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比较研究
2014-04-15黄志剑张忠秋李健尹佐龙祝大鹏
黄志剑,张忠秋,李健,尹佐龙,祝大鹏
●专题研究
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比较研究
黄志剑1,张忠秋2,李健1,尹佐龙1,祝大鹏1
目前有关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研究大都以研究者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经验总结或质性研究方法,对提供运动心理服务的过程、内容、途径等因素进行研究,较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现有模式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自编中英文版《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工作模式调查问卷》对境内外39名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境内20名,境外19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与工作模式有关的“人”“环境”和“任务”3个因素,共44个条目,使用频数统计和Chi-square Test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因素上2组参与者即表现出一定的相同点,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对上述异同进行总结,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行业发展、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环境和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内容出发,提出相应建议。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比较研究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是指,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提供包括心理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心理教育以及临场支持等应用心理服务时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方式。比较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竞技体育机制下的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模式,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应用心理学工作模式的形成规律与影响因素,为总结和发展符合我国竞技体育特色的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模式提供实证依据。
过去20多年里,北美运动心理学的几份主要期刊发表了有关应用运动心理服务的研究,研究者主要以他们自己所从事的运动心理服务为基础进行总结,或是对研究所在国家的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现状加以介绍,从而对运动心理服务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经验、服务结构和模式、服务的思想基础、服务的有效性评估等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1-5]。
雅典奥运周期后,姒刚彦、刘靖东、祝捷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运动心理学家备战2004年奥运会运动心理服务模式进行研究。祝捷[6]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12名为2004年雅典奥运提供服务的中国运动心理学专家,对运动心理学服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进行探讨,反映目前我国主要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为国家队备战重大国家赛事提供运动心理服务的情况,包括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干预的内容、心理干预过程、基本的服务工作模式与状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伦理修养以及他们各自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社会支持等。刘靖东[7]通过对台湾和香港两地备战2004奥运会运动心理学专家服务工作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共同的主要成分,并以这些成分为主要内容分别构建出两地运动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综上所诉,目前有关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研究大都以研究者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采用经验总结或质性研究方法,对提供运动心理服务的过程、内容、途径等因素进行研究,较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同时因为被试(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数量少、工作模式取样单一等因素的限制,对相应工作模式形成与发展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罕有涉及。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国家和体育体制下的多名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背景下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异同,探索分析不同工作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可能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境内外39名长期从事运动心理应用工作的学者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1 研究参与者
本研究参与者为境内外从事运动心理学应用工作达2年或以上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所有参与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参与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问卷的形式匿名参与,最终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9份,其中境内有效问卷20份,境外有效问卷19份(欧美地区10份,亚洲及其他地区9份)。
在39份有效问卷的参与者中,男性32人,女性7人;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15人)和41~50岁之间(9人),20~30岁7人,51~60岁7人,60岁以上1人;运动心理服务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3~10年(22人),11~20年7人,超过20年7人,不足3年者3人。说明,在问卷回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作者大部分都在运动心理服务领域中具有资深经历和服务经验,符合问卷设计的初衷,对于有效获取问卷调查的信息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1.2 调查问卷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境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务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服务效果评估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根据有意行为理论(Action Theory)中行为情境模型[8]中人、环境和任务3要素(见表1),编制中英文《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工作模式调查问卷》,并对中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条目中的选项大都来源于已有研究中不同学者对相关问题的描述或主张见解,其中英文版问卷是在中文版基础上经中、英双语者回译修订后与英语为母语的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进行讨论,对问卷内容的理解与研究者达成一致后最终确定的。
表1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的主要构成因素与调查问卷体现
问卷中的问题以多项选择或单项选择为主,每个问题及其备选项的设计均以已有文献为基础,如有关从业资历、工作类型、工作性质、是否具有从业资格等问题,参考了BRITTON W BREWER《运动心理学》一书中第12章有关心理服务工作的性质、种类及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等,总结提出了有薪、无薪2种服务性质,全职、学术研究性质和兼职3种服务种类,认证和特许2种运动心理学资质认证形式。运动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问题,综述国外文献发现,运动心理工作者习惯将自己角色定位于教育者、观察者、心理教练、促进者和活动的催化剂,而在针对运动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则包括教练员、领队、管理人员、队医科研辅助人员、运动员家长和亲密朋友、运动员同伴团队成员等6种重要他人角色。通过类似上述对文献的总结和整理,该问卷的主要问题及备选项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往研究的相关研究结果。
1.3 施测与数据收集整理
调查问卷的施测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境内问卷主要通过研究者本人和同行介绍发放,境外调查则通过在专业邮件列表上发布调查邀请的形式征求参与者同意,所有问卷都以匿名形式发放和回收。回收后,问卷经评判为有效(参与者符合抽样标准,无明显不负责任回答)后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Chi-Square检验。
2 结果
本次调查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将以“人”“环境”“任务”3因素为线索,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
2.1 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中“人”的因素比较分析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中“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从事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人员与工作相关的各项特征。除本文中介绍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外,主要从职业性质和从业资质2个方面加以描述(见表2、表3)。职业性质是指,参与者对自己从事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时的职业身份描述;从业资质是指,参与者在从事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时是否具备某一种类的行业认证或许可。
表2 中外参考者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职业性质比较
表3 中外参考者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从业资质(证书/许可)比较
境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从事应用工作时的职业性质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境内更多参与者是以“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职业身份从事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而境外则有更多是以“运动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家”和“运动心理学家”等职业身份从事这一工作。两者的主要区别一方面可能体现为“专职”与“兼职”的区别,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境内更多参与者是以科研或教育的视角对待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而境外参与者则更倾向于将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视为一项独立的、专门化的职业活动。
境内外参与者在拥有与从业资质相关的证书或许可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目前我国实行的中国运动心理咨询师认证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2 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中“环境”因素的比较分析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中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对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文化、体育管理体制和运动队内体系等内容。
2.2.1 中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管理因素比较中外参与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时的队伍性质、薪酬水平、工作性质以及经费来源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境内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全部在专业运动队开展,而境外参与者也有在业余运动队中开展的;境内有更多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是无薪酬的,这与他们的工作机会和经费更多来自科研课题申请、工作性质更多是学科研究等特点有关,而绝大多数境外参与者在提供应用运动心理服务时有薪酬回报,而且他们很少将其应用工作视为学术研究(见表4)。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实践应用属性在境内外被认可和重视的程度差异。
表4 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主要管理因素比较
2.2.2 中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人际关系因素比较人际关系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外参与者对自己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时的角色定位、重要他人以及重要他人态度、与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等5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2.2.3 中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社会支持因素比较关于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社会支持方面,主要是从工作者选择运动队的考虑因素、介入过程是否顺利及限制因素、介入前准备工作、服务过程的限制因素、服务效果的影响因素、工作自由度、重要会议参与程度和困难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调查。由于篇幅限制,仅选4项具有代表性的结果进行报告。
(1)应用运动心理工作介入前准备工作。无论心理服务工作能否顺利介入,对于运动心理服务工作者而言,都要在介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调查结果显示,境内外工作者在开展工作前都会请教练提供所需队员的信息、与队员进行正式咨询与训练的准备工作、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熟悉并收集可能用到的心理咨询与训练方法等内容进行准备,在这些因素方面境内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不做准备”和“其他”维度境内外参与者表现出显著差异,境内工作提出了更多在介入时需要做其他准备的内容,如收集比赛视频资料、技术统计分析、熟悉项目的技战术特点、训练及比赛特点、去现场观看该队员的训练或比赛信息、通过网络资源更广泛地了解选手过去的表现和社会评价等(见表6)。
表5 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人际关系因素比较
表6 中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介入前准备工作比较
(2)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效果的影响因素。境内外工作者在“运动队中其他角色(队医等)的作用”维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在“工作体系的合理性”和“运动员与运动队关系”2个维度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在“与管理者和教练员的工作关系”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7)。
表7 境内外参与者对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效果影响因素的选择比较
(3)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自由度,境内外工作者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自由度5个不同程度所占人群比例可以看出,境内工作者认为他们开展工作的自由程度大多为中间选项,而更多境外工作者认为其工作自由度为“非常自由”“较自由”和“自由”(见表8)。由此能够看出,境内工作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时,遇到的限制因素更多,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相对更小。
表8 境内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自由度比较
(4)应用运动心理工作中困难的解决途径。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境内外参与者的困难解决途径存在显著差异,境内工作者主要是向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教练)求助,而境外则是更多地向同行求助(见表9)。
表9 境内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困难解决途径比较
这一差异反映出境外运动心理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大都有同行督导等机制存在,能够给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支持;而境内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开展,由于缺少明确的组织规范和运行机制,造成在境内提供运动心理服务时缺少同行交流或经验丰富的督导帮助。
2.3 中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中“任务”因素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从中外参与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出发点、理论依据、服务模式、主要工作内容、服务目标重要程度、主要工作形式、工作方法、涉及心理问题和工作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对工作模式中的“任务”因素进行调查比较。
2.3.1 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理论依据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虽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理论支撑对于这项工作同样非常重要。境内外工作者对相关理论的使用不存在显著差异,大都集中在对不同理论体系的整合上。而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境内运动心理工作者不再局限于照搬西方某种或某个体系作为理论依据,开始关注将传统中国文化融入服务工作的理论指导中,建立本土化的理论指导(见表10)。
表10 境内外应用运动心理学工作的理论依据比较
2.3.2 服务模式描述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任务特征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导运动心理工作的服务模式问题。有关不同服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在相应文献中都有详细阐述,不再一一赘述。调查结果显示,境内外运动心理工作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都是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服务工作。也就是说,境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大多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境内工作者对咨询模式和多学科体育科学模式的综合使用较多,境外工作者除了较少使用临床模式外,其他4种模式的选择较为平均。
表11 境内外参与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时的服务模式比较
2.3.3 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目标和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心理问题工作目标是指,运动心理工作者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过程中的一般性目标,它不会因为工作对象或环境的变化而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运动成绩”“增加运动员独立性”“创造积极有效的训练和比赛环境”“满足运动员提出的全部要求”4个选项中,境内外参与者在工作目标的选择方面只在“满足运动员提出的全部要求”一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14.273**),即更多的境外参与者看重该项目标,而更多的境内参与者认为此项目标不重要。同时,2组参与者都以“提高运动成绩”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显示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最重要价值仍在于对卓越表现的追求。
工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2大范畴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境内外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χ2=4.344),主要集中在认知性的心理问题(境内13,境外11),这与需要培养运动员独立性的服务目标相一致,情绪问题也是比较集中的领域(境内2,境外6)。此外还有压力应对、训练动机、个人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感情问题等。
2.3.4 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过程中,境内外参与者面对运动员的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所面对的特殊问题,制定个别化方案为主,同时还较多地使用一般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来解决运动员的问题(见表2)。
表12 境内外参与者开展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所采用的方法比较
2.3.5 工作效果评价途径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效果的评价,一直是困扰应用运动心理实践活动规范化乃至科学性的难题[9-10],目前主要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2种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境内外参与者在使用自我评价、运动员自我陈述、重要他人评价、心理专家或同行评价4种主观评价方法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客观评价方面,成绩指标和心理指标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行为指标的使用差异非常显著(见表13)。总体而言,大多数参与者都倾向于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自己的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估,但目前仍没有形成一套共同可接受的评估方法。
表13 境内外参与者对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效果的评价方法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从“人”“环境”和“任务”3个方面对境内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进行综合比较(见表14)。
表14 境内外应用运动心理工作模式综合比较
针对目前我国应用运动心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在服务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和限制因素,提出以下建议。(1)从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行业发展出发。行业内部需要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同时加强对运动心理服务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指导体系;行业外部需要加强多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尤其是在运动员伤病等特殊时期,还要与其他体育科学和运动医学等相结合。(2)从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环境出发。运动队内部需要注重与教练、领导之间稳定关系的建立,以及教练对运动心理学科的认识和重视度的培养;运动队外部,向体育管理部门倡议,完善运动心理服务行业的管理制度,为工作提供保障。(3)从运动心理咨询与训练的服务内容出发。实践过程中,在注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同时,增加对运动员心理健康和个人长远发展的关注;理论建设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推进运动心理服务的本土化研究[11-12]。
[1] MURPHY S M.The on-site provision of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s at the 1987[J].Olympic Festival,The Sport Psychologist,1988,2:337-350.
[2] MAY J R,BROWN L.Delivery of psychological services to the U.S.Alpine Ski Team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Olympics in Calgary[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89,3:320-329.
[3] HARDY L,PARFITTt G.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the provision of psychological support to a national squad[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4,8:126-142.
[4] RAALTE J L J.Provision of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s at 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MaccabiahGames[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3,17:461-470.
[5] BLUMENSTEIN B,LIDOR R.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in the Olympic village:A four-phase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8,6:287-300.
[6] 祝捷.我国运动心理学家奥运心理服务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7] 刘靖东.台湾、香港地区运动心理学专家备战2004年奥运会运动心理学服务模式研究:一项质性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8] 黄志剑.中国优秀运动员的职业变迁与人生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 邱芬,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44-48.
[10] HABER P,MCCANN S.Evaluating USOC Sport Psychology Consultant Effectiveness:A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Imperative at the Olympic Games[J].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in Action,2012,3(2):65-76.
[11] 张凯,张力为.道与术: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196-199.
[12] 姒刚彦,蒋小波.望闻问切:中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社会—文化脉络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191-195.
Comparison on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Model between China and Abroad
HUANG Zhijian1,ZHANG Zhongqiu2,LI Jian1,YIN Zuolong1,ZHU Dapeng1
(1.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
In present,most of the service models in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are based on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esearchers and with the methods of experience summary and qualitative,lack of quantitative method.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get in depth understanding with the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model in different sport 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Thirty-nine applied sport psychologists from various nations and regions particip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by through self-developed 44-item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Model Inventory anonymously,including three factors,44 items related with working model,people,environment and task.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both comm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participants and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and the reasons were discussed.Some advices were provid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service model.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service model,comparison study
G 804.8
A
1005-0000(2014)04-304-05
2014-04-02;
2014-06-25;录用日期:2014-06-26
财政部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11-10)
黄志剑(1972-),男,湖南新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运动心理学。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