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胆为什么会发炎
2014-04-14张园
张园
说说肝与胆
常言说:“肝胆相照。”肝和胆是连在一起的,肝在上、胆在下,它们是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肝大约重1.5公斤左右,分左、右两大叶。平时藏在肋弓里,用手摸不到它。如果肝发了炎,体积肿大,这时,医生在患者的肋弓下一按一压就能摸到它了。
肝脏属于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最大的消化腺,为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脏器。胃脾和胆囊生了病,可以把它们切掉,生命仍可照常维持。可是,如果把肝切掉,人就会很快死亡。
肝主要由肝细胞组成。可说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化工厂”。它“能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并制造和加工各种代谢所需要的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等等的代谢都必须在肝脏内进行,它的最大功劳是解毒和防御功能,对保护机体和维持生命“忠心耿耿”,它宁愿自己“吃苦”让整个机体得到平安。人们吃下的含毒或有害物质,都集中到这里,由它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保护好肝脏对健康长寿是有重要意义的。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仓库”。胆囊向下延伸着一个很细的管子,叫“胆管”,它与肝相通。肝分泌出来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胆囊。当进食脂肪和蛋白质食物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帮助消化食物。胆囊这个地方是个“是非之地”,既容易感染发炎,又会积聚沉淀杂物而形成结石。
肝与胆为什么会发炎
人们常说“怒气伤肝”、“吓破了胆”。怒气可以伤肝,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吓破胆”,却只是个夸张的形容。
先说肝。引起肝脏发炎的原因很多,如:得了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营养不良、肝吸虫病、脂肪肝、肝癌、肝硬变、血吸虫病以及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以使肝细胞受到损害,引起肝脏发炎、肿大。健康人有时也会肝大,如4岁以下的儿童,肝下缘大多在肋下1~3厘米;就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肝大的也占40%以上;成人的肝,晚上比早上大,运动后比安静时大,甚至饭后、酒后也会暂时性增大;在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住几个月,一部分人的肝也会增大,但回到平原,两个月后又可恢复正常。体质瘦弱或内脏下垂的人,有时肝也会下垂。以上都属于生理性肝大,没有不适感觉,对健康无影响。
属于疾病引起的肝损害,一般都会肝大,把疾病治好了,肝可恢复正常。但一些慢性肝炎(如迁延性肝炎)病情虽不严重,但却反反复复,迁延很长时间,病程可达数年或十几年。
再说胆。我国民间常有“胆小如鼠”、“胆大包天”、“肝胆俱裂”、“吓破了胆”等说法,认为胆与胆量有关,胆大则“胆量”大,胆小则“胆量”小等。从医学来看,这些都是无稽之谈,胆的生理功能与人的“胆量”毫无关系。
胆道内有了寄生虫或是细菌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胆生了结石,使胆汁受到阻塞、淤积,胆囊受到刺激,也可引起发炎;胆固醇代谢失调和胰液向胆道反流,侵蚀胆囊壁,也可导致胆囊发炎。
胆囊炎发病的原因之一,是平时食入脂肪过多;而胆石的形成也与胆固醇过多有一定关系。因此,二者都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胆囊炎和胆石症易发于35~50岁之间,女多于男,特别肥胖和多产妇女患病率较高,大约千分之五。患蛔虫症和胆汁淤积都是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保肝与护胆
肝、胆都很重要,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护。保肝,首先要避免肝受到损害。有几点很重要,一是对增加肝脏负担和对肝细胞有害的药物,要少用、慎用或不用。已患肝病的更应注意保肝,可常服维生素类如酵母片、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B 6、维生素B 12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亦可用复合制剂如“21金维他”)。它们能直接参与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肝糖合成。增强肝脏的解毒药物“肝泰乐”,可协助肝脏解毒,改善肝功能。二是要饮酒适当。因为95%以上的酒精由肝脏负责解毒。肝正常时,解毒功能好,肝有了病,解毒能力差。如继续饮酒,会使肝细胞加重损害。三是注意中医一再提醒的“怒伤肝”,不要生气,保持精神愉快。
护胆,主要是平时少吃肥肉、猪脑、猪肚等内脏和鱼籽、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油腻大的油炸食物也要少食。饮食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蔬菜。吃油以植物油为宜。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感染蛔虫。这样,就可以减少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
【编辑:迟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