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课堂中“错误”的教学价值

2014-04-14陈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成长反思探索

陈蓉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因害怕犯错而采取“严防、死堵”的方法避免学生出错,然而因“错误”而产生的教学价值却不容忽视。本文从成长的历练、反思的动力、探索的源泉、创新的因子四个方面阐述了“错误”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错误 成长 反思 探索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105-02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种传授式和纠错式结合的教学,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极易隐藏,许多教师也因害怕错误而采取“严防、死堵”的方法避免学生出错。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发生,如果还一味地将这些“错误”隐藏,实际上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充分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在“错误”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锤炼个性,课堂中因“错误”而产生的教学价值不容忽视。

1 让“错误”成为成长的历练

“错误”的出现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的生成发展,就决定了学生容易犯“错误”。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大都有出错的经历,而一旦出现“错误”,学生的神情是慌张的,同时会很沮丧的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怕出错,学生课堂中对有创新和挑战性的问题都选择沉默,不愿意跟教师直接交流,而更多的是选择与同伴一起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错误”的回答来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次的纠错中得到成长的历练。例如,教师有意带头出错,并向学生寻求帮助,激发学生对“错误”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接受“错误”,形成一种对待“错误”的纠错观。然后在学生能坦然接受错误之后,开始有意挖“沟”,为学生制造出错的机会,让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错误,建立问题意识,在体验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答辨,提高探究的实效性。有了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解决“错误”的经历后,当再次遇到“错误”时,学生已经能够卸下包袱坦然面对。每个人都会本能的追求成功、逃避失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正视错误,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受挫力,使学生的内心在一次次的交流与碰撞中强大。

2 让“错误”成为反思的动力

错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产物,是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正确的先导,反思的动力。[1]在教学中,错误的出现势必引起学生的关注,迫使学生思考产生错误的原因,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解构事物现象的本质,重组知识的链条,建构某种知识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课堂中教师将“错误”产生的原因自然的展开,给予学生自主处理新问题,学会在复杂情境中进行思辨、分析、推理的机会。比如在《图片的组合》一课中,当学生运用绘图软件,将非白色背景的图片粘贴至场景时,出现了“狗皮膏药”的现象,这一错误有力地激发学生去反思自己的每一步操作。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设置透明样式的操作方法能过滤背景色)相互作用,发现凡是白色部分(无论是背景还是图案)都能够变成透明的样式,而其他颜色的图案却仍然呈现在场景图案之上,难以完美地实现组合图片的任务,在新、旧两种经验产生矛盾的过程中,学生大胆提出:“将组合图片设置成透明样式还可能与绘图软件中颜料盒的背景色有关”,这样的“错误”是一种动力,从提炼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获得启示,在启示的基础上体验主动构新知识的过程。

3 让“错误”成为探索的源泉

探索的前提是问题,问题来源于“错误”,只有与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问题产生的“错误”,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迫不及待地去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错误”常具有刺激的功效,迫使学生驻停,牵引学生进入探究阶段,这样就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知识。特别是经过教师提炼、预设的典型错误,更能够诱人深入,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来体验探索的乐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制作栏目版面》的一课中,我利用上新课前的一道复习题:“运用Word的文本框工具,将一段文字设置成有背景的图片”作为错误的伏笔。接着,让学生在文字下方绘制“心形”图案。这样就造成所有学生出现“心形”图案置于文本框上方遮挡文字或置于文本框下方被遮挡的错误。面对出现的错误我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每组分发了“一张不透明的长方形纸张、一张不透明的心形图案、一张透明的写有文字的幻灯片”三样学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领悟“分层设计”的理念,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横向联系,联想到“设置透明文本框、叠放次序”两项操作,从而在探索中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乐趣,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4 让“错误”成为创新的因子

正确的思维结果常被用来模仿;而无意识的“错误”却可能激发创新的火花,能给人以新的启迪与诱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会成为学生创新的元素,在这些错误元素的吸引下,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发散,学生的脑海里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鲜、奇特的想法,这些鲜活的因子让学生们备受鼓舞,大胆尝试,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利用教学过程中学生“错误”操作,激发出创新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精神。在《绘制组织结构图》一课中,课本只给出通过改变给构图样式库的方法来修饰组织结构图,经过这样修饰的组织结构图,几乎都一样,没有独特的个性,缺乏创造力。改变这种现状源于一位学生没有按照要求选择样式而直接改变自选图形,他的这一项“错误”性操作让学生发现自我创作的可能。在分析这个学生操作行为的基础上,我发现,要想自主设置不同的自选图形作为结构图的图形,必须先将样式还原回默认状态,有了这样的前提,才能随心所欲地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结构图,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错误”是教学活动对于人的认知和发展的必然经历,是教学价值的负载活动。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2]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思维火花的闪现,是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教师预设机智的展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稍 纵即逝的“错误”,正确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资源,相机诱导,唤起学生对完美与成功目标的向往,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在体验错误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成长,品质和毅力得到了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展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彰显了课堂教学的魅力。

(厦门市民立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9)

参考文献:

[1]华应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08(10).

[2]应永平.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3](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钱梦龙与导读艺术[M].北师大出版社,2009.

[5]葛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组织与问题建构[J].现代教学,2006(11).

[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反思探索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