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体育中考制度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误区

2014-04-15王威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中考初中体育教学误区

王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实施体育中考不仅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更促进了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其积极的价值不容忽视。然而,近些年来的情况表明,体育中考正逐渐成为“应试”抢分的捷径,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初中体育教学陷入了一些误区,甚至有沦为“应试教育”的危险。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体育中考 误区

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体育中考”1998年在全国分阶段正式实施以来,激发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掀起了学校重视体育的热潮,调动了全社会重视体育的积极性,其对学校体育及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既然存在升学考试,就伴随有追求分数的问题,因此,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驱使下,加上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试项目和方法的设置上缺乏系统和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出现了一切围绕体育中考进行的现象,初中体育教学正逐渐演变为“应试教育”。应试体育教育的出现使体育教学成为抑制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制约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工具,一些家长也提出了他们的担忧:体育中考会不会加重学生的“应试”负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要不要取消中考体育的声音。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体育课堂教学异化为训练课

当前,各个学校受到社会升学压力的影响,以提高学生考分为教育中心,过分强调了中考体育的作用,甚至把体育教师的考核同体育中考成绩直接挂钩。就体育教师而言,迫于各方面压力,又或者对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初中体育课就针对体育中考的内容要求进行上课,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其结果,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也不一定很理想。有的学校,竟然从初一开始就把体育课变成“应试体育”训练课,学生三年下来接受的都是身体素质练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三基”的掌握。许多高一学生篮球不懂如何运球和投篮,不了解简单的规则;排球不会传、垫球;器械类体操、武术等更是闻所未闻。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尽如人意,因为,单调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已使他们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也影响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据统计,有近半数的学生在初中体育课上只接触过跑类、立定跳远、柔韧练习之类的内容。显然这种“应试体育”教学人为地造成了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脱节,使得高中体育教学成了“偿债”式教学,不但有悖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二)过分追求体育中考的高分率

体育中考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作为一个评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让他们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受社会效应与经济利益的驱使,学校方面仍受片面追求高分率的影响,学校更关心怎样能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顺利通过体育考试,争取获得理想分数,不至于拖学校中考总成绩和升学率的后腿。于是,体育教学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教师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教学方法和学生兴趣的需求,压制学生死练、硬练,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外活动课以集训的方式来提高成绩。虽然,学生的考试项目成绩是提高了,但健康素质、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见长进,充其量只是为了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这有悖于体育中考的宗旨,也有悖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理念。在高分的吸引下,有些体育教师引导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疯狂练习。初三时间紧,学习负担重,这些学生往往不顾自己身体实际,不懂体育锻炼循序渐进的原则,挤大量的时间盲目进行体育训练,其结果不仅增加了“应试”的负担,超量的运动甚至使少数学生体质下降或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得不偿失。

(三)体育考试的结束也意味着学校体育课的结束

“据统计,中考体育结束后(中考体育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5月上旬,而初中升学考试则在6月),只有15.4%的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体育课仍然正常开设,12.7%的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而有71.6%体育课已被改上了其它主科,这意味着从中考体育结束到学期终结的一个月时间里,学校无法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学校里普遍有这样一种现象:体育中考前虽然学习非常紧张,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都能保障,甚至有的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加班加点地进行训练,所以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在强化训练下得到了增强。可是当前许多学校普遍只把体育教学的视野放在中考体育前的训练上,考试结束一切正常的体育活动就停止了,中考体育结束也就意味着初中时期体育学习的结束,这几乎成为各校认可的一项制度。因此,学生的体质只能算暂时得到了增强,中考体育也只是促进了现阶段学生的体质。至于教学大纲是否完成,学生初中体育学习过程是否圆满,没有多少人关心。

(四)体育课未能起到发展身心健康的作用

在许多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违背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教学原理。尤其是初三体育课,几项考试内容轮流上,内容枯燥,训练手段单一重复的现象已经成为教学主流。初中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体育课上既不能增长知识,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更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所以学生感到这种学习对自己成长毫无意义。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有限,更无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项目的固定和死板、强制性的教学,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生本身的愿望背道而驰,导致体育课未能起到发展身心健康的作用。

(五)体育教学没有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要求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正是增强体质和稳定兴趣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学和其它形式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形成运动习惯和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由于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片面追求中考体育成绩,违背体育教学的目标,置体育教学大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于不顾,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中考体育进行,教学内容只局限在应付中考体育上,因此学生很难从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快感,厌学情绪严重,并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疏远;再加上那些基本的体育锻炼原理及选择运动、控制运动负荷的道理未必教给学生,离开学校后学生的锻炼一般就会中止,何谈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对策

(一)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异化为训练课的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要求,不允许中考“应试教育”的情况发生,一些地方出台了规定:凡是发现考什么项目,就只教什么项目、练什么项目的情况,严肃处理。这样,可以从源头上进行干预,尽可能的避免初中体育教学异化。

(二)过分追求体育中考的高分率这一情况,可以通过改革现行评价体系来解决。现行体育中考只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关注锻炼过程和运动经历。可将一部分分值放在学生三年的体育锻炼出勤率、运动参与度、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等。从只关注结果到过程和结果并重,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三)中考体育考试结束,学校应继续开足体育课,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抽查、巡视、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举报等方式,督促学校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保持学生体育教育的完整性。

(四)教育主管部门应指导初中体育教学必须遵循教学大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加强初中体育师资培训,先转变广大体育教师的思想,才谈得上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三、结论

体育中考的根本任务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考促练,培养运动习惯,要达成这个目标首先应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解决考什么,练什么的教育乱象,促使学校体育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发展,发挥中考体育测试正确的导向,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09.

[2] 张震伟.体育中考下的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8.09.

[3] 杨晓兰,张敏.浅议中考体育中的应试问题[J].科学大众.2009.05.

[4] 王竹平.体育中考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体育中考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8.09.

猜你喜欢

体育中考初中体育教学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