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引诗情到碧“宵”
——小议天文摄影的艺术表达(上)
2014-04-15向极仲
□ 向极仲 施 南
便引诗情到碧“宵”
——小议天文摄影的艺术表达(上)
□ 向极仲 施 南
“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话题:天文摄影如何才能富有艺术色彩并充满诗情画意?从本次大赛的宗旨来看,更侧重于艺术的渲染而不是技术的应用,与专业的天文摄影相比,更加强调比赛活动的普及性和大众化。如果需要给这次摄影比赛再加一个限定词,称为“天文风光艺术摄影”或许更为妥帖。标题“便引诗情到碧宵”,笔者有意将原诗中的“霄”改为“宵”,因为天文摄影理所当然多在夜间进行。
笔者以为,要实现天文摄影的诗意表达,以下几个方面是构成此话题的框架核心:主体陪体——日月星辰为必备元素;作品范畴——风景艺术摄影;主题提炼——传达普适的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形式风格——摄影作品与诗词歌赋的完美结合。
首先,我们讨论第一个方面:主体与陪体。
既然是天文摄影,拍摄对象自然离不开日月星辰。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不难理解。关键是,面对着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河汉纵横,我们的镜头该聚焦在何处?构图该如何取舍?笔者以为,其一,日月星辰为必不可少的主体对象或陪体元素;其二,在遵循摄影艺术规律基础上彰显天文特色;其三,强调个性与创新。
在这里,大赛并不强调利用复杂而高端的技术设备,如昂贵的天文望远镜、赤道仪等,拍出美轮美奂的星云,拍出太阳表面的精密细节,拍出跟踪精度高准的暗弱天体,等等。这些天文对象只是我们完成作品创作的组成元素而已,它们可以清晰,也可以朦胧;可以是作品的主要表达对象,也可以是烘托主题的背景元素,但这些天文元素必须是构成作品的有机成分,寄托了作者的思想理念及情感表达,否则便不能称之为天文摄影了。一部简单的单反相机,一部操作便捷的卡片机,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完成类似的作品创作。如下例《晨舞》。
该作品以逆光拍摄,清晨升起的太阳只是画面的背景元素,但吸引了读者的视线,温暖的色调使画面充满了温馨和生机。两只仙鹤,一静一动,一立一飞,视线相向,并与地面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构图完整,简洁干净。仙鹤及地景的剪影效果更增加了作品的想象空间,大自然和谐、美丽的气息扑面而来。由此,笔者想到了《诗经·风·东方之日》中的一句诗: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诗人早晨面对旭日初升,感觉那艳丽而热烈的朝阳,多么像他心中那位艳美而温柔的情人!这不正是照片中两只仙鹤之间柔情蜜意的写照吗?
在本作品中,太阳不是拍摄主体,但作为背景元素,很好地渲染了气氛。摄影作者对本照片有这样的描述:反思自己的摄影理念,在风光摄影中,是否更应该融入一些人文情怀,这样片子的思想或许会更丰满。落日很美,渔民的姿态就像把落日拉下了海平线。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左边那只船有点重叠,没能很好地避开。其次,落日的位置再左移一点,效果会更好。李商隐的一句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诗中以绳系日的联想,与照片中的网绳拖日,在艺术上一脉贯通,充满遐想。(作品来自网络)
有了天文元素,这是基本要求。如果在此基础上,懂得天文摄影的一些专业常识,有选择性地依据技术手段或特殊天象,突出作品元素中的天文特质,可以丰富作品的表达形式,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专业特色。这方面可做的功课有许多。例如,同样是太阳的主题,每天日出日落,但春(秋)分时的日出日落更有标志性意义;同样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年复一年,而拍摄太阳的“8字舞”则更增加了寒暑易节的直观感觉。拍摄月亮,也可以有同样的思路。例如,同样是月圆,每年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月亮,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而所谓的“蓝月亮”、“超级月亮”,也可以增添不少看点和情趣。再比如拍星空,如能拍出横跨天际的“银河拱桥”,应季应景的代表星座,昭示斗转星移、时光流逝的星轨星迹,等等,则使自己的作品有了别样的表现力和风格特征。
秋分日落长安街。北京城市建设呈现方方正正的格局,许多路都是东西方向延伸,比如长安街、建国路等。于是,在2013年9月23日秋分的傍晚,摄影作者在北京朝阳华贸桥定格了金色夕阳在长安街尽头缓缓落下的景象。这是正西方的日落,仅此一点,便显其特殊的天文意义。(作者:虞骏)
太阳“8字舞”。定格了太阳一年中在天空留下的运行轨迹,寒暑易节似乎也有了更直观的表达。(作品来自网络)
银河拱桥。星野摄影的必然选项。此图中横贯的银河与荒凉的地景、遒劲的枯树组成的画面,有点古诗中“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的雄浑与悲壮。(作品来自网络)
星轨。天文摄影的独特方式,我们终于知道时间去哪里了......(作品来自网络)
说到个性与创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著名画家刘海粟曾为华夏摄影界“三老”之一的陈复礼先生题字:“复礼摄影,六法留真,千变万化,不断创新”。天文艺术摄影,同样最忌讳拾人牙慧,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这样的作品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下面几幅作品,都有着自己特色和创新之处,所以才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像。
意境优美,淡雅自然
冷静简约,求变写意
古朴娟秀,影色纷呈
人文情怀,温馨浪漫
诙谐幽默,情节生动
天马行空,创意无限
(以上作品来自网络)
下面从作品范畴谈谈天文摄影的艺术性。
谈到艺术性,是将天文摄影(此处特指“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所涵盖的摄影范畴)有别于一般的“到此一游”式的所谓风光摄影。它不是眼前景物的简单“拷贝”,而是融入了作者对眼前景物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表现为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对客体的选择和提炼上。这个体验和思考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 此情此景是什么元素让我心动?(如从浮云、落日联想到游子、故人)
· 动我心者,哪一个元素最为重要?(往往成为照片的焦点和中心)
· 除主要元素外,还有哪些元素需要表达?(辅助元素,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主要元素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但诗人首先呈现的是并列的9个意象,每个意象,都有诗人的感情色彩,是突出主体的陪体元素: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凉的秋景,而嵌在这些凄凉意象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却是一些让人感到亲切的景象,这也许是诗人对家乡的幻想,两种情境不同的意象互为交织,形成反差,产生了奇异的效果。有了这些客体的烘托,才有了后面昏暗夕照中,天涯游子愁断肠的强烈情感倾泻,作品才真正能触痛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根最敏感的神经。摄影与诗在艺术规律上是相通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其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未尝不就是一幅浪漫而伤感的风景摄影作品?)
· 我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如苦旅、友情、孤独、永恒、思念等等)
· 如何将这种情感体验通过画面语言表达出来?(通过构图、色彩、光影等的选择设置来确定照片的主题风格和艺术特色)
· 这种体验与表达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吗?(是否符合人们的普适情感,这与中国绘画的“畅神”怡情功能是相通的。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家在描绘自然山川风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也使欣赏者从画面上获得自然界的真实美感。如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秋高气爽,天阔云淡,让人神清气爽,神采飞扬;春分和煦,草绿花香,让人春心萌动,思绪浩荡。这就是一种普适的情感,普适的情感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其实,如果将左栏所讲的几个环节用一个词来总结,就是摄影要有“立意”。立意是灵魂。摄影过程,就是一个由物象到意象的人化过程,摄影师对客观物体的感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他对题材的选择。我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中国古典文论有个说法,叫“意在笔先”,意思是说,先有立意和构思,然后再下笔作书画或诗文。摄影作品要有主题,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不仅追求物我融合的“予脱胎于山川,山川脱胎于予”(石涛),而且追求“言象之外”(宗炳)、“象外之趣”(恽格)的意境美,意境美成为美的最高境界。意境是中国美学中特有的一个概念,指创作者用各种形式和方法熔铸而成的物我两忘、虚实相生、韵味长久、能够表达创作者深刻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境界。中国的风光摄影自然也有对意境的追求,在风光摄影中,“意”是指摄影者的情感、理念、思想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境”则是指具体的画面,两者结合成为了一个比艺术形象更为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摄影技巧固然重要,却仅仅是摄影的第一步。掌握了曝光、控制好景深,有助于传达想法,但前提是摄影者必须先有想法。诚如美国著名摄影家安瑟尔·亚当斯所言:“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画面清晰,构想却模糊不清”。与亚当斯同时代的风景摄影大师艾略特·波特也曾说道:“一张照片的精髓,在于激荡情绪的能力。”下面这幅作品《草原日落》,可以作为这个观点的诠释。
作者对该作品的创作有这样的描述:整幅作品,红粉中带有淡淡的紫色,明亮的一抹黄色轻巧地和呈现白色的太阳插身而过,似乎不经意,又分明有些许眷恋。最让人羡慕的应该是那只停歇在合欢树顶上的秃鹫了,它惬意地站立着,似乎正和太阳拉着家常,一群小鸟有的在翩翩飞舞,有的则散落在树枝尖上,也许它们是想听听秃鹫和太阳在说些什么吧?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当我们身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并面对如此美妙的画面时,最好只是静静地欣赏,千万别惊扰这份难得的美景。该画面看似简单,但浓浓的美好感觉却让人好似身临其境。太阳和整个树顶正好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略有倾斜的三角形构图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此时草原的宁静与平和,更增添了画面甜美、自然的气息。大块暖色调的运用,以及点状的小鸟散落树顶,使得画面温馨四溢。《全唐诗》中“云起早已昏,鸟飞日将夕”,描绘了与此相似的意境。(作品来自网络)
再看以下三幅大致以相似场景拍摄的作品,简单复制与艺术创作,高下立判。
这是一张典型的现场“复制”的照片,主题不突出,构图也不严谨,尤其是右下角的竹竿破坏了整个画面。(作品来自网络)
相似的场景,通过精选素材,剔除冗余,调整角度,强化主题,作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而且采用高调摄影,以黑、白色为主色调,作品产生高反差、大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船影纹丝不乱、塔影平稳清晰、水面平静如镜,塑造了寂寞空旷、闲适孤独的氛围。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一诗,恰到好处体现了这个意境。有意境才会有诗意。(作品来自网络)
摄影师以独特的视角结合纯熟的HDR效果,通过作品述说着自己的心情与故事,作品充满张力而且震撼读者的视觉神经。看着此照,不由联想到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塞尔维亚摄影师Dragan Todorovic。(作品来自网络)
有了好的立意,如果没有辅以恰当的表现形式,作品也是浅薄的、粗糙的、不专业的、不完整的,难以准确地传递创作意图。形式服务于内容,笔者以为,要达到艺术技巧与表现手法的统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融合,以下几点至为重要。
1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思。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谈道:“具备人类情感的灵魂控制着事件和自然现象,它们的行为和人类非常相像,并且是不可预测的。这些灵魂栖息在自然物体,诸如河流、山川以及包括太阳和月亮这样的天体之中。我们必须向它们祈祷并供奉,以保证土壤肥沃和四季循环。”这一朴素的哲学观真实地反映出作为人所拥有的情感和由这些情感所带出的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这就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也是摄影中经常遇到的题材。如下照片,摄于广东省惠州盐洲岛白沙村。笔者依据作者的创作思路为该照片想了一个名字——巢归何处?
广东盐州岛是一个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小岛,在这里的村民,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随着盐州大桥的通车,红树林公园的兴建,这份宁静终于被打破,外界的喧嚣也开始侵染小岛上的一树一木,一水一庄,倦鸟归林、落日闲暇的风景还能持续多久?作品似图反映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繁华的或许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而萧瑟的必定是夕阳渔家的文化。倦鸟的日暮剪影,如果只能定格在记忆的痕迹之中,我们失去的,或许比得到的更多。我们与自然到底该如何相处,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等待着读者思考、回答。(作品来自网络)
2瞬间景象的精准表达。
萤嗄昌惋孰德兀吡×哨葡娠×徭吓检栲诒伴”搓昌照片,是在反映事物本质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的时候,去抓取变换流逝的现实。”可以说,瞬间性美感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如绘画等)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是摄影的灵魂之所在。“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布列松)。在这段论述里,有两个关键要点,一个是精确的形式,亦即有一个精确严谨的构图框架;另一个是这个瞬间里,所有的元素都处于最完美的位置。摄影就是在静止的画面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瞬间美。在这里,就是要处理好视觉美的瞬间性与情感表达的永恒性之间的关系。摄影有一个忠实于现实而又超越地实现摄影“真”的功能。纵观中、外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无一不是以瞬间的“真”为本,以永恒的“美”取胜,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时间飞奔流逝,只有我们的死亡能够抓住它。摄影是一把利刃,在永恒中,刺穿那炫目的瞬间”(布列松)。
雾中飞鸟。一幅写意清新的风景作品,弥漫的晨雾既增添了作品朦胧的美感,同时也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简洁。作品构图严谨,色彩淡雅,意境高远,寓意深刻。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抓拍的时机非常到位。作者在林中惊鸟冲破雾霭、竞飞天际的瞬间,按下快门,同时也定格了正欲突出雾霭重围、冉冉而升的朦胧朝阳,向往与追求成了这张作品的主题。试想一下,如果这幅作品中缺少了竞飞的晨鸟,缺少了这个瞬间的精彩,作品的主题会削弱许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宋代词人赵孟《虞美入×猪瞰猪螓刈桴僖「俗跽倥榭钡偎名嗅伴烊食名琨鲆往弊伛槎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作者以青山绿水、行舟飞鸟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欲驾长风、乘仙筏,直到“日华东”,向往与追求,“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境界开阔,感情深沉,表达了与上面照片相似的主题,词中描绘的场景,也与之相像。如果要为这张照片配词,这几句似可备选。(作品来自网络)
3唯美构图的多样建构。
从色调来看,作品以蓝色色调为主,突出了平和、宁静、愉悦、安逸的气氛,而中间人物的金色调温暖了画面,并形成了视觉中心;从构图来看,林立的木杆形成垂直构图,而木杆又与水面形成垂直关系,画面稳定、庄重,同时人物之间正好形成三角关系并处于画面下部三分之一处,显得水面广远、视野开阔;从节奏来看,疏密有致、动静结合。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情景,渔人日暮归舟的怡然自得与无拘无束的劳作生活无不打动人心,难怪《唐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物性各自得,我心在渔樵。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人物位置有瑕疵,右边人物的头正顶着树干,如同树干从头顶长出一样,这是摄影之大忌。(作品来自网络)
通过合理把控作品的主题、平衡、对比、节奏、韵律、影调等各方面的关系,取得作品形式美的最佳表现,如同中国画论中的“布局”或“章法”。在很大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摄影构思的实现,决定着最终作品的成败。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既匠心独运,又浑然天成;既五彩缤纷,又绝少斧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像“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取舍提炼,精心安排,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合理统筹镜头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并把它们组织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未完待续)
★ 文章引用了相关网络摄影作品,在此向摄影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并请摄影作者与编辑部取得联系。联系方式见本杂志目录页。
(责任编辑 张恩红)
(★ 作者向极仲:恩施市崔坝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