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4-04-14谢杏英
谢杏英
【关键词】多媒体?摇数学课堂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111-02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思维也还要以具体的事物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综合分析的过程中,逐步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掌握概念和法则。而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活泼,有静有动,感染力强,它为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创设了诱人的意境。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数学概念教学上的应用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有关数和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概念教学就要完成在大脑中经历由直观引入到抽象概括两大步组成的思维过程。在完成这个思维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科书、黑板、挂图、模型等是必要的,但多媒体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培养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增强记忆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比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现象。
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经常接触加、减法,但在还没有学习加减法定义的情况下,要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认识规律,设计了一组便于揭示数量关系的幻灯片进行教学。讲“加法意义”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小朋友拔大萝卜”的画面:“有3个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在拔大萝卜,拔不起来,又来了3个(1个穿红衣服,2个穿蓝衣服)小朋友参加拔萝卜,拔呀拔,把大萝卜拔起来了。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拔萝卜?”讲“减法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又通过多媒体演示了“鱼儿在小河里游水”的画面:“有8条鱼儿(其中5条红色,3条黑色的)在小河里游水,后来游进了水草丛中躲藏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游出去了2条(1红1黑),水草丛里还有几条鱼?”边演示边启发诱导学生从拔萝卜的小朋友的动态及衣服的颜色和游水鱼儿的动态及鱼身的颜色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对比、分析、判断、抽象出加减法的意义,发展了小学生的想象力。这是静止的平面图所不易达到的。
二、在性质、法则、公式教学上的应用
性质也是一种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具体事例作为观察、抽象概括的依据。而多媒体在性质的教学中同样是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不变的性质》时,采用幻灯片逐一进行演示:8÷2=4、80÷20=4、800÷200=4、8000÷2000=4,由于在屏幕上连续演示出不同的式子,这就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纵深,产生一个又一个“悬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规律上,从而找出商不变的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法则就是计算方法的具体规则,带有一定的主观规定性。教学时通常运用归纳法或类比法来讲述法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法则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比较的对象,显示事物转化的过程就十分必要了。显然,多媒体的基本特点是能适应这些基本的教学要求的。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时,笔者先演示例题“李师傅■小时做6个零件,1小时做多少个零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正确列出算式和推导出计算法则,笔者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由于事从图出、话从图起、式从图来,直观与抽象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推导结合,这样学生就易于理解“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如6÷■=6×■”这一分数的计算法则了。
公式是计算某类问题的特定规律。小学主要是讲图形的计算公式,然而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通常又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再推导总结出公式的。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比较的对象,演示事物转化的过程就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在屏幕上演示不同的圆,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恰当地利用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机,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带有目的性了,再演示出通过等分分割成16个小扇形(也可等分成32、64……),再将一个小扇形二等分,再由圆转化为长方形。这一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此时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边提出思考问题: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圆的周长、半径、面积有何关系?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目的,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完成的。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阶段,兴趣得到了满足,开始积极分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一一作了回答。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真正理解了,就能很快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在解决问题教学上的应用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但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多用文字叙述,当关系比较复杂或带有较隐蔽的中间未知量时,学生解题就遇到了困难,因此要运用再造想象,把题意通过幻灯片转化为图形,唤起表象,支持抽象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掌握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如“建国路小学四、五年级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间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要通过一座长889米的桥,从第一排上桥到最后一排离开桥,共需多少分钟?”在讲解这一思考题之前,笔者估计学生因缺乏生活经验,在解题时由于想法不同,可能产生两种错误:一是认为队伍第一排上桥到最后一排离开桥,所走的路程就是桥长;二是认为队伍长就是队伍的排数去乘两排间的距离0.5米,而不知该用排数减去1的差去乘0.5米。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组学生过桥活动的幻灯片来突破中间未知量的难点,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蓝蓝的天空下,一排排的学生雄赳赳地从桥上走过……丰富多彩的景物像磁铁一般吸引着几十双小眼睛,数十个小脑袋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思考,触发灵感,经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从而掌握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一是先求出队伍的实际间隔距离数(即排数减去1的差),然后用此去乘每两排间的距离,计算出队伍的长;二是队伍所走的路程应是桥长加上队伍长;三是队伍走的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所需时间。这样借助再造想象引发学生的表象,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中间的未知量,而且把学生的思维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引入抽象的思维活动,激发了思维能力。
四、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记得牢、用得活。但是复习课存在有两个问题:一是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炒旧饭”,不想复习;二是时间少内容多。为此,我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还要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饶有兴趣,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几年来,笔者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这一特点去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趣味地进行复习。同时利用多媒体,省时省力,可以增加课堂密度的特点来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
如,复习“分数的基本知识”时,笔者采用多媒体,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复习了“分数意义”“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等内容。按过去的常规教学,最精讲也得用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如“几何初步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分散在各册中去讲授的,所以学生感到知识零碎,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在授完六年级的功课进行总复习时,如果按照原来的编排,零星地把这些知识重讲一遍,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一遍,不但会导致学生厌倦,而且也不能获得系统的几何知识。所以,在进行总复习时,笔者根据所讲授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扇形等七种平面图形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边演示边要求学生按演示出来的图像说明各种图像的特征,计算面积、周长的公式等。这样,学生不但不觉得枯燥无味,而且学习积极性较高,积极寻找每个图形的特征及计算公式。同时,由于系统地进行分类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领会更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达到了温固而知新的目的,为将来进入初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发展而存在的,虽然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但是,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材恰当地运用这一手段,就能为常规教学插上强有力的信息化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