阳性结果,可以通过多次检测来降低假阳性率[10]。因此,G试验和GM试验阳性的病例仍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是否存在IFI。总之,G试验和GM试验因其具有无创伤、有效、快速、简便的特点,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IFI有很大的帮助。

[1] Bonduel M,Santos P,Turienzo CF,et al.Atypical skin lesions caused by Curvularia sp.and Pseudallescheria boydii in two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1,27(12):1311-1313.

[2] Pagano L,Caira M,Candoni A,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funs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the SEIFEM-2004 study[J].Haematologica,2006,91(8):1068-1075.

[3] Lin SJ,Schranz J,Teutsch SM.Aspergillosis cage-fatality rate: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lin Infect Dis,2001,32(3):358-366.

[4]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5):451-454.

[5] Kedzierska A,Kochan P,Pietrzyk A,et al.Current status of fungal cell wall components in the immunodiagnostic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humans:galactomannan,mannan and(1,3)-β-D-glucan antigens[J].Eur J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7,26(11):755-766.

[6] 郑罡,余进,李雪迎,等.(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3):132-135.

[7] White PL,Parr C,Thornton C,et al.Evaluation of realtime PCR,galactomann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nd a novel lateral-flow device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J].J Clin Microbiol,2013,51(5):1510-1516.

[8] Aubry A,Porcher R,Bottero J,et al.Occurrence and kinetics of false-positive Aspergillus galactomannan test resul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β-lactam antibiotics inpatientswith hematological disorders[J].JClin Microbiol,2006,44(2):389-394.

[9] Fontana C,Gaziano R,Favaro M,et al.(1-3)-β-D-glucan vs galactomannan antigen in diagnosing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s)[J].Open Microbiol J,2012,6:70-73.

[10] 余进,李若瑜,高露娟,等.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6):371-374.

R446.5

B

1671-7783(2014)06-0495-02

10.13312/j.issn.1671-7783.y140125

*: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xdglu@ujs.edu.cn

2014-05-13 [编辑] 何承志

猜你喜欢

曲霉菌葡聚糖聚糖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