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中国竞技实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分析

2014-04-15曲鲁平赖勤王健郑丽丽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力金牌竞技

曲鲁平赖勤,王健,郑丽丽

奥运会中国竞技实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分析

曲鲁平1,2赖勤3,王健1,郑丽丽4

运用专家问卷和因子分析法,调查分析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参赛项目的运动表现与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特征和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对策,为新奥运周期运动项目的布局与对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运动成绩呈现上升性、运动项目布局呈现拓展性和男女竞技实力发展呈现均衡性的特征;(2)新奥运周期我国奥运参赛项目布局上应重点发展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竞技体操、举重、游泳和射击项目等优势项目;(3)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素养、科技与资金、后备人才与训练因素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4)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对策主要包括,坚持发展与完善整体方针,建立优势项目学校;拓展项目布局,挖掘、培育浅优势项目;整合体育资源,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奥运会;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竞技实力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闭幕,我国奥运金牌实现了从“零”到金牌榜二强之一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世界竞技体育的奇迹,得到世界舆论的高度赞赏与肯定[1]。优异的奥运会成绩是我国竞技体育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研究表明[2-5]:现代竞技体育优势越来越分散,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我国传统优势得分类、评分类项目群体区域竞技实力动态变化较小,男女项目发展不平衡;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奥运基础大项成绩发生显著变化,田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游泳强势崛起,帆船、皮划艇和赛艇等水上项目竞技实力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世界强队仍有一定差距。伴随世界各国竞技实力的增强和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面对各种世界大赛以及第31届奥运会的竞争与挑战,我国奥运会竞技实力具有哪些特征?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需要如何调整?影响我国竞技成绩的因素有哪些?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对策有哪些?诸如以上问题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亟待解决。

通过统计分析美、中、俄等竞技体育强国在第25—30届奥运会上的竞赛成绩,在调查我国上届奥运会成绩影响因素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和阐释上述问题,旨在分析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特征,为新奥运周期项目布局与对策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问卷法

(1)问卷设计。在访谈专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实践设计“我国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功经验”和“影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的调查问卷。前者包括体育的科技含量、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项目布局等19个指标;后者包括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不足、青少年训练水平不高和层次系统协调不强等13个指标,两者均用区间[0,9]表示,“0”代表无影响,“9”代表影响程度最大。

(2)调查对象。随机抽取50位国家体育总局和部分省市体育局有关竞技体育运动的负责人及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专家(具有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为调查对象。

(3)问卷发放与回收。2013年3月—6月,通过电子邮件和现场发放的形式发放并回收问卷。每套问卷发放50份,回收44份,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88%。

1.2 因子分析法

运用SPSS21.0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1)进行KMO抽样适度测定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剔除“我国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功经验”问卷的“政府作用”变量,剔除“影响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项目薄弱”“举国体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尚不完善”3个变量。2套问卷KMO度量分别等于0.822和0.812,均具有显著性,适合做因子分析。(2)分别求得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总方差解释81.009%和86.543%。(3)对我国取得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绩的影响因子和制约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归类分析。

2 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特征分析

国家(或地区)的竞技实力通常通过重大比赛中金牌数、奖牌数及总分3个指标进行评价[6]。奥运会是评价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综合平台,金牌榜是每个奥运周期国家(或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主要客观标准之一[7]。国家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既能代表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又能体现与其他国家的优势与差距,项目布局能够反映我国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奥运初期,我国采取重点发展女子项目的奥运战略,并取得实效,但随着奥运夺金项目的扩展和我国奥运战略的调整,男女项目能否均衡发展将是提升竞技体育实力的有效措施。

2.1 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上升性

统计数据显示,各竞技强国第25~30届奥运会金牌分布呈多极化且相对集中的特征。(1)第25和26届位于金牌榜前三甲的是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第27~30届前三甲是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属于后来居上,德国滑坡稍大,但整体情况较为稳定;(2)从金牌总数看,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共获得596枚金牌,占金牌总数(1 734枚)的34.2%,除第25届美、俄、德金牌数与总数百分比为44.4%外,其他5届前三甲获金牌数与总数百分比均在31.2%~36.4%。

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金牌数量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由16枚(25、26届)增长到51枚(29届),再到38枚(30届),表明我国竞技实力呈稳步上升的态势(见图1)。我国自第27届奥运会步入金牌榜第一集团,与美国不分上下,而美国是奥运会发展史上唯一始终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家。需要指出的是,金牌数量波动较大的拐点在第29届,主要原因是我国作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东道主,受“东道主效应”的影响,占据金牌榜榜首。

图1 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数

2.2 运动项目布局的拓展性

(1)我国第25~30届奥运会20个夺金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射击、举重、游泳、蹦床、柔道、田径、拳击、排球、跆拳道、击剑、摔跤、网球、射箭、帆船、赛艇和皮划艇;(2)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乒乓球、跳水、体操、举重、羽毛球和射击6个大项,共获131枚金牌,占金牌总数(181枚)的72.4%,这些优势项目不仅对我国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数贡献显著,而且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3)第30届奥运会,游泳项目获5枚金牌,特别是孙杨的夺金,实现了中国男子奥运金牌零的突破;(4)网球、排球、射箭和赛艇各1枚金牌,表明上述项目的整体实力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指出的是,25~30届奥运会,田径项目我国仅获得5枚金牌,除刘翔的110 m栏外,其他均为耐力性项目,而美国仅第30届奥运会就有9枚金牌入账。进一步分析表明,虽然我国夺金点在优势项目分项目的保持和拓展方面有所提升,但优势项目群相对比较集中,从而增加了进一步发展的难度,以及未来竞争的压力。

2.3 男女竞技实力发展的均衡性

统计表明,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的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的局面已发生改变。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女子运动员所获金牌占总数的56.63%(102.5枚),男子占43.37%(78.5枚)。其中,第25届男、女获金牌数百分比为31.25%和68.75%,第26、27届男子比例上升到43.75%和44.64%,女子下降到56.25%和55.36%。虽然第28届男、女金牌数拉大,但第29、30届,男、女差距进一步缩小,男子获金牌比例提高到47.06%和46.05%,女子则下降到52.94%和53.95%(见图2)。这表明,虽然我国女子竞争实力稍优于男子,但男、女金牌项目的分布呈均衡发展的态势,这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国际大赛的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新拓展的女子夺金项目有网球、排球、赛艇、摔跤、射箭和帆船,而男子仅在皮划艇和拳击中夺冠,进而说明,我国男子竞技体育项目拓展落后于女子,但可借鉴女子项目拓展的优势和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图2 第25~30届奥运会我国男、女项目金牌对比图

3 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取得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绩的影响因素和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归类,探讨影响我国奥运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因素。

3.1 影响我国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绩的因素分析

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影响第30届奥运会参赛成绩的因素归纳为5类:(1)第1类称为科技与参赛因子,包括奥运周期情报医疗生活等保障、体育的科技含量、运动员竞技能力、第30届奥运会参赛期间决策、奥运比赛期间的参赛环境、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因素;(2)第2类称为体制与普及因子,包括举国体制、全运会与奥运会目标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的发展和课余训练水平、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体育人口的数量因素,其中前2个因素呈负相关;(3)第3类称为项目布局因子,包括优势项目稳定程度、运动项目布局、某些竞技体育强国实力下降和第30届奥运会新增项目因素;(4)第4类称为经费投入因子,包括综合国力和竞技体育投入;(5)第5类称为管理因子,包括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见表1)。这一结果与王健等[8]对我国27届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所差别。毫无疑问,运动员的拼搏、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正如袁伟民[9]所指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精心组织、科学指挥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准确捕捉各种奥运周期情报和相关信息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环节。

3.2 制约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最大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归纳为3类。(1)第1类为文化因素,包括地方与国家竞技体育目标间存在的冲突、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和教练员水平尚不能适应科学训练的要求。我国运动员大多从小进行运动训练,文化学习耽误较多,与美国运动员大部分来自高校,需要参加正常的文化学习和考试相比,文化素养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教练员与运动员是实现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因素[10]。(2)第2类为科技与资金因素,包括竞技体育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偏低和竞技体育研究的科技含量不高。研究表明,竞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竞技体育科技含量的多少,竞技体育的灵魂和动力是技术创新,也是其永葆生机的源泉[11]。需要指出的是,科技含量的提高不仅要求科研工作者亲临一线,加强研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教练员的素质,保证科研成果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运用,而资金投入是重要的基本保障。(3)第3类为后备人才与训练因素,包括体育人口偏少、项目布局面不宽、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不足、青少年训练水平不高和层次系统协调不强。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8,12-13]。我国的训练模式和管理体制导致基层体校、省市体校和国家队训练相脱节,建议采取措施,加强沟通和衔接,制定规划,形成系统的训练和学习。鉴于我国“举国体制”的国情,“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和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文化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14](见表2)。

表1 第30届奥运会成绩影响因素最大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2 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制约因素最大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4 提升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竞技实力的对策分析

4.1 对策一:坚持发展与完善整体方针,建立优势项目学校

自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出台,我国奥运备战工作在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基础上,保证了奥运会参赛项目综合实力的突破和提高,不断创造优异竞赛成绩。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程中,要提升竞技体育成绩,必须坚持发展与完善总体方针,在统一规划部署的方针指导下,确保优势项目的夺金点。尽管大家对早期的专业化训练仍存在争议,但是孩童时期运动技能的发展和训练对后期优异成绩的取得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体操、跳水等项目[15]。建立优势项目学校,对运动员实行早期选材、训练和竞赛一体化管理是保持和发展我国优势项目的有效途径,如跳水、乒乓球和羽毛球优势项目学校,可以由国家体育总局直接管理培养运动员,建立运动员选拔、训练、参赛、生活、学习等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直接管理能够有效衔接运动员成才的各个环节,可减少基层体校、省市队与国家队的中间环节,避免脱节或重复练习;另一方面,优势项目学校对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进行统一管理,能够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利于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其幸福感[16]。另外,有助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17],以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和工作。

4.2 对策二:拓展项目布局,挖掘和培育潜优势项目

乒乓球、跳水和羽毛球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一直是我国奥运重点夺金项目,如第28届奥运会共夺得12枚金牌,占代表团金牌总数的37.5%,但是12金已占设项约70%,基本趋于饱和,实现更大突破的任务异常艰巨[18]。针对这些项目,奥运会设项基本趋于稳定,扩大夺金点和金牌数量的空间有限,因此,拓展奥运会夺金项目布局,挖掘和培育潜优势项目成为获取优异成绩的关键。拓展项目的开展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训练实践,同时,关注主要竞争对手的竞技水平,如我国曾在竞走、长距离跑、女子铁饼、女子链球、跳高和男子110 m栏等田径项目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议田径项目应向竞走、长距离跑,以及铁饼、铅球、标枪投掷类项目等可训练因素强的项目倾斜,重点发展技术要求高或耐力性项目,以拓展我国奥运会参赛项目的夺牌点,甚至是夺金点。结合我国历届奥运会成绩,建议我国竞技体育应重点保持和发展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竞技体操、举重、游泳和射击项目,重点发展跆拳道、柔道、击剑、田径、拳击,继续扶持发展网球、皮划艇、排球、摔跤、射箭、帆船和赛艇。

4.3 对策三:整合体育资源,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我国竞技体育已完成从旁观者、参与者到主办者的身份转变,要加快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进程,必须在保证优势项目的同时,开展群众热爱且影响力较大的运动项目[19-20]。与竞技体育的“强势”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成为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短板”,亟待提高[21]。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成为我国追求的目标,如何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成为工作重点。我国田径在第30届奥运会仅获1枚金牌,而大球类集体项目历来竞技实力较差,这反映出总体竞技实力不强、群众体育基础薄弱的局面。如何利用资源,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从小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是相当长时期内需要完成的使命。众所周知,美国学生从小就开始参与棒球、橄榄球、篮球、足球等运动,他们不仅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对竞争、团队合作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实践表明,竞技体育文化、教育和娱乐等价值,以及商业化、职业化和产业化能够推动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开展,当然,学校和群众体育的有效开展又能推动竞技体育的长效发展。因此,整合、利用体育资源,缓解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矛盾,促进二者有机协调的良性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杨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1-7.

[2] 史友宽,杨改生.历届奥运会金牌分布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5(6):112-114.

[3] 罗秀军,刘尚礼,刘勇.第24-29届奥运会我国区域竞技实力差异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2(12):115-118.

[4] 谭祝平.我国奥运基础大项竞技实力变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46-50.

[5] 张玉超,王朝军.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国奥运军团的竞技实力展望[J].体育学刊,2008,15(3):92-96.

[6] 田麦久,蔡睿,刘大庆,等.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J].体育科学,2002,22(3):1-5.

[7] SEILER S.Evaluating the(Your Country Here)Olympic Medal Cou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013(8):203-210.

[8] 王健,李宗浩.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8-11.

[9] 袁伟民.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27届奥运会的基本经验[J].体育科学,2001,21(2):1-3.

[10] 杨斌,曲鲁平.天津市第11届全运会参赛项目布局分析与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82-184.

[11] 金宗强,李宗浩,叶家宝,等.“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53-58.

[12] 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9.

[13] 钟秉枢,梁栋,于立贤,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4] 王健,刘文华,曲鲁平,等.天津市竞技体育优势及潜优势运动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403-406.

[15] CAPRANICA L,MILLARD-STAFFORD M L.Youth Sport Specialization:How to Manage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2011,6:572-579.

[16] LUNDQVIST C.Well-being in competitive sports-The feel-good factor?A review of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of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11,4:109-127.

[17] 叶永球.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64-67.

[18] 池建,苗向军.2008年奥运会我国奥运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备战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09-1012.

[19] 李湘浓,邹月辉,裘鹏.我国竞技体育国际角色定位转换的动因及价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14):306-309.

[20] 史友宽,杨改生.历届奥运会金牌分布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115-118.

[21] 刘小俊.体育强国视阈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31(3):1-3.

Effects Affecting Performance of Olympic Games and Enhancement Strategy for China Competitive Sports

QU Luping1,2,LAI Qin3,WANG Jian1,ZHENG Lili4
(1.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2.Mobile Station for Post-doctoral Research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3.Division of Kinesiology,Health&Sport Studies,Wayne State University,MI 48202,USA;4.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The study used expert questionnaires and factor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and relevant variables of Chinese Sports on the 25th~30th Olympic Games,and discussed th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trengths and principal factors related to performance of the Olympic Games,as well as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The results indicated:(1)a tendency of performance increase,sport events extension,and gender balance for Team China;(2)the priority for maintai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on the Olympic Games should be given to Chinese strong events such as diving,weight lift,gymnastics,table tennis,badminton,swimming,and shooting;(3)the principal factors inhibiting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including educational quality of coaches and athletes,research quality and funding of sport science,and situation of youth sport training;(4)to established the strong events school,expand the events layout,and excavate and cultivate the latent superiority project,and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could promote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 strength in China.

Olympic Games;competitive sports;sports events;competitive strength

G 80-05

A

1005-0000(2014)04-343-04

2013-07-11;

2014-06-15;录用日期:2014-06-16

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编号:VEYP5009);天津体育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09)

曲鲁平(1980-),女,山东烟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与竞技体育理论。

1.天津体育学院教务处,天津 300381;2.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 430079;3.韦恩州立大学体育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密西根 48202;4.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天津 300350。

猜你喜欢

实力金牌竞技
迟来的金牌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有惊无险的金牌
花与竞技少女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